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泡热水脚差点被截肢,医生:是因为这个病,60岁以上更要注意

发布时间:2024-12-23 15:42  浏览量:4

一到冬天,很多老年人都准备一个泡脚桶,在冷飕飕的天气泡上一盆热水,再加点中药材,脚一伸进去,暖意直达全身,舒服得不行。

甚至不少人觉得,泡脚不仅能驱寒,还能“治病”,像腿脚发凉、麻木这些毛病,泡脚一准管用。

可谁能想到,泡脚这件看似健康的小事,竟然能把人“泡”进医院?

冬天的广州虽然比北方温暖,但对72岁的李大爷来说,却是个难熬的季节。

每到入冬,他的双脚就开始不对劲,先是冰凉得像冰块,晚上睡觉怎么都捂不热。

李大爷在床上翻来覆去,把热水袋贴着脚丫放了整晚,结果脚底还是冷得麻麻的,丝毫没有好转。

他对老伴儿唠叨着,“这年纪大了,真是不中用了,这脚冷得跟冬天的河水似的!”他一边叹气,一边用力搓着脚,试图靠手劲让双脚暖和起来。

不久后,冰凉的感觉变得更严重了,脚还开始发麻,走路也变得不太利索了。

李大爷每天早上都坚持去小区的公园遛弯,和老朋友们见面。

可最近,他走路的距离越来越短了,以前可以绕着公园走一圈,走下来将近200米不在话下,现在却是走不到20米就要找地方歇脚。

而且每次停下来时,腿酸得直冒汗,“像脚底下压了块大石头一样沉,”他告诉自己的棋友们。

大家看他脸色发苦,都劝他去医院看看,可李大爷摆摆手,“老寒腿,老寒腿,没啥大问题,泡泡脚就能缓过来。”

后来在邻居的建议下,李大爷到小区附近的一家中医馆看了医生,医生给他开了个中药泡脚方子,说每天泡15分钟能驱寒气,对脚凉有好处。

李大爷回家后赶紧备齐材料,熬了一大锅药水,盛进泡脚桶里,每天晚上泡得热气腾腾。

药水一倒进去,那扑面而来的中药香气似乎让他放松了不少。泡脚时,水温很烫,他忍着烫慢慢把脚放进去,嘴里念叨着,“热水能通血,应该会好。”

可是,事情并没有像李大爷期待的那样发展。

最初的两三天,他觉得脚好像暖和了一点点,但紧接着,他发现脚趾有些不对劲。左脚的大脚趾突然发红,摸起来硬邦邦的,走起路来还隐隐作痛。

他想着可能是水温太烫,把脚泡伤了,于是减少了泡脚的次数。

可没过几天,红肿的脚趾开始溃烂,并且颜色慢慢变成了暗紫色甚至发黑。李大爷心里一沉,知道事情不妙,赶紧让家人陪他到医院检查。

在医院里,医生检查了他的双脚,面色严肃地告诉他,他患上了下肢动脉闭塞症。

医生还强调,如果再耽搁下去,不仅是脚趾,他整条腿可能都保不住了。这番话让李大爷彻底慌了,他原本以为是“年纪大了”的小毛病,没想到竟然差点酿成大祸。

泡脚在很多人眼里是个万能养生法,尤其在冬天,不少人都会觉得用热水泡泡脚能暖身驱寒、改善血液循环。

但对于一些有特定疾病的人来说,泡脚可能不是养生,而是“伤身”。尤其是像下肢动脉闭塞症这样的血管问题患者,热水泡脚可能直接加重病情,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下肢动脉闭塞,其实就是下肢的动脉血管发生了堵塞或狭窄,导致血液无法顺畅地输送到脚部和腿部。

对于健康人来说,泡脚时热水能刺激血液循环,让脚暖和起来。

但对于血管本就不畅的患者,这种高温刺激反而可能让局部的血液供应更加紧张,甚至导致坏死。

泡脚为什么会成为罪魁祸首?关键就在于泡脚时水温的变化对血管的影响。

脚部浸泡在热水中时,皮肤的毛细血管会迅速扩张,对于健康的血管来说,扩张意味着更多的血液流向脚部,暖意就随之而来。

但对于下肢动脉闭塞的人,这种扩张可能会加重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

因为他们的主要动脉已经被堵住了,血液流动本就困难,毛细血管扩张后,血液供应压力会更大。

就像一条水管前面被堵住了,后面的水再怎么加压,也挤不过去。

同时高温还会增加组织对氧气的需求,脚泡在热水里,温度升高,组织的新陈代谢会变快,对氧气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

但此时血管已经堵住,脚部本来就缺氧,现在氧气供不上,组织就容易出现坏死、溃烂。

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有破损或皮肤薄弱的部位,高温刺激很容易导致皮肤受伤,伤口一旦出现,就可能引发感染,而感染进一步恶化就会让脚部的情况雪上加霜。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泡脚水的温度通常会超过人体皮肤的适应范围,尤其是年纪大的老人,脚部的神经敏感性降低,可能感觉不到水太烫。

这种情况下,泡脚不仅不会通血,还可能直接烫伤皮肤。

皮肤一旦被烫伤,就会形成破口,而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因为血液循环不畅,伤口愈合能力非常差,细菌很容易趁虚而入,进一步加重局部的炎症和感染。

所以对于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来说,泡脚并不是个好选择。

这么做不仅不能改善血液循环,还可能让问题更严重,如果一定要用热水泡脚,必须注意水温的控制,不要过烫;时间也不宜过长,避免长时间的高温刺激。

但最重要的是,如果已经有脚部冰凉、麻木或间歇性疼痛等症状,泡脚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可能掩盖症状,让人误以为症状减轻,从而延误病情。

平时下肢容易出现冰凉或者疼痛的老人,最好不要一味依赖泡脚或者所谓的“偏方”来缓解。

双脚冰凉不一定是普通的寒气,可能是动脉问题的信号。与其盲目养生,不如尽早就医,通过科学的方法明确病因,对症下药。

健康不是靠泡脚泡出来的,而是靠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及时的医学干预来保障的。

想要预防下肢动脉闭塞,不用等到问题出现才采取行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花点心思,管住嘴、迈开腿、戒掉坏习惯,才能把血管养护得稳稳当当。

关键就在于抓住几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动脉堵塞的风险。

1、控制饮食

饮食是血管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动脉堵塞,归根结底是血管里堆积了太多“垃圾”,这些“垃圾”大多是脂肪和胆固醇。

长年累月下来,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时间一长,就容易把血管“堵死”。

饮食上要少碰那些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像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点心这些东西,虽然好吃,但对血管来说就是毒药。

这些食物会让血液变得又黏又稠,时间久了,血管内的垃圾越来越多,堵塞的风险也就更大了。

日常饮食里,多吃一些清淡的、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全谷类,这些东西能帮忙“清理”血管里的垃圾,让血液更通畅。

尤其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鱼类和坚果,对保护血管非常有好处,它们能降低坏胆固醇,帮助预防动脉硬化。

饮食还要讲究均衡,不能只盯着某一类食物不放。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都得吃够,但也别贪多。

2、动起来,血管更有活力

久坐不动,血液循环会变得缓慢,血液里的脂肪和胆固醇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

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对保护血管来说非常重要。

运动能让血液流动更快,把血管里的垃圾“冲走”,还能帮助控制体重,减轻血管的压力。

特别是那些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人,更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血液循环。

运动方式不需要太复杂,也不用强度太大,像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这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就很好。

不仅对血管好,对心肺也有好处。不过要注意,运动得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锻炼,效果很有限。

每周保证至少五天的运动时间,每次半小时以上,才能真正让血管“活”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久坐或者长时间站立,如果工作需要长时间坐着,记得每隔一小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拉伸腿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平时有机会多走路或者爬楼梯,那就别偷懒。日积月累,这些小动作会对血管健康起到很大的作用。

3、远离坏习惯

抽烟喝酒是动脉堵塞的大敌,特别是吸烟,对血管的伤害尤其明显。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壁,加速脂肪和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让血管越来越窄,越来越硬。

不管是直接吸烟还是吸二手烟,都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如果想要保护血管健康,戒烟是必须的一步。

酒精对血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血压,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甚至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如果实在难以戒酒,至少要严格控制饮酒量,尽量选择低酒精含量的饮品。

想想看,平时随手吃的油腻大餐、懒得迈开的双腿、躺着刷手机的熬夜日子,这些小事一点点给血管“添堵”。

而我们却在血管发出“求救信号”时,还想着用泡脚、偏方这些“短平快”的方法解决问题。

血管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呵护,而不是一时的敷衍。

说到底,健康的血管才是长寿的通行证,别等到它堵住了,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

对血管好一点,也就是对未来的自己好一点。

标签: 医生 泡脚 热水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