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扬州 | 赵光岭

发布时间:2024-04-23 20:18  浏览量:9

扬州可真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多年来一直在招引着我。甲辰年的清明前夕,终于有机会借道扬州,光顾了这座被唐诗宋词浸泡过的城市。

4月2日一早,在细雨蒙蒙中从杭州启程返还原阳,原本是不路过扬州的,好在是自驾,有选择路径的自由,只不过多绕点路罢了,倘能了却一个多年的夙愿,何乐而不为呢?

虽未进入三月,满目葱茏的扬州,已颇有点烟雨朦胧、繁花似锦的“烟花三月”气息。

扬州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系的发源地,享有“吃在扬州”的美誉。家是扬州人的朱自清在他的《扬州夏日》一文中这样写道:“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还有扬州的炒饭,是最具知名度的中国美食之一;大名鼎鼎的扬州干丝,丝细如发,是淮扬菜系中的看家菜;闻名全国的蟹黄包,可谓扬州点心中的极品;蟹粉狮子头,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对于扬州,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方式早有耳闻。“皮包水”是扬州人喜欢喝茶、爱泡茶馆的一种恰当比喻,是长期安逸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而“水包皮”则是扬州人对洗浴的一种生动描述,进浴室不仅是泡澡,还包括捏脚、修脚、理发、品茗、聊天等多种体验方式,更贴切的说是扬州人的一种生活享受。

正午时刻到了扬州。“皮包水”是必须尝试的。我们选择了一家老字号的店铺就座。不一会,几个热腾腾的扬州汤包端了上来,包子犹如北方的馒头大小,盛在盘子里,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吃这种包子是要借助吸管的,用吸管扎破薄薄的皮囊,吮吸包子中用肉和蟹黄等馅料配制的汤汁,汤汁饱满细腻,回味无穷。吸干了汤汁,再用筷子夹住包子皮,蘸上调料入口。这就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蟹黄包子。这顿午餐,我们还品尝了久负盛名的扬州炒饭和扬州干丝。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也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运河第一城之美誉。

历史上的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经济、文化繁荣。早在西汉文景时期,身为“七国之乱”乱首的吴王刘濞,国都就在广陵(今扬州),统辖广陵、豫章(治所在今南昌)、会稽(治所在今绍兴)3郡53城,坐断东南30多年,不但沿海煮盐不纳赋税,而且利用境内的铜矿私铸铜钱,成为最为富庶的藩国。而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又使得这座大运河的南方起点城市,成为唐宋时期最为繁华的经济都市。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更是高度重视运河漕运,促进了运河沿线城市的繁荣,东南地区的扬州、苏州、杭州、淮安4座城市,并称为东南运河沿线的“四大名都”,是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古人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当时的扬州真可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说扬州是江南最繁华也是最奢靡的地方,实不为过。

古扬州的繁盛,在城内保存尚好的老街古巷中仍可一睹它的芳姿。

饭后,我们是打着雨伞、坐着机动三轮逛这座老城的。其实,这个娴静的苏中小城,即便是用步行去欣赏也不会太累。但由于当天还要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在此逗留的时间也只能短短的几个小时,我们别无选择,只好让机动三轮车代步。在扬州的东圈门、东关街一带,有很多这样供游客代步的三轮车。三轮车师傅是个“老扬州”了,有他当向导,拉着我们在一些仅能容下车身的窄巷中穿行,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听到一些老扬州的逸闻趣事。

“北京的胡同扬州的巷”,说扬州是一座“巷城”名不虚传。扬州的老城区有500多条小巷,东圈门、东关街一带的小巷,既多又密,既狭又长,而且巷连巷、巷通巷、大巷套小巷,串起了名人、名居、名园、名店,浓缩了扬州民俗风情、人文建筑的精髓。这里除有老字号的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文物古迹,如个园、何园、汪氏小苑、街南书屋、琼花观以及双忠祠、大明寺、准提寺、武当行宫等,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以及数百个名人故居,如革命烈士江上青故居,辛亥革命先烈熊成基故居,还有清代名士金农、阮元、刘文淇、张亮基、李长乐故居等。

4月4日是清明节,清明节上坟祭拜是老习俗,不容错过。由于时间仓促,我们不可能一一走进这些古宅园林,而是有选择地参观了以竹石取胜的个园。个园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的私家园林,因园中竹多,便取竹字的半边,得名“个园”,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重点公园。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在面积不足50亩的园子里,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宣泄着“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的诗情画意,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大概是爱好文学的缘故,在这短短的扬州半日中,我还特意造访了朱自清故居。朱自清是扬州人,这从他的作品《我是扬州人》中可以确认。他曾写过好几篇与扬州有关的散文。《扬州的夏日》《说扬州》等作品,不乏对家乡风物的赞赏之情。特别是《说扬州》中那句“扬州浏览以水为主,以船为主……倘若有相当的假期,邀上两三个人去寻幽访古倒有意思;自然,得带点花生米,五香牛肉,白酒。”这话有味,也挺逗,所以至今仍记得。

“烟花三月”的扬州,堪称一年中最美的时候,清风、细雨、斜柳、琼花,虽然当年的烟花柳巷、歌舞升平早已淡去,但从记载着扬州历史的东圈门城楼开始,沿着那些首尾相连、内外相通、曲折迂回的古巷,看一看两侧历尽沧桑的名门府邸,听一听小巷深处的扬州白话,扬州的清秀、精致、婉约、厚重、神韵,无不深深折服了我——尽管是借道,尽管早来了几天,尽管时间很短,也不枉到扬州走了一遭。

但我仍不免有些惆怅。扬州的廋西湖没能光顾,扬州的琼花(扬州市花)尚未开放,扬州的夜间“水包皮”又是若何呢?……归去来兮,这令我终究难以释怀。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