我,俄罗斯人,211硕士,无彩礼嫁给中国人,生俩儿子当全职妈妈

发布时间:2024-04-23 18:56  浏览量:10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72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陈米拉@陈米拉在中国,1993年出生在俄罗斯最南边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

在俄罗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都很爱我。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在遥远的中国组建另一个幸福的小家。

人生就是这样,有意外,有惊喜。这一连串的故事,把我们的一生,紧紧地贴合在一起。17岁那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25岁那年,我嫁给了中国老公。

如今,我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他们都是中国国籍,我也会一辈子留在中国。

(我们的结婚照)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妈妈是一名药剂师,在医院上班,爸爸是空军军医。现在他们都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只是妈妈依然闲不住,还在工作着。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学霸。这要感谢我的妈妈。虽然小时候我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她比较重视早教。她很努力地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把我送去培训班。

而且,妈妈只要有空就在家自己教我。四岁的时候,她让我学习英语,五岁的时候,我一边上幼儿园一边学习钢琴。

后来由于学业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多,课余时间越来越少,我就放弃了钢琴,但是英语一直在学。也是在这个时候,妈妈培养了我对外语的兴趣。

当有人问我长大以后想做什么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当总统的翻译。”因为我特别喜欢外语,在学习的时候从没感到什么困难,并期待着和不同国家的人沟通交流,开阔眼界。

(小时候,妈妈陪我划船)

反观我的爸爸,他对我要求比较严格,不仅在乎我的学习成绩,还要求我做一些家务活。我也确实比同龄人更早学会了打扫卫生和做饭。

直到我嫁到中国,我更加体会到爸爸的良苦用心。他无非是想让我早点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将来就算离开家也不至于犯难。

我很喜欢去爸爸工作的地方,因为那里有飞机和直升机。有一天,我和妈妈在爸爸的办公室里等他下班。爸爸突然问我:“想不想进到飞行员训练的机器里面看看?”听了之后,我简直不敢相信,兴奋地说:“想试试。”

之后,爸爸就让我和妈妈一起进了飞行模拟器。那个机器看起来像一种很大的保险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开关,应该是模仿飞机内部的控制板。

看着里面的设计,我觉得好神奇呀!可是,当爸爸出去关上门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害怕得大哭起来。有了这次的经历,以致于后来可以坐直升飞机的时候,我也直接拒绝了,现在想想挺后悔的。

(爸爸和我)

不仅如此,我小时候还经常和表哥们一起看中国的电影和动画。我大表哥是李小龙的铁杆粉丝,就连聊天软件用的头像都是李小龙。但那个时候我太小,并不知道他们是中国人。

而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是花木兰,虽然看不太懂,但是看的时候我感觉这个国家很美丽。

当我知道这些都来自中国后,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有一次,爸爸的朋友从中国旅游回来,告诉我们说中国特别好玩。这让我对中国更加神往了。后来高中有一个学中文的机会,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

我与中国的缘分算是真正开始于高中。当时我读的是一所特别高中,在这里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还要学习大一的科目。

这个学校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可以选择学习与翻译相关的专业。在我入门考试的时候,教授问我:“亚洲语言只有汉语和韩语,准备选择哪一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要学汉语。”

(这是我小时候)

从此,我与中国的渊源正式拉开了帷幕。都说中文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果然不假。在学校,俄罗斯老师会教我们学习拼音和声调,然后是写字。我们要把学过的东西全部背下来,真的有点难。

不过,当时对我来说最难的还是声调。一旦说错了声调,这个字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意思。为了学好中文,我也是下了很多苦功夫。每天要花四、五个小时重复练习,有时候做梦都梦见自己在练习声调。

幸好我们学校和中国青岛的一所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可以到中国身临其境地学习汉语。按照惯例,我们可以来到这个学校进行一个月的中文学习。

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激动,我终于有机会深入到这个让我无限神往的国度了。2011年,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到中国机会,当时我还未满18岁。

当我双脚踏上中国的土地时,感觉它和俄罗斯完全不一样。在我眼中,中国城市特别漂亮。我最喜欢中国的古建筑,那些亭台楼阁,红砖绿瓦,让我着迷。

最奇特的是,这里有一层一层的马路,就是一个路上面还会有另外一条路。因为第一次见,感到很不可思议。商店里和路边上各种各样的字,让我充满好奇,那个时候还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我和俄罗斯的家人们)

我还记得第一次吃中国菜,开始的时候有点不习惯。因为中国菜调料和我们那边的不一样,烧菜方法也不一样,但感觉也很好吃。

2011年,在中国的外国人还没有现在的多。我们16个俄罗斯小姑娘经常一起出去,路上很多人会看我们,给我们拍照或者合影。有些人还会过来聊天,但那个时候我们只能说英语或者俄语。

有了这次来中国的切身体会,让我对这个国家更加喜爱了。于是,2012年上大学的时候,我选择了东方学专业,因为这个专业不仅可以当翻译,还可以当外交官或者老师。不仅人生多了几个选择,而且还可以继续学习中文。

大三那年,我第二次来到中国。那时我们大学举行了一个汉语水平比赛,赢得这个比赛的可以免费去青岛学习半年。但是我当时得了第2名,所以学费只能有50%的优惠。不过我觉得这个机会难得,最后还是去了。

(我很骄傲自己是哈工大的毕业生)

这次来中国,我的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说话基本上没什么困难。就在快毕业的时候,学校又有了新的通知。当时给了两个留学生名额,可以申请去哈尔滨读硕士,而且有奖学金。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但是,报名的有三个学生,老师不得不又举办了一场汉语水平的比赛。这次我如愿以偿得了第一名。

就这样,我本科毕业之后,就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了硕士民商法专业。本来我以为求学之路结束后,我就要回国了。可是没想到,我不仅没有回到俄罗斯,反而留在了中国,还成了中国的儿媳妇。

这事还得从2013年说起。那会大一刚结束,我认识了陈伟,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公。那个暑假,为了提高我的中文水平,我想多结交一些中国的朋友,于是注册了一个企鹅号。这也是中国朋友告诉我的,她说中国人一般都用这个聊天。

果然,我注册之后很多中国朋友加我,我们开始的时候聊得挺热乎,但总是没几天就无话可说了。

(我和陈伟在校园留念)

一天,陈伟突然加我,说他上班无聊,想找人聊天。而我正好想找人帮忙解释一些中文课的作业,我们就这样聊了起来。他那个时候对俄罗斯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之前也认识几个俄罗斯朋友,但也是没过多久就无话可说了。

我们之间可能就是缘分吧。之后,我给他介绍俄罗斯历史,他给我介绍中国历史,并帮忙解释和中文相关的一些难题。聊了一段时间,我们正式成为了网友,但仅仅是普通朋友,俩人都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如果那个时候有人和我说,我以后会和陈伟结婚,打死我都不会相信。

可是,缘分这东西,如果它要来,谁能挡得住呢?2014年,我要去青岛上学。舅舅为我买了最优惠的机票,但是要在上海转机到青岛。这时,我想到了陈伟,他不是就在上海吗?

当我告诉他以后,他很高兴,说要带我吃一顿饭,顺便看看上海市区。虽然时间有点仓促,但是,一想到他在学习方面帮了我不少忙,便答应了。

(上海外滩夜景)

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安排吧!就在我从俄罗斯出发之前,学校通知了我具体的开学时间。正好比机票上的时间晚了一个星期,学校又不允许早去。我就决定在上海待一个星期。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陈伟时,他说:“没问题,欢迎你来上海。”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坐上了前往上海的飞机。一路上,我想象着与陈伟见面的各种场景。当飞机快要下降的时候,我开始紧张起来。毕竟我们一次都没有见过。我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下了飞机,远远的,我看见一个人在门口不停地东张西望,直觉告诉我,那个人就是陈伟。他的样子,看上去比我还紧张呢,这让我稍微放松了一些。当我走近的时候,他站那儿看着我笑,说我好漂亮。听了他的话,我害羞的低下了头。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他每天都会安排时间来酒店接我,带我去看上海的著名景点,也吃了很多当地特色小吃。这期间我们拍了第一张合照。

(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拍了这张照片)

通过一个星期的相处,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了一些。原来他是1989年出生的安徽人,比我大4岁。他很聪明,和我一样也喜欢看书和旅游。我们有很多共同爱好和。

回青岛的时候,陈伟帮我买了高铁票,他说希望我能多看看中国的风景。那天,他送我到火车站,没想到他突然对我表白了。虽然我也开始对他有了感情,但是我们俩都没有提出想在一起的想法。我们都不相信异地恋会有完美的结果。

大学结束以后,我回到了俄罗斯,我们只能继续在网络上聊天,互相支持和鼓励。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安慰我,能帮助我的时候他都会全力以赴。

(老公和俄罗斯美女)

有一次,我碰到了小偷。小偷偷走了我的手机和其他东西,其中有我最在乎的金子的十字架项链。那天,我虽然报警了但不敢和家人说。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因此责怪我的人,反而安慰我说,重要的是小偷没有伤害我。

还有一次,我们在大学要中文考试,老师说我们可以用电子词典,但不能用手机。那种词典在俄罗斯很难买到,我住的城市就更买不到了。我和他说了以后,他立即在国内买了给我寄过来。

(和同学们毕业合照)

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涓涓细流,不停地滋润着我的心,我也觉得越来越离不开他了。直到我有机会去哈尔滨读硕士,那年的第一个寒假我们终于再次见面了。

有了之前的感情基础,又都在中国,当他提出想在一起的时候,我答应了,就这样我们变成了男女朋友。虽然我们不在一个城市,但他也会尽量照顾我,给我准备一些小惊喜。这种被人在乎的感觉很幸福。

第二个寒假的时候,陈伟说想把我介绍给他父母认识一下。那个时候我很害怕,担心他父母不会接受我。没想到见面之后他父母对我非常的热情。我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来了。

当时刚好赶上他妹妹要办婚礼。婚礼当天,他让我六点半起床,说客人都来了,我吓了一跳,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来这么早。我们那边一般不会这么早。他说送妹妹必须要赶早。我打扮好之后下楼一看,下面已经来了好多好多的人。

(还能看出来我是俄罗斯女孩吗)

当时有件事情我记忆犹新。我老公喂他妹妹吃了一碗面条,又突然过来要喂我也吃那个面条。我和他说:“我不想吃,为什么我也要吃?”

他和我解释说:“这是一种传统,也要给家里的媳妇吃这个面。”他给我吃了之后,他弟弟也把这个面条喂给他的老婆。这个传统我也是第一次见,感觉很奇怪,非常不可思议。

春节过后,我们去爬了黄山。在山顶上,陈伟再次给了我一个惊喜,向我求婚了。我激动得流下眼泪,紧紧地抱着他,好像做梦一样。硕士毕业后,我为了爱情留在了上海。女孩子总是这样的,一旦爱了,便满心满眼都是她的王子。

2018年,我们结婚了。关于我嫁给中国老公的事情,妈妈说如果我确定他会让我幸福,那么她不反对。她说:“两个人在一起幸福是最重要的,而且真爱是很难找到的,所以需要珍惜,不要放弃。”

但爸爸开始的时候很反对。他不想我嫁到国外,也觉得和外国人结婚不安全,担心家里面会有很多矛盾,怕我过得不好。后来,为了我的幸福,他还是同意了。

(我们拍了中国风的结婚照)

中国人结婚有彩礼的风俗。我们结婚没有要彩礼,因为俄罗斯没有彩礼的概念。我们认为,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以后好好奋斗,什么都会有的。

结婚后,我开始在上海上班。没过多久我就怀孕了。即便如此,我依然没有放弃工作,生完孩子还坚持工作了一年。但是因为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实在太累了。我就离职,做一个全职妈妈。

在老大一岁九个月的时候我又怀孕了,如今我们的虎宝宝已经四个多月了。这两个孩子都是我一个人带大的,而且他们都是中国国籍。

怀老大的时候我们回了趟老家。公公婆婆对我非常好,每天给我烧我喜欢吃的菜,知道我不能吃辣的,虽然公公很喜欢吃辣,但菜里始终没有放辣椒。

有一天,婆婆问我喜欢吃什么水果,我以为她随便问问而已,就说了喜欢吃草莓,然后她就走了。我问老公:“妈妈去哪里了?”老公说:“你不是说喜欢吃草莓吗?妈妈骑电瓶车去菜市场给你买草莓了。”当时我感觉很不好意思,但心里也很温暖。

(带老公回家见我的父母和亲戚朋友)

生了孩子以后我才知道,原来中国还有坐月子的习惯。这跟俄罗斯完全不一样。刚开始,我感觉有一点奇怪。在俄罗斯,我们生完孩子以后没什么限制,想出去就出去,想喝凉水就喝,生完孩子就直接开始在家里干活。

可是中国完全不一样。婆婆说:“在老家要一个月不能洗头。”我和老公说:“一个月不洗头我有点接受不了。”他说:“那就是坚持不出门。”

老大是夏天出生的,我出院的衣服也是准备了夏天的裙子。可他们都说不能穿这种衣服,要穿长袖和裤子,还戴帽子。然后我老公给我带了一套运动服,我也在家坚持了一个月没出门。

在俄罗斯,生完孩子以后,一般是妈妈一个人在医院。其他亲戚和老公都不能进去,也不给他们看孩子,只能等妈妈和孩子出院。

妈妈出院的时候一般会办小典礼,就是老公和一些亲戚朋友会来医院接她和孩子。老公要送花和礼物,家里也会弄一些装饰像气球之类的。

(我的两个儿子)

但是,在40天内不能让别人看孩子的脸,只很亲的亲戚和父母才可以看,连照片也不能给别人看。因为我们相信这段时间,孩子是小天使,他还没有完全来到这个世界,所以不能吓到他们,也不能有人羡慕和嫉妒。

一般都是妈妈出院后就自己照顾孩子和做家务。产假在俄罗斯最长是三年,可以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了。在俄罗斯都是妈妈一个人带孩子,不像中国有婆婆帮忙,她们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所以比较辛苦。

现在俄罗斯人口较少,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生育,生孩子会给一些生育金,但这个生育金不能马上就花,只能用于提高生活条件,比如买房子,或者给孩子交学费。

而且,生孩子的时候,去医院检查和住院生孩子,全部都是免费的。产假也是一到三年,生多少孩子也没限制。

(感谢老公的爱,给了我留下来的底气)

看着两个宝宝慢慢长大,我感觉非常幸福。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让他们将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也不想浪费自己的能力和学历,等孩子们再大一点,我就要出去上班了。这样的话,也能替老公分担一点,他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现在,因为我在中国时间已经蛮久了,我有了很多中国朋友和闺蜜。老公的朋友和亲戚也不再把我当成外国人了,完全变成了自己人。

咱们的大文豪苏轼曾经说过:“此心安处是吾乡。”可以说,中国的很多元素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中。

我在这里生活得安心、舒心、开心。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口述:陈米拉】

【编辑:小骨头】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