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真正的自律,是做到以下三件事
发布时间:2024-12-18 19:42 浏览量:2
不少人对于养老生活的向往大致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外界压迫,没有每天的朝九晚五。
仅仅是沉浸在自己的爱好或者是家人的陪伴中,日子就这样一眨眼过去了,老年的生活没有任何人的束缚,自由安逸。
但实际上,这种状态并不是绝对,而且很多时候,是会让养老的老人或者仍在上班的老人感到痛苦和无奈的。
就是因为享受到了这种养老生活上的自律和自由,于是不想再回去上班了,不想再多受外界条件限制。
于是现实就这样开始反转,痛苦也随之而来,他们开始发觉自己依然有很多身外之物没有学会掌控,甚至是没有掌控能力。
但是,自律与自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又或者说,自律并不一定能够换来顺利自由,它和自由只是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正是因为这种自由养老才让很多人在退休之前都开始期待退休后自己所能拥有的更多自由和能受自己支配的时间。
即使有些明白之后不仅仅只有养老生活的人,也都会想着只要自己不要闲着,不要无所事事,让自己不断做出一些无用的动作和行为就可以保证自己自律。
但是实际上,有些人自以为不断做事情就算是自律了,其实这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存活出的无限内耗。
产生内耗不仅不会实现好运气也不会迎来顺利自由,只是在自我的一系列消耗里耗去生命,让生活更加痛苦。
而真正自律的老人是什么样子呢?
就是这么简单,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一个或者几个自己感兴趣爱的爱好,并且坚持下去。
热爱自己的爱好,会让一个人主动坚持花时间在其上,并且不会觉得这是一种强迫,而是一种享受。
同时,在自己的爱好上花费的时间,是很容易就能约束住时间,也不会出现闲来无事自我消耗出来无限内耗的时间。
所以说,选择自己的爱好,是最高效的获得幸福的方法,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自我感受更加良好。
其实,老人们之间往往会产生小矛盾,这是生理上发生转化导致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生活不太舒服的小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到情绪。
所以,老人的情绪变得很古怪,在一些小事上就能引起家里人的注意,这些小事主要是和自身有关的习惯或者偏好的生活方式。
比如说,
子女可能因为平时很少来观察父母,所以经常会被老人说:“我告诉你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这些呢!”
“我也不想麻烦,但是又不能总赖着你们啊!”
这类话语通俗易懂,人人都能听得懂其中意思,其实就是在质疑子女,质疑子女是否真的在为老人考虑,是否真的关心照顾老人。
这就会让老人和子女之间形成很大的隔阂,甚至还会牵连到家庭其他成员,造成大家一起生活时都很不舒服。
实际上,这种小矛盾更多的是因为老人产生内耗后多想出来的,他们现在能力有限,但习惯却无法妥协。
并且,因为思维方式固定,是很难主动改进改变的。
这样,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苦,还要担心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就是子女,甚至有可能在自己这里享受不到充分照顾和关心还要在外面为他们提供生活后勤保障。
这肯定是极其影响情绪的,所以老人要想有一个快乐舒心的生活,就必须在情绪产生之前看看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怎么样。
养成规律生活及饮食的习惯,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一种自律表现出来的习惯,这能让老人拥有更强意志力。
一个老人,要实现严格规律生活不可能,但要保持在通用规律上下限即可。
通用规律上下限,就是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比如说上年纪的人睡觉晚上10点左右,早晨6点左右起床熟悉又健康。
但实际上,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律并坚持下来,那就是最好的自律行为。
不仅是睡觉,还有饮食和运动等行为,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持一个好的作息习惯。
以我的奶奶为例,她是一名70多年的老党员了,以前也作为一名爷爷身边的老师,不仅素养高,而且习惯也很好。
闲下来的时候,她也会自己安排一些固定时间段去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并且饮食也很注意健康,蔬菜水果每天都有。
这样的习惯养成之后,她告诉我,其实不仅身体好,心理也很健康呢!
我听到之后也是深受启发,知道自律的整体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此后也自觉约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