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抢救一名老年脓毒症危重患者

发布时间:2024-08-16 11:42  浏览量:6

近日,由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导的多学科协作,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抢救,最终成功救治一例纵隔脓肿引发的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休克的老年危重患者。

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在进食粽子后出现胸骨后疼痛,症状持续2天入住晋中一院消化内科。经胃镜检查,消化内科医生在距门齿25cm处发现枣核刺破了食管,并伴有脓液渗出,随即进行了枣核取出术。术后第5天,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了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感染性休克,同时伴随血小板降低和感染指标升高。行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纵隔脓肿形成,表明病情已极度危重,随即将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抢救治疗。

重症医学科张勇进副主任(主持工作)及赵永红副护士长第一时间查看患者生命体征,并迅速启动“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救治工作组,制定详细的抢救治疗方案,拯救脓毒症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秉承“我站黄金一小时!”的救治原则,分秒必争地展开救治行动。在充分补液扩容治疗后,面对患者血压难以维持的严峻情况,医疗团队果断采用极量去甲肾上腺素、特利加压素、间羟胺等药物泵入,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立即启动了“血液净化+血液灌流治疗”的强化治疗方案,这一决策彰显了团队对病情发展的前瞻预判和迅速应对能力。主管医师迅速为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效缓解了呼吸衰竭症状。其他两位医师默契配合,快速完成了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为后续治疗建立了生命通道。赵永红副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则紧锣密鼓地进行血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治疗流程的顺畅与高效。整个救治过程中,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在短短30分钟内就完成了有创通气、血滤上机等关键抢救工作。经过72小时的艰苦奋战,患者病情有所缓解,但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白细胞、PCT和CRP进行性升高,提示感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且纵膈脓肿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病情的复杂性。

面对这一挑战,张勇进副主任带领团队深入分析病情,认为实施外科手术引流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手术机会成为目前唯一的希望。接着由重症医学科主导,手术麻醉科团队、心胸外科团队以及输血科团队进行了多学科讨论,认为目前患者手术风险虽高,却是唯一的手术窗口期,随后就术前、麻醉过程、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风险制定详尽的方案。

当时重症医学科主管医师连续超过70小时坚守在患者的床旁,利用高频次的超声检查,每小时不间断地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力求精准掌握病情动态。这份坚持与细致,为患者后续的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与机会。

经过张勇进副主任、辛海龙副主任与邢宏萍主任的紧密协作,一场紧急而精密的胸腔镜下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多次遭遇血压波动的挑战,经团队的默契配合与共同努力,手术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术后,患者被安全送回重症医学科病房,继续接受进一步的监护与治疗。期间心胸外科辛海龙副主任每天查看患者胸腔引流管等情况,时刻关注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在经过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感染指标逐步下降,休克状态得以纠正,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这标志着治疗的有效性。然而,在病情看似好转之际,患者突然出现了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的严重症状,提示可能存在新的并发症或病情恶化。经评估考虑脓毒血症、重症感染造成急性肝功能损伤。全面评估,患者具备人工肝治疗的指征,和家属沟通后,决定立即对患者实施人工肝治疗。经过两次人工肝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全身黄染及巩膜黄染症状明显好转。这表明人工肝治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肝功能损伤,促进了胆红素的排出和代谢。

在连续45天的紧张治疗,患者进行了多次持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2次人工肝治疗、10次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各种升压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特利加压素联合使用;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20个单位、血浆2800ml、血小板6个治疗量、冷沉淀10个单位,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相继拔除了气管插管、股静脉血液净化管,化验各项指标正常。在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康复出院,并向医院和医护团队赠送锦旗以表达感激之情,这不仅是对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与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也是医患关系和谐美好的体现。

这场救治行动,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展现,更是团队协作与医者仁心的深刻体现,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生命守护与不屈抗争的感人篇章。晋中一院重症人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尽其所能与死神赛跑,让患者重获新生,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李超)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