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影帝吴慷仁实至名归,可这电影真不喜欢

发布时间:2024-04-23 19:19  浏览量:8

坚持原创的993篇 只有残忍无奈,没有微光。对这部电影感兴趣,还是因为吴慷仁终于拿到影帝,虽然是我早就不太关心的金马。也不只是因为电影的质量每况愈下,让人懒得关心。金马奖,俞敏洪,DG大秀,人设崩塌。。。公开场合的谨言慎行,不是基本吗
还有李安和他一起上了热搜。李安夸奖吴慷仁的演技,说台湾有他这样的演员,太好了。那句“宁可犯错,不要boring”,让人感慨很多。这句也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在严重的剧荒期,在不上不下的作品里挑挑拣拣的原则。哪怕bug多,问题多,甚至不是我喜好,但总归有些新意,可能看过还是不喜欢,走出我自己观看和喜好的舒适区,有些不一样的思想碰撞。挺好。《富都青年》讲述的是一群边缘移民,没有公民身份证,在混杂外劳聚居的富都老社区里苟且偷生。他们无法享有平等正常的国民福利,无法申请护照,连银行户头也开不了。哥哥阿邦天生哑巴,任劳任怨,因为身份特殊,总会被克扣,被欺压,也只能忍气吞声,只求一份安定生活,苟住,就可以。没有太多希望,也没有太多奢求。这是整部电影的基调。凑合着活一活,不要想太多。
弟弟阿迪则不甘向命运低头,铤而走险做了很多富贵险中求的违法事,比如贩卖假证件,他一心只想赚到钱就带着哥哥离开这个厌恶的地方。原本两人日复一日的无望生活,正因为理念产生分歧。社工佳恩的热心与过度共情,驱使她不仅协助追查原生父母和出生证明的数据,甚至也想突破原则和规则,造假帮助他们获得身份。但她的好意却导致一场意外发生,同时也让阿邦跟阿迪再次陷入水深火热的命途。整体故事很简单,起承转合,全在情理中。吴慷仁演得很好,可是这部电影没那么好,而且我个人不喜欢。电影质量是合格的,不然也不会有实力去冲击奖项。我不太喜欢的是,叙述的视角。电影将所有问题,矛盾,激化,对立,就是简单地杂糅,平铺直叙,我全程都在等待,作为电影高光的时刻,但可能也就是吴慷仁最后那段无声的呐喊,网上早就有cut。比起电影的艺术性,可能主题和内容本身的独特,更突出。但对于移民,难民,也确实不是特别具有猎奇性,因为各种各样的作品讨论太多了。所以,就是杂糅。看不到微光,看不到反思,更像是为了拿奖而拿奖的政治正确拍摄。我的感受,就是恨不得取巧地,沾上所有边缘底层争议的边。就像赞颂苦难一样,展示兄弟俩的故事。情理之外,莫名其妙的地方很多,我不知道从何时何地与主人公共情。吴慷仁演技再好,也不会有“演得真好”以外的感触,不管是电影传递出来的,兄弟情,同情情,对人类的同情,各种都不算打动人。我只是同情那个单薄的工具人女性角色,那个圣母一般,好人没好报的女社工。倒也只有些许同情和无奈。她这个角色刻板就算了,也有自己很多问题。电影可以不追求一定要有重要的女性角色,这是另一种极端。当然可以有纯男性,纯女性的电影。做不好,不如不添加。结尾匆匆而止,为了HE而上价值,还是那句话,弟弟的懂事觉醒,积极务实,建立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哥哥兄弟情的牺牲付出,为什么成长要以无辜的命作为代价?而且真正打动弟弟,醒悟的点,也不是悲剧,而是哥哥。
这个结尾也很生硬,让我更加不想去理解主人公们。简而言之,就是故事和角色,简单粗暴,模式化。观众很难上头,如果在理智冷静一些,眼里可能只有问题,连那微薄的同情怜悯都很难有。很多拿奖的电影,都在追求这种边缘,残忍,阴暗,力求突破和新意。这也不是这一部电影的问题。
或者说,追逐奖项的创作野心,完成度和自己的创作初衷背离,导致不尽人意,也没什么问题。
我只是觉得,我喜欢的作品,不管是什么,
应该要有微光,在残忍,扎心,强悍,精妙,对抗,碾压的戏剧性冲突里,始终不忘记,融入哪怕很微小的真善美,怯弱,同情、温柔、犹豫,挣扎,脆弱等。那是一种无可奈何中被人遗忘和忽视的希望。我也尊重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
生活,更应该保留多面性,对待与众不同,与己不同的时候,适当的同理心太珍贵;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审视,理解,思考,接受,才能包容,才能化解。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