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帧起手一个有人情味的大模型 | AI向善语料库共读会火热进行中

发布时间:2024-12-04 17:00  浏览量:4

AI向善语料库是一项持续、开放、创新的社会共创行动,旨在为那些在商业环节里失声的人群和话题,构建一个更有“人情味”的QA语料库,推动AI为人类的积极发展、福祉和幸福发挥更大的价值。该项目从2024年8月开始启动,从老年人话题开始试点,已有40多个社工、志愿者、养老福利机构、研究机构等社会组织加入共创,构建向善语料数千条。

什么是向善语料?怎么提问题,怎么写答案?什么样的语料可以真正提升大模型的人文关怀?我们一边做项目,一边举办共读会,与共创者们一起讨论,让向善语料的标准慢慢浮现。

第二期共读会合影留念

案例分析:
如何回复“一位为孩子婚恋烦恼的阿姨”

针对同一个问题,我们邀请了不同背景的共创者与老人代表,谈谈他们会如何回复这个问题。

大模型行业分析师彦陶敏锐地观察到老人家的女儿烦躁的心情,所以此时除了宽慰老人以外,还需要解决老人与子女的沟通问题。最后他也鼓励老人回归自身,关注自身生活。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的詹骞教授,她着重强调个人经验对于答案填写的重要性,詹老师提出了她与学生在问题填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普遍反馈针对一些婆媳关系的问题,他们由于缺乏经验所以无法提供答案,而正好有一位学生比较特殊,年龄较大,也有相关的经历,所以她回答了所有与婆媳关系相关的问题,而且回答得很好。

来自广州新华学院的马梦婕副主任,首先表达了对母亲情感的理解和共鸣,同时她也并没有否认女儿的选择,而是提出了现代社会中幸福可以有多种面貌的观点,这种开放性思维有助于母亲接受女儿的不同选择,最后给到了老人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王小宁副教授则从自身经验给出了一则简短的回答,王老师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劝导老人家能够理解并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从未来社会保障发展的角度安慰老人无需担心孩子的养老问题。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袁丁主任将问题拆分成了四个小问题进行分别回答。他认为针对不同问题,使用不同角色进行回答,老人的接受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科技使用、生活娱乐的问题,以小辈的视角回答,老人会比较乐于接受,而涉及到家庭关系子女矛盾的相关问题,还是得站在同辈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为什么老人家会产生类似的想法。

老人代表夏阿姨赞同袁主任的看法,她期待大模型能够说一些“漂亮话”、“好听的话”,减少负面词汇的露出,比如将“你不显老”的表述转换为“你看上去很年轻”,老年人其实和小孩一样,喜欢被哄,这样也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愉悦,他们也更加容易接受答案。

听听老人怎么说:
“一看就是年轻人写的答案”

在本次共读会上,我们专门邀请了三位老人代表就我们随机选出的三个问答对,请老人家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尝试来改写答案。

乐哥回答的问题是与老年人婚恋相关的,他一眼就认出该问题原有的答案是一位年轻人写的,他认为黄昏恋与年轻人的恋爱有很大区别,黄昏恋难以成功的原因在于它更为现实,黄昏恋双方总是会在无形中将现有恋情与以往恋情做比较,所以在答案方面,更多希望能够引导老人克服比较,专注现在的生活,让自己活得更加幸福快乐。

夏阿姨是一位刚退休的年轻老人,她回答的问题与老年人手机使用相关,她一针见血的指出具体的操作建议对老人是无用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老人无法仅凭简单的文字介绍便学会如何操作,所以答案的作用不在于教会老人如何使用科技产品,而是应该引导老年人寻求能够手把手教他们使用的人的帮助,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才是最有用处的。

我们给到张阿姨的问题是与老人病痛相关的,张阿姨因为丈夫也存在同样的遭遇,所以对这个问题也感受颇深,她对问题中所表达的“不如死了算了”的极端消极情绪很有感触,她认为在面对老人的消极情绪时,给到的答案文本需要始终以一个积极向上的信念作为核心价值观。

集思广益:
好答案需要符合哪些标准?

大模型行业分析师彦陶首先给到了四个标准:共情、普适、不遗漏重要信息、不越界给建议;中国传媒大学的王小宁老师认为答案中共情能力的体现是最重要的;广州新华学院的马梦婕主任认为好的答案需要具备同理心和积极意义,还要通俗易懂,易于执行;中国传媒大学詹骞老师提出有时老人并不是真的寻求解决问题,他们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仅仅只是对老人的负面情绪做出简单安慰是远远不够的。

本次共读会收获了来自高校共创方对于“何为好答案”看法,也倾听了来自老人家代表的声音。我们或许可以对上一期共读会所形成的向善语料的标准有所修正:精确的需求识别、充分的同理心、切实可行且效果可见的操作建议、简短口语化的表达、稳定的回答风格、普适性的内容、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真实经验的指导。

如果您对AI向善语料库项目感兴趣,
非常欢迎扫码留下联系方式~

在本次共读会中,高校老师与企业技术专家、老人代表一起讨论,共读会已经成为共创方之间、技术方、产品方与用户之间、青年人与老年人群体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有了多元的视角,向善语料的标准才会真正变得实用且鲜活,继续在共创的征途中实现大模型“人情味”的涌现。

接下来我们也会举办更多这样的小会,与更多的伙伴们共同寻找向善语料的标准,欢迎大家的积极关注和参与~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