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衰弱可以“逆转”!最新共识:运动是有效手段

发布时间:2024-10-22 16:35  浏览量:13

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 于普林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淑颖

岁月不饶人,但同样年龄,有的身体硬朗、行动自如,有的却弱不禁风、腿脚不便。近日,《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刊登的《老年衰弱的运动康复干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指出,衰弱是动态变化的,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善甚至逆转,运动是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为此,“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特邀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于普林解读《共识》,为老年衰弱者提供详细的运动指导。

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常见表现有易疲乏、行动迟缓、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等。衰弱老年人面临的不良后果包括跌倒、住院、失能、失智甚至死亡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预期寿命。数据显示,我国社区人群的衰弱患病率约为12.8%,住院人群中约为22.6%,养老机构中约为44.3%。

于普林表示,普通老年人可以利用Fried衰弱表型(Fried Frailty Phenotype,FFP)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含五项内容:1.不明原因体重下降;2.严重疲乏;3.握力下降;4.行走速度下降;5.体力活动水平低。如果没有上述表现,说明身体健康,没有衰弱;符合1~2项,说明处于衰弱前期;大于等于3项,说明处于衰弱期。《共识》指出,相比于单一运动方式,衰弱或衰弱前期人群进行包含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平衡运动和柔韧性训练的多模式训练,效果更佳。

抗阻运动:阻止肌量减少和肌肉质量下降。抗阻运动包括坐—站训练、蹲起训练、俯卧撑等,也可用弹力带、哑铃、沙袋等,做屈臂、推胸、直腿抬高等动作。如果力量较差,建议使用弹力带。衰弱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练习,建议每周至少2次,每次1~3组,每组重复8~12次,组间休息0.5~1分钟。

有氧运动:增加心肺耐力,提高摄氧量,改善代谢功能。能独立行走的老年人可以进行踏步、快走、慢跑、游泳、登山、健身操、八段锦、太极拳和广场舞等运动。需辅具行走的老年人,建议进行坐位踏步、蹬车或手摇车运动。衰弱老年人每周可进行有氧运动5~7次,从每次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15~30分钟。

平衡运动:降低跌倒发生风险。平衡运动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站立瑜伽、单腿站立、足跟或足尖站立(在柔软的平面上行走,如泡沫床垫)和直线行走等。建议每周进行3次平衡练习,为避免跌倒,衰弱老年人应在安全环境下由照护人员陪同练习。于普林强调,容易跌倒的老人尤其需要练平衡能力,可以循序渐进地通过减少支撑、减少感官输入来增加训练难度,比如从双脚站立并抓住椅背,过渡到不用手扶或闭上眼睛进行单脚站立,但要注意防跌倒。

柔韧性训练:增强肢体灵活性。柔韧性训练包括动力性和慢动作拉伸、静力性拉伸、瑜伽等。建议每周2次,每次运动超过10分钟,最好在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后进行,可从低强度开始,缓慢增加至可耐受的最大强度。

《共识》提醒,衰弱人群特别是有慢性疾病者,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于普林建议,严重衰弱的老年人应在亲人和照护者的帮助下进行适当的被动运动,有助预防长期坐卧导致的并发症。衰弱老年人的运动总量由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决定,处于衰弱前期的老年人,最佳运动时间为45~60分钟/次,衰弱老年人为30~45分钟/次,以不过度疲劳为宜。开始阶段,尤其是无规律运动习惯的高龄、衰弱老年人,应采取“低起点、缓慢加”的策略,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舒服、跌倒受伤等不良事件,应立刻停止运动,及时进行处理。

除了运动,于普林提醒,衰弱老年人还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同时注意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这些都是对抗衰弱的重要措施。▲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