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陪伴,老年人拔牙不再担忧
发布时间:2024-08-21 12:21 浏览量:6
◆ 心电监护通过电极片贴附在患者体表,采集心脏活动信号,实时显示心率、心电图等重要参数。其作用在于及时发现心脏的异常变化,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为提前干预提供依据。
◆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以及日益增多的需求,针对高龄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拔牙已经形成了共识。尽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拔牙具有一定风险性,但进行了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的医患沟通、术中的心电监护、微创的手术治疗,在心内科或麻醉科医生的保驾护航下仍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石宁
近日,一位家住北京天通苑60多岁的老先生急匆匆来到北京老年医院分诊台要求加号,经询问才知道,原来不是老先生给自己看病,是他92岁的老母亲牙痛得受不了了。
老母亲一个月前就开始牙疼。家人给老人吃了消炎药,牙疼依然时断时续。去周边医院检查确诊:口内多颗牙齿残根,慢性根尖周炎,需要拔除。可是老母亲患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加上高龄,拔牙风险大,多家医院口腔科医生都不敢为老人拔牙。
眼看着老母亲牙疼痛苦,影响进食,日渐消瘦,儿子来到北京老年医院口腔科,咨询心电监护拔牙的事情。
得知事情经过,口腔科启动多学科诊疗(MDT),请来心内科主任医师樊燕琴评估老人全身状况,详细询问既往病史、服药史等。最后,在心电监护下,由心内科医生保驾护航,口腔科医生无痛操作下为老人安全拔除了患牙。
临床医生经常遇到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全身疾患的老年人,给他们拔牙的时候该如何选择呢?
老年人拔牙有风险,心电监护保驾护航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上升趋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上老年患者要求拔牙、镶牙者逐年增多。一般而言,老年人需要拔除的患牙都有不同程度地松动,较之中青年人来说本身难度不大,难就难在老年患者因身体情况而导致的手术风险。
生理机能下降: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减弱,对口腔手术治疗的耐受能力降低。
慢性疾病的影响:常见的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增加了拔牙的风险。上文中提到的老人家就是因为血压过高,导致口腔科医生不敢贸然拔牙。
药物影响:由于老年人多患有全身其他系统的慢性疾病,须长期服用药物控制或者预防病情进展,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这可能影响拔牙后的止血过程。
心电监护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对于降低拔牙风险,保障老年人拔牙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陆续报道了拔牙前后发生的心电异常情况。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更好地解决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的安全问题,国内不少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后,心电监护拔牙得到了更广泛地应用。早期心电监护拔牙采用的是间断或者连续测量心电图、血压。
国内最早的心电监护拔牙是由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等少数医院尝试发展起来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天津、长春、郑州、武汉、南京等城市的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口腔科也陆续开展了这项技术。2000年以后,更多的基层单位陆续开展了心电监护拔牙技术。
心电监护拔牙前注意事项有哪些
心电监护通过电极片贴附在患者体表,采集心脏活动信号,实时显示心率、心电图等重要参数。其作用在于及时发现心脏的异常变化,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为提前干预提供依据。全程跟踪拔牙过程中的心脏变化,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迅速采取措施。术前不仅有口腔科医生的专科检查评估,还有心内科医生对患者全身疾病的综合评估,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老人拔牙前1个月心血管病情应是稳定的,临床症状轻,血压在24/13kPa(180/97.5mmHg)以下者;心功能在Ⅲ级以下,偶发房性或室性早搏者;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术前术后有相应的治疗者;无合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及不完全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者;慢性房颤,心室率在100次/min以下者;心肌梗死控制后3个月以上,无合并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者。以上条件下老年人采取心电监护下拔牙可以有效规避拔牙风险。
医师提醒:心电监护拔牙前,老人不可停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药物。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很多老年人饱受牙疼的折磨,到医院就要求拔除,因为全身疾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降压药,为了能拔牙,自行停药,这是万万使不得的。停药加上紧张焦虑和对疼痛的恐惧,可增加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造成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荷,增加心血管意外的风险。
另外,就诊前老年人务必正常服用降压药、抗凝药,放松心情,保证充足睡眠,由心内科和口腔科医生,根据拔牙的复杂程度和全身疾患的病情,指导用药。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是不需要停药的。
心电监护拔牙技术,“软硬兼施”效果好
心电监护仅是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的老年人,为了防范拔牙风险的一种治疗措施,并不是患有任何疾病在心电监护下都可以拔牙。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推迟拔牙手术?医师可以从高血压及其他全身疾病的风险、口腔治疗的风险和患者对口腔治疗的耐受性三方面进行评估。
在老人就诊时,不仅有口腔科医生对牙齿是否可以拔除进行检查,还要有心内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全身状况做专业评估。两者都符合才可以进行拔牙。
有些高危指标下老年人即使有了心电监护,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小于7d),近期心肌梗死(大于7d小于1个月)的老年人,或者血压经服药仍然持续高于180/97.5mmHg的患者,这时候拔牙的风险就太大了。此时更安全的做法可能是口服止疼药、消炎药等一些保守治疗方法。
心电监护拔牙在牙齿拔除后,一般会继续监护10~30分钟,心内科医生确认后方可停止监测。除了拔牙后的常规注意事项外,建议常规预备止疼药,必要时可口服止疼药,不要强忍疼痛,以免诱发心血管疾病风险。
此外,在拔牙过程中,口腔科医生麻醉到位,操作轻柔,也是减少术后疼痛的重要一环。
心电监护拔牙需要配备心血管内科或麻醉科医生、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生和护士,护士须具备良好的口腔专业技能和急诊急救技能。
硬件设置方面,心电监护拔牙的环境应宽敞、安静。诊室应设置带有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等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供氧系统、除颤器、气管插管器材等。由于需要该技术的患者多为伴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老年人,建议就诊前家属先询问医院是否开展该项业务,免去患者及家属来回奔波的疲劳和焦躁,加重患者全身疾病,增加拔牙风险。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以及日益增多的需求,针对高龄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拔牙已经形成了共识。尽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拔牙具有一定风险性,但进行了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的医患沟通、术中的心电监护、微创的手术治疗,在心内科或麻醉科医生的保驾护航下仍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