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老年人的致命杀手
发布时间:2024-07-29 16:43 浏览量:7
随着当下人们生活习惯及压力的变化,饮食及生活规律发生极大的改变,这便导致冠心病的发病概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的年龄也逐渐向年轻化发展,因此冠心病成为中老年人群的致命杀手。那么冠心病究竟是怎么引起的?易感人群有哪些?冠心病又有哪些症状?日常又该如何加强护理?结合各种问题让我们详细聊聊冠心病的那些事。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器质性阻塞或过度狭窄从而导致心肌缺氧缺血引发的心脏疾病。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血管腔过度狭窄,甚至阻塞。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护理与干预,易对患者的生活及生命造成威胁。
二、哪些人群易患冠心病?
(1)长期有抽烟史人群:相关研究表明,若患者每天吸烟量超过20支,患冠心病概率也会上升2~3倍。
(2)高血脂人群:日常饮食以高热量为主,进食较多的高胆固醇及动物脂肪人群患冠心病的概率更高。
(3)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人群:相关数据统计,自身存在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患冠心病的概率高于健康人群4倍左右。
(4)存在冠心病家族史人群:若家族人群患有冠心病,那么自身的患病率也会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5)中老年人群:临床发现,发生冠心病人群年龄均超过40岁,尤其是年龄在49岁后发展速度会加快,由此可见发生心肌梗死及冠心病与年龄成正比关系。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人群发病率较女性多,但女性一旦绝经后,年龄超过六十后发病率也会逐渐上升,其发生率与男性保持统一,甚至超过男性人群。
(6)承受压力的人群:若自身长时间承受较大的心理及精神压力,如长时间脑力劳动者,发生率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尤其是时常因工作出现紧迫感及紧张感更易患病。
三、冠心病有哪些症状?
发生冠心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出现明显的胸痛、胸闷,疼痛也可累及到心前区位置,疼痛区域手掌大小,并且疼痛向左肩及左臂内侧呈放射发展,疼痛呈现发闷、压迫、紧缩性质,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得到缓解。
四、针对冠心病该如何护理?
(1)饮食:叮嘱患者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营养元素、清淡易消化为主,坚持少量多餐原则,治疗期间戒烟戒酒,禁食刺激性食物。
(2)休息与活动: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若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尽量长时间休息,建议前3天绝对卧床休息,随病情稳定1周左右可卧床休息期间在床上轻微活动四肢,于第2周逐步开展床边活动,在第3周在室内缓慢行走。若患者出现心绞痛时,处于缓解期不必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休息时间与活动项目,以自身不出现疲劳及不引发症状为宜。若发生心绞痛需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
(3)药物治疗护理:心绞痛急性发作期间可协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叮嘱其舌下尽量保留部分唾液,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溶解,但不可将药物吞服。若用药后在有效时间内并没有起到效果,可及时与医生联系,从而找到引发疾病的原因。若患者使用硝酸甘油是静脉滴注方式,必须控制好滴注速度,叮嘱家属及患者不可对滴注速度进行调节,避免引发低血压。用药时实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头胀痛、头昏、头部跳动感等,如是轻微症状不会影响治疗,可及时安抚患者,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调整。
(4)排便护理:针对急性发作期患者是否出现便秘情况进行了解,结合患者情况让其适应床上排便方式,及时告知其床上排便的重要性。急性期适当给予缓泻剂,饮食也可以富含纤维素食物为主,叮嘱不可用力排便,避免加重病情。
(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通过介绍疾病类型、病室环境、预后结果等,从而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
总结:出院时要给予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叮嘱合理调整饮食,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根据自身条件及兴趣选择训练项目,避免疾病的复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覃妙凤/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