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里的银发世界

发布时间:2024-11-06 10:52  浏览量:5

作为流行文化中的潮流表现,微短剧正在极尽所能地描绘出一个令人咋舌的老年世界图景。恰如《闪婚老伴是豪门》《闪婚五十岁》《闪婚后五十岁霸道总裁狂宠我》等剧名所展示的,你或许很难想象,充斥着反差与逆袭的银龄情感故事,正在成为当下网络短剧的题材大热门。而以城市退休一族为代表的老年群体,赫然成为短剧市场的主流消费客群。

这是为什么?

热门的题材

连续五日霸榜第一,抖音单平台播放超过19.3亿人次。

这是热门微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今年8月29日上线至今的公开数据。

类似老年情感题材的微短剧,已经替代“青年一代的逆袭”题材,成为微短剧市场上的第一热门题材。《闪婚老伴是豪门》《闪婚五十岁》《闪婚后五十岁霸道总裁狂宠我》《团宠老妈惹不起》《恋恋黄昏》《隔辈亲之千亿萌孙来报恩》等正是新近的热门作品。

通过这些片名可见,这些故事大多涉及黄婚恋、祖孙情、隔代亲等话题。显然,它们都是一些虽老生常谈却经久不衰的社会性话题,具有丰富的生活现实性和现实共鸣感。同时,剧情又融合了阶层逆袭、贫富差异等流行性文化元素,为普遍情感更为匮乏、心理更为敏感的老年群体提供了一种直接而又猛烈的精神刺激。

综观前述热门短剧的剧情,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套路:一地鸡毛的家庭关系、一无是处的前半生、蓦然回首的天赐良缘、从天而降的泼天富贵。比如《闪婚五十岁》,女主在经历了不幸福的婚姻、被家人嫌弃等一系列挫折后,与假扮出租车司机的富豪董事长闪婚,开启了新的生活。现实中的老年人往往给人以温和之感,热门微短剧里的主角们则呈现出老年人的“别样疯狂”。毫无疑问,类似宠甜的剧情所描绘的老年世界,对年轻群体而言是相对陌生和反差的。

这些在制作精良画面映衬下的简单剧情,却极大契合了诸多老年人的生活感受。尤其是部分老年人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存在遗憾或不满,微短剧里的一些情节,如老年人重新开启精彩人生、收获美满爱情等,满足了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种虚拟的剧情让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和愉悦,从而容易对微短剧产生依赖。

微短剧如何套牢中老年?跟任何一种大众流行文化现象一样,老年情感题材短剧的热播,说明它们暗合了目标受众的普遍心理状态。在知名传媒学者张志安教授看来,大量老年人缺爱、缺情,而类似“霸道总裁爱上保姆”的剧情,恰好满足了一般的情绪价值、普遍的情感需要和结构性的解压需求。

“氪金”属性

正如热门短剧所涉及的广泛社会话题元素,孤独、空虚和缺少陪伴,正在成为城市老年群体中尤为普遍的生活状态。普遍的生活状态衍生相似的群体心理。而老年情感题材微短剧的流行,恰恰迎合并抚慰了这一群体的心理。

“短剧的核心目的是盈利。”受访的传媒学者直言,短剧之所以锁定老年群体,根本是因为有钱、有闲而缺爱、缺情的老年群体,具有鲜明的“氪金”属性。

“氪金”作为网络游戏用语,本意是指玩家投入现实货币来购买游戏内的虚拟货币、道具、装备、皮肤等物品,以提升游戏角色的能力、外观或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氪金玩家往往能够在游戏中更快地提升等级、战胜对手,享受更多的特权和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之后,“氪金”被引申为一种在虚拟或特定文化领域中进行高额消费的行为特征。

恰如保健品行业对老年群体的围猎,并不是因为老年人群体真正需要保健品,而是老年人比其他群体更乐于为保健品打开钱包。而今,随着短剧的流行,为短剧充值甚至是过度消费等行为,也正成为老年群体中多发的新型家庭矛盾。尤其是城市退休一族,他们有着相对更加稳定的收入保障和日渐萎缩的家庭开支,加之相对丰厚的日常积蓄,让他们在消费中往往更具优越感。“不差那点钱”甚至“不差钱”的心理一旦得以强化,在特定喜好上过度消费也就不难理解。毫无疑问的是,不管是一块钱一集、九块九抢先看还是九十九元看全集的短剧营销套路,都直接瞄准了老年群体这一消费心理。

尤其是在平台算法的加持之下,每个人的消费行为都被最大限度地精准画像。一个人一旦被打上了某种特定的消费喜好标签,就会不间断地接受同类信息刺激,从而成为商业围剿的“猎物”。在这种情况下,过度消费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而规避过度消费则成为偶然。从本质上讲,这一现象既符合老龄化社会初始阶段的典型特征,也混杂了流行文化对老龄群体生活的解读与干预方式。

认知漏洞

相对而言,当下的城市退休一族在具有更高收入、更稳定生活的同时,也具有更高的知识储备、阅历经验和认知能力。而现实中,为什么这种更高的认知能力,并没有让他们摆脱无谓“氪金”的行为呢?

人的行为总是受自我的认知能力所限制。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可能难以分辨微短剧的质量和价值。一些制作粗糙、内容低俗的微短剧,通过夸张的宣传和诱导性的推荐,容易让老年人陷入其中。例如一些微短剧打着“真实故事改编”的旗号,让老年人误以为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从而增加了他们的观看兴趣。

同时,一个具有认知基础的人一旦陷入自我认知的牛角尖,就会不断强化自我的认知,而弱化来自外界的认知干预,形成一种无形的认知茧房。

这一点在警方介入阻断的诸多电信诈骗案件中最为多见。常常是警察已经及时出现在了准备汇款的受骗人面前,而受害人非但不及时终止汇款,反而会认为眼前的警察才是骗子。这种特定情境下的认知茧房现象说明,一旦被带入某种情境,一个人固有的认知能力非但不能自我保护,反而会成为伤害自我的利刃。

缺少认知基础的人往往会凡事谨小慎微,拥有认知基础的人则会禁不住刺激和冒险。正如我们在很多保健品营销案例中可见的那样,逐利者对城市退休一族的围猎往往从情感入手,因为他们早已反复推演过,一旦取得了对方的情感信任,那么,自己的保健品销售任务就会予取予求。更重要的是,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受害者非但不会认为销售者是在欺骗自己,反而会为对方百般开脱。

认知是把双刃剑。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就越会固化和自我强化。这堪称是难以真正克服的人性之弱。可以想见,对退休族的围猎只会有形式的翻新,而难有有效的阻断。核心是真正让老年人尤其是身处商业核心的城市退休一族老有所乐,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填补空虚的生活和情感空间。这既涉及到社会的发展阶段也牵涉到个体的自我规划。非此,当短剧的风口远去,还会有其他花样翻新之术,把网继续撒向他们以及终将老去的我们。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