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换季,“糖友”如何防范带状疱疹

发布时间:2024-11-21 11:10  浏览量:4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从2007年的9.4%到现在的11.7%,呈逐渐增长趋势。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到1.4亿,居全球首位。”

近日,在一场以“科学综合管理,守护糖尿病患者健康”为主题的媒体沟通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群基数大,老年患者多,共患的疾病也非常多,如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这些人群抵抗力很差,非常容易被细菌、病毒感染,尤其是秋冬季节交替时期。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强调,要进一步强化糖尿病防治体系,加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和干预管理,规范糖尿病健康管理,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研究显示,与一般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并发症、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低血糖风险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特点。从临床观察看,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情况相对较多,尤以中老年人为主。

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主任医师范晨璐团队曾经先后以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过带状疱疹发病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人群总体的带状疱疹发病密度远高于普通人群。年龄、慢性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都是带状疱疹的高风险因素。

范晨璐表示,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在50岁以后,各慢性病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病密度及发生风险大幅增加。此外,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概率也会增加,而且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糖尿病人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密度也远高于普通人群。

一旦不幸得了带状疱疹,糖尿病患者就往往会由于疼痛而吃不好、睡不好,导致焦虑、抑郁,影响糖尿病日常管理。

“疼痛本身会让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升糖激素的分泌也随之增加,用平常的药控制血糖可能效果不好。此外,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光顾着解决疼的问题,反而忽视了血糖控制。血糖一波动,身体抵抗力下降,也会影响带状疱疹的治疗。”郭晓蕙表示,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皮肤感染,如果带状疱疹的皮疹破溃以后没有很好处理,患者将受到细菌感染,治疗起来更为复杂。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升高,感受到的痛感更强,使得血糖控制受影响,糖尿病管理难度加大,造成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率、再住院率和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增加。范晨璐表示,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之后,治疗费用大幅增加,门诊访视次数和住院天数也明显增加。患者除了需要支出一笔额外费用以治疗带状疱疹及其相关性疼痛,还可能因疼痛等症状影响自身和家人,例如无法工作、工作效率下降,进而导致失业。

进入秋冬季节,中老年人尤其是有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需格外注意高发、易发的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门诊部、疾病预防控制处主任王志忠表示,中老年人需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疾病预防意识,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比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

“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要科学地把握接种时机。比如,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平稳期是可以进行疫苗接种的。”王志忠建议,任何人在接种疫苗前须咨询专业医生,主动诉说个人健康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中老年人在接种疫苗时,要关注年龄、保护效力、禁忌证。比如,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患者,需要注意接种禁忌证,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与会专家表示,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要想把血糖控制好,患者必须从点滴生活做起,规律生活作息,适量地运动,戒除不良习惯,还要定期测血糖,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