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上床休息是错的?老年人,哪种作息时间更健康?医生为你解答
发布时间:2024-11-29 15:01 浏览量:5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医生,真是很奇怪,我一直都早早上床休息,按时吃饭,可最近感觉总是累得不行,似乎有点力不从心,是不是我的生活习惯出了问题?”
舒大伯皱着眉,望着眼前的医生,似乎有些困惑。那年头,他一向遵循“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方式,从不拖沓,总是按时关灯睡觉,早上也按时起床,甭提多规律了。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舒大伯时常感到精神不济,甚至有点失眠,身体总是疲惫不堪,走路时好像缺了那么一股劲,老是觉得气不足。
而这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去看医生了,心里一团乱麻:“难道我的作息真的不对?我是不是该调整一些习惯呢?”
“舒大伯,”医生一边翻开病历,一边开始慢条斯理地说,“其实你的情况并不罕见。许多老年人都有类似的困扰,尤其是那些长期保持规律作息的人。
你一直坚持早睡早起,本是好事,但有时并不是所有的作息规律对每个人都适用。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或许,你需要改变的是你对‘早睡’的定义。”
舒大伯的困惑并不只是个案。很多老年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只要按时上床休息,起床后精神就会好,身体就能更健康。
实际上,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观点,在医学研究中并不完全成立。
虽然早睡早起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生物钟会发生变化,需要更多的个体化调整。
老年人通常会更早地感到困倦,晚上十点左右便想入睡,且这类“清晨觉醒”的现象通常持续较长时间。
再加上,年长者的昼夜节律(也就是所谓的生物钟)在年纪增大后会自然改变。
所以即便他们按照传统的“早睡早起”规律作息,依旧可能会面临困倦、疲劳、甚至情绪波动等问题。
实际上,研究数据表明,老年人的最佳作息时间并不是像年轻人一样严格要求早早上床,而是更接近自然的生理需求。
更为关键的问题所在是,老年人往往需要更多的灵活性来应对体内的激素波动和生物钟调整。
若我们长期过早的入睡,有时便会错过深度睡眠的最佳时机,致使身体难以彻底恢复,影响自身的健康。
舒大伯的疑惑远不止于此。为什么长期的早睡,反而让他感到疲倦呢?问题出在身体的内部机制上。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激素的自然分泌减少,很多老年人就算早早躺在床上,依然会因为缺乏褪黑素的分泌而无法入睡,或者睡得不够深。
此外,研究还发现,老年人的生物钟本身会变得更加脆弱,失去了对日夜节律的敏感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老年人即使早早躺在床上,反而会因为体内的生物钟紊乱,无法享受到理想的休息。
那么,究竟老年人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作息,才能更好地保持健康呢?
首先,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调整作息时间,才是最有效的健康秘诀。
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最普遍的建议是:晚一点上床(通常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之间),再加上充足的晨光暴露,可以帮助调节生物钟。
其实,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的睡眠,而不是单纯的多睡。老年人如果长期面临困倦或失眠问题,应该优先考虑提升睡眠的质量,比如调整卧室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安静的睡眠环境。
还有,别低估了情绪对睡眠的影响。许多老年人在晚上容易陷入思绪纷杂的状态,睡前要是因为一些琐事而焦虑不安,根本就很难进入深度睡眠。
如果在晚上临睡前进行一些放松训练(比如冥想、深呼吸等),可以帮助调节神经系统,降低入睡的难度。
舒大伯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长期坚守的“早睡早起”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健康之道,反而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与活力。
他决定重新调整作息时间,晚上适当延迟入睡,白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力求提升睡眠质量,最终,舒大伯的身体状态逐渐恢复,精神也焕发了出来。
关于早点上床休息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 邓倩,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在农村老人体力活动和 认知功能间的中介作用,现代预防医学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