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脊柱侧弯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4-11-05 09:52  浏览量:8

为了保证“2024中国老年健康知识大赛”学健康知识的科普效果,主办方向各医院征集了各类适合老年人学习的健康科普文章,我们将通过“健康讲堂”栏目陆续分享。今天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运动疗法科李德盛老师带来“脊柱侧弯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欢迎老年朋友们学习。

一、引言

脊柱侧弯,又称为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在冠状面上的侧向弯曲、矢状面生理曲度的改变以及横断面上椎体的旋转(图1、2)。这种疾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尤为常见,且近年来随着学业压力增加和户外活动减少,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将深入探讨脊柱侧弯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案,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图2 脊柱侧弯的表现

二、发病机制

脊柱侧弯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脊柱侧弯在一些家庭中呈聚集性分布,提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 Scoliosis, IS)的发生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可能涉及多个基因位点的变异。

2、先天性因素:先天性脊柱侧弯多由于胎儿期脊柱发育异常所致,如半椎体、椎体分节不全等。这些异常导致脊柱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出现弯曲。

3、神经肌肉因素:神经肌肉异常也是脊柱侧弯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肌肉不对称、肌肉萎缩或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脊柱两侧力量不平衡,进而引发侧弯。此外,某些神经性疾病如脊髓空洞症、重症肌无力等也可能诱发脊柱侧弯。

4、姿势与生活习惯:长期不良坐姿、站姿以及负重不均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生。特别是在青少年快速生长期,这些不良习惯对脊柱的影响更为显著。

5、创伤与炎症:交通事故、摔伤等创伤事件以及慢性炎症刺激(如强直性脊柱炎)也可能导致脊柱侧弯。创伤后的愈合不良和炎症引起的韧带挛缩都可能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进而引发侧弯。

6、其他因素:包括代谢异常、脊柱平衡机制受损、软组织变性挛缩等也可能在脊柱侧弯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三、临床表现

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异常:患者常出现双肩不等高、剃刀背(前屈试验背部不对称)、双侧肩胛骨不对称、站立位脊柱偏离中线以及腰部褶皱不对称等体征。

2、疼痛与不适: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颈、肩、胸、腰部的疼痛,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严重侧弯者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心肺功能受损的症状。

3、神经压迫症状:侧弯的脊柱可能压迫脊神经和周围血管,导致肢体麻木、无力等神经压迫症状。

四、治疗方案

针对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侧弯程度、病因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与随访:对于轻度侧弯(Cobb角

2、非手术治疗:

①支具治疗(图3):适用于侧弯角度在20°~40°之间且骨骼未发育成熟的患者。通过佩戴定制的支具,对侧弯的脊柱施加外力,以减缓或阻止侧弯的进展。支具需全天佩戴,并定期调整以适应患者的生长发育。


图3 脊柱侧弯矫正支具

②运动矫正:适用于轻度侧弯患者。通过加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训练,改善脊柱的稳定性,从而减缓侧弯的进展。常用的运动方式包括游泳、吊单杠等。

③物理治疗:包括推拿、针灸、牵引等方法,旨在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3、手术治疗(图4):对于侧弯角度大于40°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脊柱节段性器械矫形术、后路融合术等,旨在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装置矫正侧弯的脊柱并维持其稳定性。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创伤性,需谨慎选择。


图4 脊柱侧弯矫正术后X线影像

五、预防与康复

预防脊柱侧弯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姿势。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纠正不良坐姿和站姿;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脊柱侧弯的相关知识;青少年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对于已经发生脊柱侧弯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康复锻炼和姿势调整。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巩固治疗效果并预防复发。同时,保持良好的姿势和生活习惯也是预防侧弯进展的重要措施。

六、结语

脊柱侧弯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畸形疾病,其发病机制多样且尚未完全明确。然而,通过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科学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公众对脊柱侧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

李德盛,副主任治疗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运动疗法二科。

2001年首都医科大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运动疗法科,后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两次公派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学习,取得国际(WPT)认证物理治疗师资格及硕士学位,之后返回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工作。擅长脊髓损伤、脑卒中、常见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