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沪漂王曼妮拿下500万单子,却被18线村主任嫌弃,于伯一语道破
发布时间:2024-04-17 06:04 浏览量:4
这是王曼妮第三次来找于伯,一个未婚未育的老头,在小镇经营着一家理发店。
她说自己原以为在上海没有归属感,但到了故乡,家也不是家。
于伯说:“ 爸妈嘴里说的故乡是后路,听听也就算了”。
是啊,不是所有人都有避风港,也不是所有人能和父母达成共识。
01父母的自以为“好”
张志32岁未婚,是王曼妮故乡的一个村主任,在那个小镇是单身黄金汉,许多人追着捧着。
王曼妮30岁,容貌姣好,在上海打拼8年未婚,认命回家后,父母便张罗着撮合他俩。
两个人相亲,见过几次面。
于是在几天之内,小镇上的所有人已经默许了他们俩在谈恋爱,不久将要结婚生子。
这在王曼妮看来,受重视的是她的年龄,不是她这个人。
每个人都被30岁这个数字推着走,仿佛一个女人过了30岁就会寸草不生,人生一片荒芜。
张志这个人说坏不坏,说好又谈不上合适。王曼妮最讨厌他的地方,是话里话外的顾及原来不过是彰显自己的手段。
他说工作就是工作,不要和他谈感情,却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亲自和她见面,让办公室的人八卦。
他说要顾及女孩子的感受,按照王曼妮的步骤了解相处,却在别人八卦时,默认和王曼妮的关系是男女朋友。
王曼妮喜欢手磨咖啡,张志说那些是虚头巴脑……
张志人品的确不错,至少对小镇来说,他做的好事不少。就是不适合王曼妮。
但她已经30岁了,就像往外攀爬的藤蔓,老了终归是要回家的。她也怕“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所以无论有多不开心,有多不满意。王曼妮试着接受这个小镇,试着挥去以往的岁月,试着寻找小镇的归属感,试着和张志的相处……
她喜欢小镇的夕阳,踮起脚尖就能知道,仰望的天空如何云卷云舒。
可焦虑无法随着春天的到来流动,所有人都欢喜,只有王曼妮丢掉了自己。
02寻找自己
当她在房间内鞠躬高喊“欢迎光临”,想的不是上海那繁荣虚华的街景,不是富人随意的指点江山。
而是那个被人当作王曼妮,人与人之间有分寸感的自我。
但父母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或者说他们不曾被这样对待过。他们的一生来自小镇,也离不开小镇。
于是故乡成为不了后路,反而是勇敢冲向世界的阻碍。
幸运的是,王曼妮的父母很爱她,哪怕用错了方式。至少在脱离小镇时,她心里能有个安慰。
不幸运的是,大多数亚洲父母都很扫兴。
比如阿呦一个朋友的父母。
03用一点幸运治愈所有不幸
朋友从小体弱多病,风吹得稍微厉害一些就会感冒。上大学后,生病时会把药吃好,衣服添好,然后去找父母倾诉糟糕的心情。
他们会说她那么大一个人为什么还不会照顾自己?为什么还不能处理大事小事?字里行间全是质问夹杂着关心。
有一次,手机摔坏了需要钱,她的母亲先是质问她为什么不小心,后是怀疑她是不是故意要换手机。
总的来说,他们习惯了用质问代替关心,仿佛这样就能让女儿变得更好。
朋友当然明白,父母供自己上大学已经是极限,所以其他的东西不强求,但她会怨,可怨着怨着又会觉得:不曾被善待过的他们学不会善待儿女。
除非读书见世界,但他们已经离不开小镇了。
于是朋友渐渐明白,把情感寄托在这样的父母身上,只会收获永远的失望。
只有自己是自己的退路和后路。
我是鹿阿呦,忙里偷闲写剧评,关注我好剧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