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丨“劳神伤财”的短剧,为何能成功围猎网瘾老人?

发布时间:2024-10-21 15:42  浏览量:6

一不留神,短剧换了赛道,盯上了网瘾老人。

近两个月,中老年题材短剧开始“屠榜”:《闪婚老伴是豪门》抖音话题量超23亿、《闪婚五十岁》《老炮儿之上阵父子兵》抖音话题量分别达6亿、3亿左右。“老霸总”取代“小鲜肉”,短剧精准围猎银发族,成为“流量收割机”。

短剧是如何拿捏中老年人的?

一方面,这一波短剧有了更多适老化题材,大多围绕婆媳矛盾、儿女不孝、失散认亲、老年霸总相亲等剧情展开,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不断刺激中老年人的“多巴胺”,用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吸引中老年人,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另一方面,智能电视越来越难开,且传统影视作品题材限制多,短剧刚好填补了这些空白,拉满中老年人的情绪价值。

上一个让中老年人如此上头的还是推销保健品的养生骗局,两者看似不同,实则相通,都盯住了这一群体反应能力与判断能力渐趋下降,时间多、易受骗。据法治日报报道,一名受访者的父亲是个短剧迷,同时在看5部短剧,手机上有上百个短剧小程序。“退休在家无聊,每天就刷视频,一个个平台换着刷”“最多一个月花了3500多元,一年半内充值累计达3.9万余元。”

可见,这样的短剧,不仅“劳神”还“伤财”。一些短剧以低价吸引用户付款,支付时默认勾选续费选项,诱导用户在观看时自动原价续费。或者设置多种付费选项,混淆单集、全剧、平台的概念。不少中老年人,互联网知识不健全、网络消费辨识能力弱,在“9.9元买不了吃亏”的洗脑式营销中,消费了一个又一个9.9元。更离谱的是,在大数据驱动之下,如果某账户曾经有过充值,且充值金额较大,这类“优质用户”以后刷到的短剧就都是相对高价的。监管相对不完善,“精准收割”的乱象亦由此浮现,愈演愈烈。

被短剧围猎的中老年人如何破局?

规范微短剧市场,任重道远。微短剧市场走向精品化、规范化,除了要打击诱导消费陷阱、及时下架违规内容等,还需要关注到网瘾老人面临的真正痛点。中老年人在合理范围内花钱追剧,满足情感需求、充实精神世界,未尝不可,但应该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更要适度,过犹则不及。此外,短剧平台有责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短剧不能一味求“爽”,追剧也不能只无脑上头,少点套路、多点真诚,追得明明白白,才能看得开开心心。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覃甚颜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