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患者功能修复论坛暨新技术发布会在京举行 相关专家权威解答
发布时间:2024-09-01 07:43 浏览量:6
【北京讯】2024年8月31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的“老年病患者功能修复论坛暨新技术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有:中国医师协会创会会长殷大奎教授、中国科学院滕吉文院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闫青春教授、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齐海梅教授、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孙亮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康琳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颖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晓丽教授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闫青春在论坛上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高龄老人(80岁及以上)占比逐渐增加,预计2050年左右将超过10%。随着老年人口占比不断攀升,对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对我们的医疗保健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老年人因功能减退所带来的挑战。面对这一老龄化趋势,国务院办公厅及中央政府发布了多份指导性文件,强调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的重要性,同时倡导构建一个包容友好的老年社会环境,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一趋势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疾病治疗,更要重视他们的功能修复。
中国科学院滕吉文院士提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出现行动不便、语言不清、心脏功能减弱、大脑功能下降等问题,甚至会出现失智、失能的情况。慢性疾病是老年人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也会导致老年人出现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其中帕金森病患者超过300万,尿失禁困扰着约2000万中老年人,据牙防组织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成年人和老年人中,有牙龈萎缩现象的比例分别为82%和97%,牙龈萎缩等口腔问题影响数亿人群。功能修复凸显了在老龄化社会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都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与会专家认为,老年人功能修复的对策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需要医护人员、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综合评估、个性化护理、营养与健康饮食、功能性锻炼、应用辅助工具、心理支持与社交参与以及药物治疗与新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老年人恢复或改善其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此次论坛以老年病患者功能修复及新技术发布为核心议题,发布了多项全国首创的老年慢性病治疗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应用于尿失禁监测、肌肉干细胞技术、嗅鞘细胞应用于脑神经功能修复技术、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抑制剂、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和人乳头瘤病毒治疗疫苗技术等。几项新技术因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而备受瞩目。新药品、新技术在赋能老年人功能修复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将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胡苹教授发布了肌肉干细胞技术。肌肉干细胞是一类位于基底膜和肌膜之间的成体干细胞,通常处在静息状态,具有支持再生、修复肌肉损伤的功能。肌肉干细胞技术为采用添加有血液细胞的细胞因子的细胞培养基或血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体外培养肌肉干细胞技术。在运动、肌肉损伤、疾病等情况下,该技术通过体外培养技术,将肌肉干细胞从静息状态中被激活、增殖,并分化为成熟的肌肉细胞,促进肌肉再生和肌肉质量的增加,从而修复受损的肌肉组织,为尿失禁、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等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提供非手术治疗的功能修复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黄红云教授介绍了一种利用嗅鞘细胞促进神经元存活和网络重建的技术。嗅鞘细胞是在功能上介于施旺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具有神经营养、抑制胶质增生、瘢痕形成、成鞘作用。为轴突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及较强的迁移的特性,使其成为促进中枢神经再生的理想候选细胞之一。这项技术对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有直接和明显的延缓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北京循生免疫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张秀军教授介绍了人乳头瘤病毒治疗性疫苗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联用技术,用于应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癌。这项技术通过多角度阻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直接识别和杀伤癌变细胞,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患者。这项功能修复技术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齐海梅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尿失禁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提前预测尿失禁风险,即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通过长期数据追踪优化预测模型,指导个性化治疗方案。这项功能修复技术能够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和改善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院士介绍,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抑制剂用于帕金森病治疗,通过抑制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的激酶活性,恢复受影响的细胞内的溶酶体和线粒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达到阻止或减缓帕金森病的进展、预防神经变性的发生。与传统的症状管理不同,抑制剂旨在提供一种疾病修饰疗法,即通过干预疾病的根本机制来实现帕金森病患者的长期临床受益。这项功能修复技术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最新的治疗选择。
本次论坛举办期间,还成立了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功能修复分会,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推广新技术、新药品等手段,为老年病患者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功能修复服务,致力于组织专家进行老年病功能修复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开展老年病防治和功能修复的健康教育和科普活动,为老年病患者提供咨询、评估和治疗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分会也关注老年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工作,以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努力成为国内老年医学功能修复领域具有权威性和高规格的交流平台。
与会的广大医务人员认为,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医卫部门对老年人健康的日益重视,新药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相信未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此次论坛不仅是新技术的展示舞台,更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功能修复分会成立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老年医学功能修复领域向专业化、规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1、问:请谈谈智能康养实时监测老年功能受损风险并干预?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齐海梅教授答:通过智能数据采集设备如体质体能仪器、心脑检测仪、智能腕表、眼底照相设备、智能血压、血糖血脂等设备,监测心脑功能,运动功能,情绪心理、认知功能等,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及风险,及时干预,提前预防和干预老年各项功能的受损。目前干预手段很多,不仅有常见的干预方法,还有高科技手段,如细胞技术等。
2、问:个体衰老的速度不同,生物学时钟是健康和长寿的关键,是否有相关的工作正在推进?
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医院孙亮教授答:这是非常好的问题,老年病和相关功能下降背后的本质问题是: 个体衰老的速度不同,我们常能看到,但却需要更快速、客观的方法来测量。通常称为加速或减速“生物年龄”,并试图降低衰老的加速风险。我们和全球的最新研究表明,根据特定的生物时钟,老年病发病率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可能是个体加速了衰老。目前我们针对DNA甲基化时钟开展了近十年的研发工作,将有助于开发更加可靠和有效的衰老生物标志物,以用于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此外,揭示其生物学基础是发现衰老驱动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必要关键步骤。
3、问:衰弱肌少症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康琳教授答:协和老年医学科从2014年起开设“衰弱-肌少症”门诊,2022年借助专科提升计划的支持研发了“衰弱-肌少症智慧评估与干预系统”。该系统的智慧评估系统及个性化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对助力老年医学专科技能提升、专业人员培养以及未来在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及康养机构实施应用的前景广阔。老年医学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内科临床基本功、多病共存的管理能力和老年综合评估技能,也需要通过老年医学跨学科合作进一步夯实和细化医疗服务。协和老年医学科近年逐步开设了“老年围术期联合评估管理”门诊、“老年人体检后咨询”门诊、“老年记忆”门诊(医护联合)。未来十年是健康老龄化的十年,在前辈搭建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携手、实现整合照护,开拓老年医学更有作为的明天。
4、问:如何提高老年人中干细胞的活力?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胡苹教授答:这个问题是干细胞在老年人中应用的重要问题。老年人中的干细胞活性相对减弱,直接移植可能会效果较弱。经过在体外培养可以筛选掉状态不好的干细胞,富集状态好的干细胞,提高干细胞的总体活性。同时,衰老个体中存在一些抑制移植入的干细胞发挥功能的因子,要通过多种方法抑制这些衰老因子的作用,提升干细胞的移植效率。综合上述两种方法,将有效提高干细胞移植在中老年患者中进行功能性修复的效率。
5、问:神经修复在老年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张峰教授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修复技术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帕金森病中,神经修复可以通过细胞移植、神经生长因子的应用以及神经回路的重建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例如,嗅鞘细胞移植有可能修复受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嗅鞘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成髓鞘的能力,可以包裹再生的轴突,恢复神经的电传导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减轻症状。
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神经修复策略可能包括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受损的神经网络。通过药物干预、基因治疗或神经刺激等方法,增强神经可塑性,改善认知功能。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神经髓鞘的破坏。神经修复技术可以致力于修复受损的髓鞘,恢复神经信号的传导,缓解疾病进展。
此外,神经修复在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等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再生,以及重建受损的神经连接,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神经修复技术在老年疾病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细胞再生能力减弱,对治疗的反应可能不如年轻患者。而且,神经修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神经修复在老年疾病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问:为什么要关注老年人免疫功能,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是什么?
中日友好医院乔薇教授答:与中青年相比,老年人的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生率明显增高,对疫苗接种反应性降低。这些疾病除了由于各组织器官结构及功能发生增龄性变化以外,老年人免疫功能随增龄下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的“免疫衰老”。1969年Walford教授“衰老免疫学理论”,首次使用免疫衰老一词,是指衰老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各类细胞在表型和功能上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引起老年人对多种疾病愈加敏感,这一过程称之为免疫衰老。因此,我们对于老年人进行免疫功能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反复感染、肿瘤、大手术后、营养不良、衰弱、共病的老年人尤其重要。临床上常用的免疫功能检测包括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以及细胞因子,其中目前最常用的指标是Tbnk淋巴细胞功能,比如CD3、CD4、CD8、B细胞、NK细胞绝对值、百分比、CD4/CD8比值。免疫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判断老年人免疫功能状态,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评价,对免疫功能下降可以早发现、早干预,维护好老年人免疫功能可以减少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发生,提高疫苗接种反应性,真正实现主动健康、关口前移。
7、问:本次学术大会上成立的功能修复分会将女性尿失禁作为重要研究议题,您认为有何特殊的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赖爱鸾教授答:女性尿失禁是困扰着无数女性的健康问题,长期以来给患者的生活蒙上了阴影,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该病患病率高,从生育期到老年女性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女性,65岁以上老年女性发病率高达40%-70%。虽然有如此高的发病率,患者的认知率并不高,而治疗效果也不尽满意。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用于女性尿失禁的治疗,如药物治疗及盆底肌的康复治疗,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着疗效的不确定性。而手术治疗因其具有创伤性不作为治疗的首选。而今医疗科技发展迅速,尤其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定向性肌源性干细胞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治疗尿失禁打开了一扇新的希望之门。它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为女性尿失禁的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今天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功能修复分会的成立,我们吸纳了多学科顶尖的技术人才,将干细胞治疗女性尿失禁作为重要的议题列入功能修复分会研究计划,全方位探讨肌源性干细胞治疗女性尿失禁临床效果,包括基础研究、治疗剂量、不良反应、积累临床大数据,制定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女性尿失禁的治疗将因干细胞技术的蓬勃发展而迎来革命性的突破,随着科研的深入,干细胞治疗将变得更加精准和个性化。通过对肌源性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为患者定制出专属的治疗方案,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也将极大简化,不再需要复杂的手术和漫长的恢复期。或许只需要一次微创的注射,干细胞就能迅速定位受损组织,开始修复和再生的工作。未来的干细胞治疗将不仅解决尿失禁的症状,更致力于恢复整个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结构。这意味着患者不仅能告别尿失禁的困扰,还能拥有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泌尿系统。相信通过干细胞治疗女性尿失禁的应用推广,可使更多的女性患者能够受益于这一先进的技术,不再因为经济原因而承受疾病的折磨。我们也希望未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地区的患者,都能平等地享受到这一前沿医疗成果带来的福祉。届时,女性尿失禁将不再是难以启齿的隐疾,而是一个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疾病。最终让尿失禁女性重新找回自信,拥抱美好的生活,我们期待那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