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东:关爱长者健康 守护“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4-11-27 11:26 浏览量:4
何卫东。
在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更有尊严地活着,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的门诊及病房负责人、主任医师何卫东坚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老年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老伯全身插满管子,经过救治重获新生
关于何卫东医生的故事,让我们先从近期的一个病例说起。
今年9月,福州90岁的陈老伯被家人送进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当时他全身插满了管子,痴呆,无法沟通,吞咽功能障碍,不能自主进食,不能自主翻身,肢体无自主活动,大小便难以控制,生命垂危。
经检查,陈老伯患有老年性虚弱(老年衰弱)、肌少症、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阵发性心房颤动、硬膜下血肿(脑出血吸收期)等11种病症。此前,陈老伯已经在其他医院住院治疗了40多天,用过多种抗生素,但治疗效果不佳。
何卫东医生团队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为陈老伯使用单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采用中医药联合治疗,用桑白皮汤加减以清热化痰。治疗10天后,老伯的症状有所改善,但炎症指标仍偏高。此时,由于他的家属拒绝继续用西药抗感染治疗,于是医生停用抗生素,继续用清热化痰中药及中医外治法治疗。
此后,老伯的炎症指标及排痰情况持续好转,感染基本控制,医生就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和胃补气固本,再结合中医外治法——艾灸、耳针、中药热奄包、穴位贴敷疗法、子午流注开穴法,同时配合康复治疗。
治疗一个月后,陈老伯的精神状态较此前有明显好转,可简单沟通交流,日常可下床坐轮椅活动,在床上可自主翻身,可自主咳痰,大小便可控制。目前,他身上的多条管子已经陆续被拔掉,重获新生,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何卫东医生介绍,老年病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内科,该科室的许多患者都是像陈老伯这样高龄、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长者,这很考验医护人员的智慧。“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的现象很普遍。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老年患者们做好共病管理,全方位守护他们的健康。”
从孝亲到济世,践行医者初心
何卫东医生走上从医之路,缘自他的孝心。他是河南开封人,6岁那年他亲眼目睹了正在晒小麦的爷爷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倒地猝死,此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爷爷的兄长也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爷爷的弟弟后来也突发脑卒中。”他回忆说,当年老家诊所的医疗水平不高,就连一些常见病都治不好,而他家族长辈中无一人懂医,于是父亲就希望他学医,想着他今后至少能帮亲友们看看病。
于是,他怀着一颗孝亲之心,决定走上从医之路。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他专挑医学类专业报考。他的第一志愿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他填报时还选择了“不服从专业间调剂”。他说,当时他还不太了解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只因求知若渴,想同时学到中医和西医治病救人的精华。
学医之路非常苦,但他还是一路坚持了下来。从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后,他又考上了福建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他还是河南马步阳中医学术流派的第四代传人。马步阳先生是清末民初河南信阳地区的名中医,擅长用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他师从马老的第三代传人马典俊、杨德慧等老中医,学习中医10多年,深得马氏中医学术精要。
如今,何卫东医生从事老年病科、急诊内科临床工作已近20年,治好过无数患者。从孝亲到济世,他以仁心仁术践行了医者的初心。
带领团队率先开展老年衰弱诊治研究
何卫东医生是医院第一届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多次获评医院“先进工作者”“最满意医生”等荣誉称号。他在临床方面擅长急慢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比如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衰弱、肌少症等老年综合征,以及多病共病管理、老年综合评估等。其中,老年衰弱、多病共病管理是他的重点研究方向。
他告诉记者,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群越来越多,老年衰弱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老年衰弱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功能和生命质量,对健康预期寿命已构成重大威胁,已被循证医学证实是老年患者不良预后的最强预测因子。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好,起效较快,治愈、好转率高,具有显著的优势。
据了解,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中医老年衰弱研究团队在国内中医界率先开展老年衰弱的诊治和研究工作。何卫东医生作为该医院中医老年衰弱研究团队骨干,长期致力于老年衰弱的中医药防治研究。2014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该医院组织了由全国30多家三甲中医院参加的协作团队,制定了我国首部老年衰弱中医临床指南《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老年衰弱》,并于2019年正式发布。团队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在2022年8月出版了我国首部老年衰弱学专著《中医老年衰弱学》。这为中医学对老年衰弱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建立了规范,有章可循。2023年8月,医院成立了福建省首个老年衰弱专科分会——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老年衰弱分会。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做老年人的贴心人
何卫东医生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年人,他是长者的贴心人。他表示,希望每一位长者都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许多生活上的细节,值得老年人们关注。“比如每天运动锻炼的时间,是有讲究的。”他说,对于晨练,中医讲究的是“固护阳气”。晨练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进行,这样对人体阳气的生发是有帮助的。如果早晨没有时间锻炼,下午四五点锻炼也不错,因为这时候一般还有夕阳,而且此时锻炼也比较顺应人体生物钟。但是,晚上锻炼就不合适了,建议最迟在下午四五点锻炼。
何医生还提醒,许多牙齿不好的老年人平时爱喝粥。粥好咀嚼,容易消化吸收,但是粥只能为人体提供基础的营养,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是不够的。建议老年人在煮粥的时候,适当加一些其他膳食,比如红豆、山药、莲子、薏米、大枣,这些药食同源的食材可以让粥的营养更全面。山药、莲子和大枣本身有健脾胃的功效,可以帮助老年人消化吸收。
他特别关注老年人原发性肌少症的防治。他介绍说,目前原发性肌少症是许多老年人面临的健康问题。这是一种与年龄增长有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临床表现一般是肌肉减少、松弛,体重下降,肌力减弱,肢体功能障碍,行走、坐立困难,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跌倒等。肌少症在老年人中常见,其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
肌少症对老年人的危害有哪些?肌少症对老年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死亡风险。
如何预防肌少症呢?何卫东医生说,基础干预措施很重要。首先,去除诱因、改善病因是预防肌少症的前提。其次,应该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戒酒,积极治疗基础病。第三,对于可能患上肌少症的老年人进行必要的营养筛查。根据营养评估结果给予足够的能量摄入,是保证肌肉量和肌肉质量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补充足量的蛋白质。第四,进行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以增强肌肉量和肌肉力量。
老年人原发性肌少症如何治疗呢?何医生介绍,西医治疗的方法一般是睾酮、雌孕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增加人体的肌肉含量。而中医药治疗的原则一般是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肝肾亏虚者,宜滋养肝肾;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实证宜祛邪和络;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虚实兼夹者,又当兼顾之。
治疗老年人原发性肌少症的常用中药复方是:可辨证选用清热救肺汤、二妙丸、参苓白术散、虎潜丸、圣愈汤等。
对于这种病,中医也有非药物疗法:提倡病人进行适当锻炼,生活能自理者,可以打太极拳、八段锦;病情较重者,可经常用手轻轻拍打患肢,以促进肢体气血运行,有利于康复。
此类老年人平时还要注意避免过劳,宜怡情养性,规律生活,饮食清淡且富有营养,辨证选用中医食疗药膳调理。
医教研协同发展,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何卫东医生注重医教研协同发展,他在老年病诊疗学术研究方面也成果丰硕。
他目前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老年衰弱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健康中青年骨干项目等课题7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0多篇。他是《中医老年衰弱学》《中医治法学》《实用中医适宜技术》的副主编,还参编《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实用手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等专著。
他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其他科学技术奖3项。
他在教学方面也成绩斐然。他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全科医学教研室教师。他获评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优秀教师”、福建中医药大学2024年度“优秀带教教师”。
他作为硕士生导师和规培师承指导老师,培养了硕士研究生及社会规培师承学员13人,其中3人获学校一等奖学金,1人获评“优秀规培学员”。
他还参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老年病学》,是福建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中医治法学》的副主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永远的学霸,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他送给医学生们的格言。(记者 王杨林/文 包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