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老年幸福,从抛弃长者心态开始

发布时间:2024-10-23 07:01  浏览量:7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老婆的外婆突然去世了,

我们一家人上班的、上学的立即请假,

开车4个多小时回去参加葬礼。

依稀记得,

上一次参加葬礼,

大概是快20年前我的爷爷去世,

那年正逢高考,

也是急忙请假回去,

家里人用传统的风俗仪式,

把爷爷安葬在他生前选定的地方--与他的妈妈合葬。

爷爷去世让我很难过,

世界上少了一个爱我的人,

我还没来得及有能力为他付出,

虽然他从未提及过。

后来这些年,

我似乎没有参加过亲人的葬礼了,

这应该是一件幸运的事,

所以这次奔丧,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带着什么样心情回去的。

老婆的外婆80了,

这个岁数也算是高寿了吧,

老人家年轻的时候,

家里条件比较差,

含辛茹苦将三个孩子养大,

非常的不容易。

年轻时候吃的苦,

让外婆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这是一个好习惯,

但有时候也可能不是。

记忆中每次和老婆回家,

我们都会去看望外婆,

但是每次老婆都有一种想快点走的感觉,

我也一样是这种感觉。

外婆会很慈祥地迎接我们,

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家庭,

可是聊不到几句,

她就会开始诉苦,

说自己大腿很疼、睡下了起不来、谁谁谁很“造业”(可怜)等等,

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别有趣的事情可聊了,

从十几年前认识我老婆开始就是这般场景。

从感情上来讲,

老婆是很想对外婆好、多陪陪她的,

就算说说话也好。

可是事实上总有一些因素会成为阻隔,

无法逾越。

外婆60多岁的时候,

身体出了问题,

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劝她做手术治疗,

消除病痛折磨。

基于怕花钱多了给子女增添负担的朴素心里,

外婆一直没有接受,

宁愿自己日复一日地忍受着疼痛和行动不便。

不管怎么劝不管谁来劝,

外婆都依然选择忍耐。

但是无尽的疼痛,

还是让外婆忍不住表达出来,

身体的不便也让她更加期待子女的守护。

外婆给人的第一印象里总会有“这是一个可怜人”,

这种印象,

来源于病痛的折磨,

也来源于她不断的絮叨。

外婆就是一个操劳的长辈,

一辈子的心思精力都在子女身上,

精神上的需求也毫不例外地要在子女身上获取。

即使到了老年,

也依然保持着对晚辈絮絮叨叨的关爱,

以及坚持不向子女索要物质上的支持。

老人家希望用毫无保留的付出换取子女的精神回报。

这种精神依赖,

让人喘不过气来,

物质上的抵制,

也让人无所适从。

子女想对外婆好,

外婆不接受他们的方式,

外婆又想子女对她好,

子女却不知道该怎么对她好。

就这么个奇怪的循环。

很别扭,

却又一直这么扭着,

最终导致双方都不能得偿所愿。

人老了,

真的不要再尝试教子女怎么做,

也不要幻想子女什么都听自己的,

更不要去违逆子女的孝心,

多努力去接受吧。

让自己身体上更舒服,

让子女精神上更轻松,

让双方的关系更松弛,

大家都得到正反馈,

感情才会越来越深,

老年生活才会更加适得其所。

说了这么多,

可能没有换位思考,

没有从老人的经历中去理解她包容她。

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家庭都是独立的经济体。

过度的物质或精神索取对对方都是不礼貌不公平的。

索取有度,

索要有方,

才能持久。

包容和理解应该建立在自身能力和条件的基础上,

没有底线最终会导致意料之外的结果。

长者总是习惯给予后辈物质财富而后索取精神抚慰,

从子女小的时候开始,

倾尽全力培养他们成才,

成为自己的骄傲,

就达到了精神抚慰的最大满足。

当子女长大成人后,

对父母的需求越来越少,

陪伴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变逐渐下降,

为了维持自己的精神,

老年人逐渐走上了错误的索取道路。

尊重子女的意见,

接受子女的好意,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没什么丢尊严的,

老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事实上,

从出生开始,

人就应该先满足自己,

取悦自己,

一辈子为自己而活,

生儿育女不过是人生中的重要经历,

活着的意义绝不止于家庭,

而在于实现自己的心愿。

借用《明朝那些事》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