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二例!在青海成功救治
发布时间:2024-10-24 09:32 浏览量:7
记者从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获悉,经过50余天术后护理,由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金艺鹏教授带领的野生动物医学团队,成功为一只救护的老年雌性雪豹做白内障治疗手术,经复查发现其眼部外观恢复正常,未见视觉障碍,初步判定手术结果理想,达到治疗预期。这是我国第二例雪豹白内障治疗手术。
收容救治
2022年2月9日凌晨2时,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宗加镇林业站值班人员接到报告,称在宗加镇五龙沟内发现一只重伤、昏迷的雪豹。经现场急救,未见苏醒迹象。随后,该雪豹被送往格尔木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开展进一步救护。
经检查,该雪豹为雌性老年个体,年龄10岁以上,体重仅23千克(成年雌性雪豹体重一般30千克-45千克),意识模糊,应激反应弱,体温34.7℃,处于失温状态,眼部、右后肢、尾部等多处明显外伤,疑似被流浪狗围攻所致。进一步检查发现,该雪豹淋巴细胞数量偏高,因长时间未进食导致血糖偏低,传染病筛查发现其猫细小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获悉后,立即组织力量配合格尔木市救护中心开展救治。根据诊断结果,综合采取保暖、补充体液、肠外营养、抗病毒、外伤处理等治疗措施。经过3天的积极治疗,该雪豹意识逐渐恢复,体温回升至正常水平,脱离生命危险。第4天开始自主进食,治疗一周后病毒感染得到控制,但受限于救护条件,眼部问题未能解决。考虑到该雪豹体质仍较差,不宜麻醉及长途运输,决定在格尔木市救护中心继续康养和复健。
至2024年,该雪豹体重恢复至36.4千克,体况良好,达到麻醉及运输条件。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下,该雪豹被成功运送至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开展眼部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根据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惯例,该雪豹被命名为“凌小小”。“凌”本意冰雪,适合雪豹为姓,且有“跨过”涵义,预祝被救护的雪豹都能跨过生命中这道坎;接收时间接近“小满”节气,故从中取“小”字,为该雪豹命名。
兽医检查“凌小小”眼睛。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供图
眼科手术
今年5月26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金艺鹏教授带领的野生动物医学团队,为“凌小小”首次眼专科检查,发现其右眼晶状体外观异常,视网膜结构与功能尚可,存在玻璃体变性与视力障碍,左眼未见明显异常。结合前期救治和检查记录,判断为救护时所发现的眼外伤导致的白内障,已达过熟期。
8月28日,在为期3个月的体况调整和综合评估后,为“凌小小”施行了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中,兽医在其右眼角巩膜缘部位做160度到180度的角膜大切口,将变性的晶状体连同囊袋一起摘除,手术全程耗时约1小时。其间,麻醉平稳,手术顺利。术后使用滴眼液控制眼内炎症等局部并发症,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为雪豹做白内障手术。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供图
9月27日,对“凌小小”眼部复查,结果表明其角膜伤口恢复良好,眼内未见明显炎症,玻璃体变性,眼压、泪液量、瞳孔对光反射、比色瞳孔光反射、角膜结构、视网膜功能及结构均未见异常。术后行为正常,未见视觉障碍。手术结果理想,达到预期。
后期处置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对“凌小小”眼部定期复查,持续监测其视物能力及行为状况。若眼部、视力、行为正常稳定,则维持当前措施继续养护。若出现视物不清等影响日常生活及行为的异常情况,且眼内及体况允许再次手术,必要时将再次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金艺鹏教授带领的野生动物医学团队施行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手术,以改善其视力。目前,“凌小小”生活在西宁野生动物园豹馆。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康复期间,因需日照和室外活动,可能被游客看到,望广大游客安静参观,避免惊扰。
重要意义
自2017年起,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和帮助下,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已成功救护“凌霜”“凌雪”“凌寒”“凌蛰”“凌夏”“凌至”“凌不服”等多只野生伤病雪豹,具备放归条件的“凌蛰”“凌至”已被成功放归野外。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鲜活的雪豹救护事迹,让无数人认识雪豹、了解雪豹和关心雪豹,发挥了重要的保护教育作用。
相关链接
雪豹救护案例简介
1.2017年10月,自玉树藏族自治州救护的后躯瘫痪雌性雪豹“凌霜”,是国内首只使用核磁共振技术神经学诊断的雪豹,也是国内首只瘫痪后被治愈的雪豹;
2.2019年1月,自玉树藏族自治州救护的双目失明老年雄性雪豹“凌寒”,是世界首例成功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雪豹;
3.2021年3月,自海北藏族自治州救护的雄性雪豹“凌蛰”,经野外救护、系统医疗后,佩戴卫星定位项圈被成功放归至祁连山国家公园,创造国内首个雪豹救护后佩戴卫星定位项圈放归的经典成功案例;
4.2021年6月,自海西州救护的雄性雪豹“凌至”,是国内首个施行睾丸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的雪豹,术后确认其癌细胞未扩散后,于2023年4月被成功放归至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2022年12月,自玉树藏族自治州救护的雄性雪豹“凌不服”,是国内首只成功施行牙科根管治疗术和面部整形手术的雪豹。
相关新闻
我省雪豹数量超1000只
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青海省举行“打造雪豹之都 守护雪山之王”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近年来,青海通过加大执法保护宣传力度、提升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以及通过野外监测和救护工作,使得雪豹栖息地及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截至目前,全省2市6州都监测到雪豹活动踪迹,雪豹数量已超过1000只,是全球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
巡视家园。鲍永清 摄
雪豹是中东亚高山环境里最顶层的捕食者和旗舰物种,被誉为“雪山之王”,是高山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现有科学证据表明,青藏高原是雪豹的物种起源地,这里是它的第一故乡,现代青藏高原是雪豹最主要和最连续的生存地区。我国拥有超过60%的栖息地和种群数量,主要就分布在青藏高原。
准备渡河的雪豹。张蓉芝 摄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作为中国雪豹分布最多的区域之一,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而开展的一系列保护活动受到全球关注,我省在雪豹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地,加强雪豹物种的系统研究和科学保护,积极探索对区域内雪豹等濒危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实施全面、完整、连续保护的新途径。同时,深入开展公众教育和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雪豹保护合作进程,形成良性互动的雪豹保护基础,取得显著成就。
西宁野生动物园繁育的“姐妹花”雪豹。西海全媒体记者 赵俊杰 摄
在奋力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中,着重加强雪豹等珍稀物种的监测调查和系统保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我省通过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力构建了以雪豹为引领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体系,在监测调查、个体卫星追踪研究、救护救助、栖息地评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