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认知调查
发布时间:2024-12-10 18:17 浏览量:5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剧。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并且老年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以及严峻的未来预期使得养老行业所负担的压力与日俱增。而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渐增加,他们对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和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需求外,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的养老服务却很难跟得上老人们的诉求,所以我们迫切需要重视起养老行业的发展。作为未来将承受绝大部分养老压力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们,他们对于养老行业的看法与选择也就十分重要。
在此背景下,我们团队在大学生中发布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当下大学生对于养老行业的认知以及他们的养老观念。我们希望能通过分析在不同背景下的大学生对于养老行业的认知与选择的不同,来发现大学生面对未来养老时出现的困扰与大家一致认同的养老痛点,并提出了几个可能对解决或减轻问题有所帮助的方案,从而对当下社会养老方面的问题有所帮助。
一、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的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测试,确保问卷题目清晰、无歧义,并调整问卷内容。调查期间,我们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29份,确保样本量的充足性和代表性。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本科阶段各个学校的在校大学生,选取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以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具体而言,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
1.年级分布:研究对象包括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以观察不同年级学生对养老观念及养老保险认知的变化。这种跨年级的选择能够反映出随着学习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对养老问题的理解和态度如何演变。
2.专业背景:我们将涵盖理工科、文科、商科等多个领域的学生,旨在探讨不同学科背景对养老观念的影响。例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可能对养老保险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人文学科的学生则可能更多关注养老的社会伦理问题。
3.地域差异: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养老观念,本研究还将考虑地域因素的影响。我们选择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以分析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对养老认知的潜在影响。
4.性别与社会经济背景:研究对象还将涵盖不同性别及家庭背景的学生,以探讨性别及社会经济地位对养老观念的影响。例如,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的学生可能会有更积极的养老规划,而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的学生则可能更关注基本生活保障。
通过上述多维度的选择,我们尽可能地为本研究提供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样本,以便深入分析不同背景下大学生的养老观念及其对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情况
1.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看法
大学生对有必要了解养老接受度较高,其中认为非常必要了解养老的学生有62.79%,认为较为必要的学生有24.81%,认为一般或不太关心的有6.98%和5.43%,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差别的大学生在对大学生养老必要性的态度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城市的大学生比乡镇的大学生对养老必要性的态度更积极。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家庭结构对养老必要性的看法没有显著差异。
在对是否考虑过父母养老金问题的相关调查中,86.82%的同学考虑过该问题,13.18%的同学未考虑过。其中,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对于父母养老金的关注要大于作为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32位独生子女中,仅有三位没有考虑过父母养老金问题。家庭中父母至少有一方退休的同学比家中父母无退休的同学更加关注父母的养老金问题,在106位家庭中父母至少有一方退休的同学中仅有5位同学没有关注过该问题。而在23位家庭中父母无退休的同学中,有12位同学都没有关注过该问题。由此可见,家庭背景以及结构对大学生在养老方面的关注度有所影响。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较强的意愿去了解养老知识,但还需要政府、学校以及社会提供牵引,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问题。
2.大学生对养老责任的认知
在关于政府、社会、子女谁在养老上承担更大责任的调查中,50.39%的同学认为子女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44.19%的同学认为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社会占5.43%。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居住地以及不同的父母职业对承担责任的认知基本没有差异。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养老问题还是有较强的责任感,认为个人应该承担起养老责任,同时也更希望政府可以更加完善养老制度,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在“是否愿意参加养老活动”的问题中,持很愿意参加态度的占36.47%,表示愿意根据时间参加的占53.49%,不愿意参加的占5.43%,而愿意参加有支付报酬的占4.65%。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养老志愿活动呈积极态度,愿意在空闲时间助力国家的养老事业,同时也需要政府以及社会机构的引导,推动志愿养老活动的发展。
(二)大学生未来养老选择的调查情况
1.大学生对养老方式的选择
在“你会为父母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方式”的问题中,67.44%的同学更希望居家自己照顾父母,其中24.81%的同学愿意请保姆或护工人员照顾,仅7.75%的同学为父母选择养老院养老。在这其中,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选择基本没有差别,家在县乡的大学生对比家在省会以及地级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传统家庭观念,对养老院的接受程度不高。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即使是独生子女,也会更倾向于居家养老,而不是选择养老院。而家在县乡的大学生,由于传统文化、经济情况以及养老设施的不健全等原因,也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当提高养老院服务水平,加强养老院的宣传力度,提升大学生对于养老行业的接受程度,更好发挥社会养老的作用。
在为父母选择养老机构上,60%的同学更愿意选择交一定管理费且服务质量高的公办敬老机构,30%的同学选择政府和企业合办的收费机构,10%的同学选择不收费但服务质量一般的公办敬老机构,几乎没有同学选择完全靠收费维持而保证服务质量的私营养老机构。结果对比表示,多数人更愿意信任交费公平合理,保证管理与服务质量的公办或由政府参与的养老机构,收费较高的私营养老机构普及度不高,大学生缺乏对私营养老机构的信心。
2.大学生对养老产品的认知及态度
在为父母投资养老理财产品或养老保险意愿度的调查中,大多数的大学生愿意为父母投资,少数大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中持否定态度的原因调查中,60.8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相关知识,故不愿投资;47.82%的大学生因经济收入问题而不考虑投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缺乏养老保险相关知识,学校及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养老产品的讲解和宣传,以满足大学生的相关需求。
对于“你更看重养老保险的哪些方面”的问题中,绝大多数更看重养老产品的保障范围以及公司的信誉,其次更看重养老产品的流通性、价格和投资回报率。可见,养老产品的低风险性和流通性是大学生选择养老产品的首要因素,价格以及回报率是其重要因素。以往社会中养老保险的不良事件也影响了大学生对养老保险的看法,目前大学生对养老产品主要持保守态度,强调产品的稳定性。其中“你认为市场上养老保险产品存在哪些问题或不足”的调查中,一部分认为市场上的养老产品存在保障范围不明确、信息透明度低以及费用过高的主要问题,另一部分认为投资收益不稳定和缺乏个性化选择是市场上产品的重要缺陷。可见,大学生目前对于养老产品的选择非常谨慎,对市场的信任度有待提高,更希望市场上推出更加个性化及收益更加稳定的养老保险产品,金融机构应当贴合市场需求,加大创新力度,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3)大学生对未来养老的期望
对未来10-20年的养老形势的预期中,认为未来养老形势十分严峻的占74.42%,认为一般的占23.26%,仅有2.33%对此表示不感兴趣。这表明当前中国老龄化形势严峻,大部分大学生感觉未来经济压力较大,使得大学生对未来养老预期持悲观态度。
对于社区是否需要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的调查中,96.12%的大学生认为十分必要,仅3.88%的同学不感兴趣。调查表明,在社会养老中,大学生更希望社区能够完善基础设施,为未来的养老活动提供更优质的保障。
在如何提升对养老问题的认识上,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学校方面对养老问题开展的活动,社会上增加相关的讲座和宣传。而在未来规划上,大学生们虽然都持积极态度,但并没有具体的想法和规划。这表明政府应当加强在养老宣传方面的引导和宣传,助力更多的大学生了解这些问题。
三、成因分析
1.当下社会经济压力的影响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70.97%的大学生在“你认为在赡养老人方面,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一题中,将“经济压力”排在第一位。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受到冲击,中国经济同样面临下行压力。而就业压力是大学生所直接受到的影响。
根据统计局显示,2023年6月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5月中,全国城镇非在校16-24岁青年失业率为14.2%。我国青年失业率在经历了连续六个月的攀升后,在去年六月达到了21.3%。“毕业即待业”的情况,在全国比比皆是。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根据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2024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仅有55.5%。同时,像北大、清华这种顶尖院校的毕业生薪资待遇方面也面临着巨大落差。根据中国薪资网统计的数据,2023届清华北大毕业生平均收入分别为13221元和13002元,和四年前的2019年的24339元和24556元相比,差额巨大,几乎腰斩。在我们本次调查题目“你觉得10年后我们社会中的养老问题是否严峻”一题中,74.42%的大学生选择了“很严峻”。失业压力,就业压力,薪酬待遇不理想等等问题,在整个经济下行下暴露出来。面对这些经济压力,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担忧普遍较多,因此在对赡养老人面临的压力上认为经济压力是最关键的因素,在养老产品的选择上普遍考虑经济问题。
2.传统养老观念的潜移默化
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7月底,我国已建养老机构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却只有214.6万人,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50%。养老院空置率高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 大,再加上养老院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专业护理人才不足部分养老院的选址和定价不合理、服务设施不完善,我国养老院入住率难以提高。传统的养老观念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原因。
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家庭是子女或其他亲属承担养老责任。虽然子女或者亲属的负担增加,但另一方面付出亲情带来的满足感,增加了家庭凝聚力、传承记忆其实也是普通人幸 福的体现。以及我国传统养老观念中强调”百善孝为先“,重视家庭责任,强调孝顺与敬老,普遍认同家庭养老。大部分大学生在小时候都了解过二十四孝的故事,受养儿防老、孝亲敬长观念的熏陶,潜意识里对养老机构养老有抗拒情绪。受此影响,大学生普遍认为赡养老人是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倾向于居家养老,对养老机构养老持怀疑态度。即使是独生子女,也很少会选择养老机构养老。
3.养老机构不足且质量仍需提高
我国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养老地产,包括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还包括医疗设备器械、食品与药品等支撑养老产业的基础材料。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惯性因素,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约占市场份额96%,社区养老占约3%,机构养老的占比不足1%,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养老机构存在供需不平衡问题,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4万个, 养老床位合计823万张。相比于2022年有所增加,但数量与入住率仍然有待提高。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人们在养老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养老机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其需要;另一方面,养老机构收费通常比较高,包括住宿费,饮食费,护理费等,要求子女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但目前养老机构体系尚未完善,示范样本少,推行难度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提供高质量服务,让许多有意愿的人群驻足观望。
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养老服务、老年护理、老年旅游等细分产业构成养老产业链中游,覆盖了老年人衣食住行及医疗等方面需求。对于养老服务,我国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标准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在乡镇一级,社会化养老产业几乎空白,仅有的公办敬老院也难以满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其次,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难以提升,故我国仍需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另外,养老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照料,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关注不足,所以我国也需要加强养老文化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家政服务,并做好养老管理服务。
养老产业链下游主要是有消费需求的老人和一些商业养老保险。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养老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无法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并且居民长期投资理念薄弱,没有相关方面的知识引导。所以我国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市场监管、产品创新和提高公众意识等多方面努力来解决,以促进养老商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4.养老产品的问题缺陷
富达国际和蚂蚁财富近日发布了2022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今年养老第三支柱政策落地之际,受访者的养老规划意识和行为都呈现积极改善,不仅开启养老储蓄的平均年龄显著降低,且用于养老投资的收入占比也逐年提升。
养老产品的发行与养老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少子化的特征,社会养老压力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居民财富管理的意识不断觉醒,通过理财投资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及满足养老需求的观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使得居民对养老产品的需求增加。
商业养老保险方面,我国试点了两类保险产品:税延型和专属型养老保险,这两类保险产品起步时间都比较晚。2018年税延型养老保险才在上海等地开始试点但进展缓慢;专属型养老保险产品于2021年6月开始试点,其缴费方式和投保流程较为便捷,覆盖面相对较广,具有发展潜力。从目前养老产品发展的现状来看,亟须养老理财产品的补充。
投资理财养老产品方面,根据中国理财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底,全市场共有6家理财公司,发行了33只养老理财产品,规模近600亿元。但种类仍然亟待提高,产品急需个性化改革。
面对需求日益扩大的养老市场,养老产品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养老产品的讲解宣传力度的低下,使得大学生不了解也不敢在未来去进行养老产品的投资,以及目前市场上养老产品种类却相对较少,以养老保险和养老基金为主,且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设计,同质化较为严重。对于大学生而言,保险产品灵活性不足、制度对于收入低的年轻群体不友好、缴费时间长存在不确定性等因素降低了产品吸引力。退休后的产品投资像走钢索,既要具备对抗通胀的能力,又要控制产品收益率的波动,两者之间要达到平衡。所以产品的透明度、回报率以及风险管控是大学生对未来养老产品观念以及投资看法的重要影响因素,现在市场上的养老产品,普遍存在透明度低以及风险不稳定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对其不看好,故在调查中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去投资养老产品。
5.在养老方面宣传不足
在我们的本次调查中,60.87%的大学生不选择为父母投资养老理财产品的原因为“缺乏相关知识”,但是又有62.79%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了解养老问题”。由此也可反应出养老方面的宣传存在不足。在瑞文网中,《大学生对养老调查报告》中有数据显示,仅有33%的大学生群体可以详细描述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现状,30%的被调查者简单地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的老年需求。在这份数据中可以侧面反应大学生群体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存在不足。在政治宣传方面,政府虽然出台了许多与养老相关的政策,如养老保障体系完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但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政策存在着宣传不足,不全面,宣传方式单一等问题。2024年11月4日民政部公布7件打击整治养老服务领域诈骗典型案例,由此可见,养老服务领域存在着负面新闻,而这些新闻的案例也影响着我们对养老服务业的信任,增加了大学生在选择为父母的养老产品方面的顾虑。
四、思考与对策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大学生养老观念和养老保险选择的调查研究,揭示了当下年轻一代对于未来养老问题的初步认识和预先准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大学生群体普遍认同养老的重要性,但对于具体的责任划分和方式选择存在着明显分歧,显露出对于未来养老形式的保守甚至悲观态度。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未来不确定的经济压力有关,也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同时也印证了当前的养老行业尚不能完全的让人信任托付,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待着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政策是否宣传到位?相关产品是否切实贴合“养老”?服务供给是否匹配人们优质化的需求?配套措施是否精确区分、行之有效?
基于相关问题,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养老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以期推动养老事业的全面进步,并促使大学生形成理性、全面的养老观念。
1.推动家庭与社会协同的多元化养老模式
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当前中国的养老体系也需建立“家庭-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综合养老模式,全方位守护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向养老领域的倾斜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兴建和推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贴近生活的照护服务;同时,创新多元化的养老院模式,拓宽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消除公众对机构养老服务不放心、不全面的顾虑。其次,通过政策支持和教育引导的方式,鼓励家庭承担一定的养老责任,发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层次化的养老支持体系。
2.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与公信力
采取企业经营、政府监管的新型模式。私人资本的投资保障了运营管理的灵活度,同时也面向市场,优胜劣汰,更好满足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政府的严格监管为养老机构的选择打了一剂强心针,能够确保其收费合理、服务可靠。此外,可推行养老机构评级制度,让公众通过公正透明的评分系统了解各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增加对机构养老的信心;借助信息化技术,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机构向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也更容易满足未来年轻一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3.加大养老产品的创新与透明度
针对养老保险和养老金融产品“单一性”、“同质化”、“透明度低”等问题,金融机构应面向市场,积极调研,推出更多例如灵活长期储蓄或具备稳定回报率的定制化、个性化产品。同时,加强金融产品和养老保险的信息公开机制:产品细则明晰、语言简洁易懂,确保大学生等年轻群体更容易理解并信任相关产品,进而增加其购买意愿。
4.强化对养老保险知识的普及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力军的重要阵地,应将养老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养老意识和知识水平。通过开设养老相关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参与志愿养老活动,增强对养老实际需求的认识和对养老问题的理解。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应通过网络、媒体、线下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养老政策和养老服务的宣传,提高所有公众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责任感。
5.加快养老政策的前瞻性规划
鼓励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研究,为应对未来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制定出更为全面化、科学化,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更关注年轻人养老观念的前瞻性规划和政策。例如,政府可研究设立青年养老储蓄账户,鼓励年轻人尽早规划提早安排,以“未来养老储蓄”的方式提高年轻人的花销留存观念。在政策和福利上给予养老志愿服务参与者一定的奖励和激励,推动形成“人人为养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总结
养老问题是一个跨代际、全社会的系统性工程。大学生作为未来养老压力的主要承担者,其养老观念的塑造不仅影响整个家庭未来的规划安排,也将在整个社会层面对养老方式多元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化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政策扶持、教育引导和服务创新的多条途径共同助力,可以逐步塑造更加完善的养老生态体系,让年轻一代在接受养老观念的过程中,树立起理性负责的规划意识,实现全社会的共识与共行。
注:本文部分内容引自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部署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智联招聘 《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百家号《就业压力越来越大,1179万毕业生,谁来为他们提供工作》,瑞文网《大学生对养老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