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防跌倒,服用这4类药物,要格外警惕!
发布时间:2024-11-28 06:04 浏览量:4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变化,如记忆力减退、感官功能衰退、反应速度减慢以及体力下降等等,发生跌倒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老年人跌倒,是老年医学的“顽症”之一,不仅会导致机体功能下降,还会使其因为担心跌倒而失去行走的信心,甚至产生社会隔离和抑郁心态。
1
这些药物可能增加跌倒风险
哪些药物可能导致老年人跌倒风险增加?服用这些药物时应如何应对,更好地防跌倒呢?
1
镇静催眠药
有的老年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障碍,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常常需要医生开一些助睡眠的药物辅助睡眠,也就是常说的安眠药。
这类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研究显示,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跌倒风险高。
由于老年人机体器官和系统功能减退,安眠药在体内代谢减慢,剂量过大易导致嗜睡、肌无力等不良反应,增加跌倒风险。
因此,老年人在使用安眠药时建议优先选择唑吡坦等非苯二氮䓬类短效镇静催眠药物,其在体内消除快,减少药物的蓄积作用。
建议老人服药后第二天起床前可以先坐一会儿再下地,减少跌倒发生。
2
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是一类抗组胺类药物,其中一个不良反应为中枢抑制,特别是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等,服用后易出现镇静、嗜睡、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尤其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发生跌倒。
建议睡前服用,减少跌倒风险。
3
降压药
老年人在服用降压药后容易发生血压下降或体位性低血压,出现肌肉无力、晕眩等症状,从而增加跌倒风险,尤其是在刚开始给药或者调整剂量时跌倒风险更大。
其中常联合使用的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老年人在服用利尿剂后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等副反应,长期服用后还易发生低钾,老人感觉乏力、疲倦等。
建议老人服用降压药后多休息,走路时放慢脚步,避免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跌倒。
4
降糖药
降糖药分皮下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使用过量药物或进食减少时可导致低血糖,从而发生头晕、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发生。
老人吃药后应及时监测血糖指标,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建议糖尿病人群随身携带饼干、糖块等快速升糖的小零食,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顺便再提醒老年朋友:糖尿病患者不可以空腹运动,这样会大大增加低血糖的发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虽然药物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但只要我们提高用药知识水平,加强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减少不合理用药行为,就能预防和控制不良后果,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品质。
做好“起床三部曲”
降低跌倒意外发生
牢记起床三个“30”秒:
① 睡醒后在床上平躺30秒;
② 起床时应先慢慢坐起,呈半卧位或端坐位,静坐30秒;
③ 然后双腿自然下垂静坐30秒,或在床边站立30秒,待站稳后方可活动。
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为内在危险因素和外在危险因素。其中,内在危险因素产生的跌倒风险更高,如平衡、协调功能降低,高血压、颈椎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导致的体位改变性晕厥。
牢记3个30秒,可以帮助老人逐步适应体位的改变,减少由此产生的跌倒风险。
1
预防跌倒,
这3点也很重要
01
关注家居环境,地面一定要平整,走道要通畅,不要摆放很多物品,还有就是我们老年朋友自己穿的衣服,穿的鞋子一定要合适,不要过于宽大,这样防止自己把自己绊倒。
02
老年人应该在能力允许范围内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如适当的快走、小强度的力量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骼质量;
还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防跌倒操等优化身体的柔韧、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饮食健康及营养,减少肌肉流失。
03
老年人需要养成安全出行的习惯,增强防跌倒意识。注意观察室外环境、公共场所中的跌倒危险因素。出门前关注天气预报,减少在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外出活动。
必要时,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科学选择和使用适老辅助器具,主动使用手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