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老人的“夺命坎”?安全过冬,建议65岁以上老人警惕5不做
发布时间:2024-12-19 16:43 浏览量:2
每到冬季,气温骤降,各大医院的急诊科和住院部往往人满为患。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冬季突发疾病入院比例较其他季节高出逾30%,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摔倒骨折等问题的发生率亦更高。冬天真的成了老年人难以逾越的“夺命坎”吗?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或许还未意识到冬季气候与老年人健康的密切联系,而一旦忽视了这些关键问题,后果可能会比想象中更严重。
其实,老年人的身体就像是开了很久的老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能开动,但其实里面很多部件都已经磨损得很厉害了,远远超过了正常的程度。进入寒冬季节,这辆车不仅要面对更为复杂的路况(气温波动、路面湿滑),还需要更多的养护和关注。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老人及家属却往往忽略了这些风险,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为了帮助更多老人安全过冬,我们整理了五大“不做”建议,切实从日常生活细节中降低健康风险。
第一不做:不轻视保暖,切勿以“抗寒锻炼”为借口
有些老人喜欢早晨出门锻炼,尤其是寒冬的清晨,认为“迎着冷风跑”是一种增强体质的方式。但医学研究表明,寒冷刺激会引发血管急剧收缩,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梗或中风,特别是在气温低于5摄氏度的早晨。
例如,某城市医院曾接诊过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他坚持冬天早晨跑步多年,但某天突然倒在了公园里,最终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指出,他的危险因素不仅是寒冷,还有运动强度与时间选择的不合理。
老年人冬天做运动的时候,早上和晚上最好避免一下,挑中午或者下午天气暖和点儿的时候运动会比较好。穿戴合适的保暖装备,不要裸露手脚关节,并缩短户外活动时间。此外,室内锻炼也是一个理想替代方案,比如简单的拉伸操或步行。
第二不做:不随意停药,警惕慢性病冬季加重
很多老人会因为季节变化减少或停用某些药物,特别是血压和血脂药物。冬天太冷会让血管变紧,血压上升,这时候心脑血管就容易出问题,是个比较危险的时期。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冬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平均比夏季高出5~10mmHg。
某位患有高血压的老奶奶因听信“降压药伤肝”的说法,自行停药,结果在一个寒夜突发脑卒中,不仅失去了行动能力,还增加了家庭负担。
老人不管春夏秋冬,都应该按照医生的吩咐准时吃药,吃多少也得听医生的。要是觉得身体情况有变,想调整药量,一定得先问问医生。还有啊,平时得多留意血压和血糖,发现不对劲儿就得赶紧想办法。
第三不做:不忽视室内空气质量,防范呼吸道疾病
冬季室内取暖设备的使用增加了空气污染的可能性,尤其是北方家庭使用煤炉或燃气取暖,如果通风不良,很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而且,冬天空气干、温度低,还会让咱们呼吸道的保护膜变弱,这样细菌和病毒就更容易钻空子,跑到咱们身体里来了。
有研究指出,冬季是流感和肺炎高发的季节,65岁以上老人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年轻人的5倍以上。某位家住农村的老伯因为在家中生火取暖,门窗紧闭,结果被家人发现时已经昏迷,送医后被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
家里取暖的时候,记得要开窗通风,时不时开开窗换换空气。要是用空调或者加湿器,得让屋里湿度保持在40%到60%之间,别太干了。还有啊,老年人最好每年都去打个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这样能少生病。
第四不做:不疏忽饮食管理,警惕“冬季补品陷阱”
很多老人都觉得冬天得多吃点好的补补,特别是那些高热量、高脂肪的东西,像炖肉啊、火锅啊这些。然而,老年人新陈代谢较慢,大量摄入这类食物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曾经有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因为冬天频繁食用红烧肉和甜点,导致血糖失控,不得不住院治疗。医生指出,“冬季进补”这一说法并非适用于所有老人。
建议老人冬季饮食应注重均衡,增加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摄入,例如胡萝卜、西蓝花、橙子等,以增强免疫力。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同时注意水分补充,可以多喝温水或汤类,避免脱水引发血液粘稠度升高。
第五不做:不大意防滑,远离摔倒风险
冬季,路面或湿滑,或结冰,老人不慎摔倒进而骨折之事屡见不鲜。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人因摔倒入院的比例中,有近一半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髋部骨折的恢复时间可能长达半年以上,甚至导致长期卧床。
某小区的一位老奶奶因为下楼买菜时滑倒,结果摔成了股骨颈骨折。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只好花钱请护工来照顾,护理的费用一下子就涨上去了,心里的压力也跟着大了不少。
建议老人冬季外出时穿防滑鞋,避免走湿滑的路面。另外,家里得弄点防滑的东西,比如防滑垫,再把那些挡道的东西都拿走,特别是卫生间这些地方,得特别小心。要是可以的话,用个助行器或者拐杖,这样走路就更稳当了。
就像一棵被寒风吹打的老树,根深才能叶茂,而根的力量来自于我们这些子女的支持。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脚步,却可以用心为家中的老人撑起一片冬日的阳光。或许,这就是冬天最温暖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