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出来的骨质疏松!医生告诫:老年人别忽视这3个小习惯!

发布时间:2024-11-27 15:13  浏览量: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老张,你这腰疼得不对劲,骨质疏松八成已经找上门了!”

面包店里,李医生捧着一袋全麦吐司,边挑边看向站在旁边的张大爷。大爷正弯着腰,试图从面包架最底层拿一袋核桃软欧包。

听到这话,他愣了一下,抬头冲李医生笑道:“哎呀,医生,我这不就是老毛病嘛!干了一辈子重活,腰椎不舒服也正常,回去贴点膏药就好。”

李医生摇摇头:“别总想着贴膏药,你现在可是年纪大了,骨头经不起折腾。腰酸背痛、身高变矮、驼背……这些可都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信号,尤其是老年人,拖得越久问题越严重。”

张大爷是个退休建筑工人,年轻时扛砖搬瓦没少吃苦,平时腰酸腿疼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近几年,他发现身高似乎比年轻时矮了两三公分,站直腰都费劲,但总觉得自己还能扛,压根没往骨质疏松上想。

“医生,,能有啥问题?骨质疏松不是女人才容易得吗?我大男人,骨头硬得很”张大爷一边说,一边继续弯腰拿面包。

“你可别不当回事,骨质疏松是个‘沉默的杀手’,早期没啥感觉,一旦骨头断了,可就追悔莫及了!”李医生扶了扶眼镜,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张大爷收回手,站直了身子:“真有这么严重?那我这腰疼,是不是晚了?”

“还不算晚,但你得赶紧注意起来。”李医生叹了口气,“骨质疏松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很多老年人都是拖出来的。关键在于一些日常习惯,长期下来对骨骼伤害很大。”

“啥习惯?”张大爷好奇地问。

“第一个,也是最普遍的,就是长期缺乏阳光,导致身体严重缺钙。”李医生看了一眼张大爷,“你平时是不是总待在家里,很少晒太阳?”

张大爷点点头:“没事干嘛出门?屋里舒服得很。”

李医生摇头:“这就是问题了。

人体合成维生素D需要依赖紫外线,而维生素D是帮助钙吸收的关键。老年人本身体内维生素D合成效率下降,如果又长期不晒太阳,钙吸收就更差,骨密度就会越来越低。”

为了让张大爷更重视,李医生举了个病例:“前阵子有个老太太,也是平时不爱出门,骨密度检查发现骨质疏松特别严重,后来一摔竟然直接股骨骨折,卧床半年才恢复过来。

她说年轻时骨头硬得很,但到了年纪再加上缺钙,骨头就脆得像豆腐渣。”

张大爷听得直点头:“这么说,我以后得多出去转转,晒晒太阳了。”

李医生笑了笑:“对,尤其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帮助身体生成维生素D,每天晒15到30分钟就够了。”

“那第二个习惯是什么?”张大爷忍不住追问。

“第二,就是偏食挑食,饮食不均衡。”李医生接着说,“很多老年人觉得自己牙口不好,就爱吃软的东西,米粥、馒头,油腻的肉也少吃、。

但这种饮食长期下来,钙和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骨头就会变脆。”

“我这牙确实不好,不过馒头配咸菜不也挺健康吗?”张大爷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李医生无奈地解释:“咸菜那是盐分特别高的食品,吃多了会加速钙的流失。骨质疏松和钙流失关系密切,高盐饮食会让体内的钙通过尿液排得更多,钙的供需失衡,骨骼结构就会逐渐变弱。”

为了让张大爷更有画面感,李医生补充了一个研究数据:“一项国际研究发现,每天盐摄入量超过5克的人,骨质疏松发生率比正常盐摄入者高出20%以上。

中国人吃盐普遍偏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味重,很多人盐摄入量是推荐值的两倍。”

张大爷顿时脸色一变:“咸菜也不能吃多了啊,那我以后吃点啥补钙?”

“首选牛奶,含钙量高,吸收率也好;其次是深绿色蔬菜,比如菠菜、芥蓝;还有豆腐、鱼类这些富含钙和优质蛋白的食物。”

李医生随手给他列了一张“补钙菜单”,提醒他每天最好摄入800到1000毫克的钙。

张大爷点了点头:“行,记住了!那第三个习惯呢?”

“第三个,缺乏运动。”李医生语气变得严肃,“老年人怕摔跤,越怕越不敢动,结果骨头反而更容易出问题。”

张大爷听得有些疑惑:“运动会让骨头变硬吗?我以为不动才安全。”

“恰恰相反,”李医生解释道,“骨骼需要压力和刺激来维持强度,运动是最好的‘刺激’之一。像快走、慢跑、打太极,这些都是低强度的负重运动,能够促进骨细胞的活跃,减缓骨量流失。”

他举了个例子:“有个60岁的老头,平时在家坐着看电视,骨密度检测显示骨量低于正常值20%。后来他每天坚持快走半小时,一年后骨密度增加了5%。

虽然骨质疏松没完全逆转,但已经明显好转。”

张大爷听完有些感慨:“看来不光得晒太阳、补钙,还得多活动筋骨啊。”

李医生点头:“对,不过运动也要讲究方法。不要做高冲击力的运动,比如跳跃或者举重。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是低冲击、高频率,比如散步、骑车、游泳等,安全又有效。”

“听您一说,骨质疏松还真是个‘懒病’,拖出来的。”张大爷自嘲地笑了笑。

“确实是这样,早期没啥感觉,等到一摔跤或者驼背了才意识到问题,但那时候骨密度已经流失得差不多了。”李医生叹了口气,“所以别拖了,现在调整还不晚。”

张大爷站起身,拍了拍自己的后背:“好,我回去就开始晒太阳,喝牛奶,晚上出去遛遛弯。”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