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展示——义乌市博雅康复医院

发布时间:2024-12-24 06:31  浏览量:7

2024

科普惠及民生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作为老年人常见病长期困扰着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要早诊断,早防治,不要等到了晚期真正出现痴呆了才去重视。”冬日的一个上午,义乌市博雅康复医院一切显得井然有序,在院长 陈智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该院特色诊疗科目——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的认知护理专区,这里住着 40 多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他们早已认不清家人 和朋友,但在专业医护人员精心照顾下,每个人脸上笑容依旧。

目前,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就诊率非常低,发现的时候可能就是重度认知功能障碍了。我们院区的患病老人被送来时,有的已经忘记家人模样,有的焦虑会乱喊乱叫,有的大小便失禁,有的情绪波动大…… ”陈智雅告诉记者,针对上述阿尔茨海默症引发的周边症状,“博雅 ”一直在攻坚破解。比如,为老人们营造符合他们记忆的时代(60年代、70年代的场景)、公交车车站、桃花园等。单位的专职社工和康复治疗师还会以日常活动的方式对 失能和失智老人进行“计划性、针对性 ”的院后康复训练,比如,开展彩虹伞游戏、记忆相册、感知训练,来帮助老人们减缓记忆力衰退和焦虑,以及周边病症的发生。

截至目前,该院已累计开展 5000 余次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活动,参与人数超过 70000 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症护理方面的康复护理。

“ 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但在治疗领域还需要业内顶尖的专家来支持,两者相辅相成会产生化学反应,这样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陈智雅曾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并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随后,她留在北京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还成为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研的学生,研究方向为神经科学。

长期以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死亡和突触丢失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三大元凶,由此派生出的三大学说各有拥趸,也各存争议。张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 Aβ代谢途径和神经元凋亡的研究领域,人类的神经元与大小鼠的神经元差异较大,有一些治疗手段在动物实验中有效,但在临床试验中可能效果不理想。

记者了解到,作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研长期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理研究工作。她率领团队,利用人类原代神经元为模型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采用细胞内显微注射系统,将外源性蛋白及表达质粒引入细胞等方法分析胞内淀粉样沉积毒性及其作用通路,为淀粉样沉积导致阿尔茨默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好消息接踵而至,2020年12月25日,“博雅 ”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科 学领域知名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 ——张研教授,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1年2月4日,经义乌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小组认定,在该院设立了义乌市首家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专家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为“ 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神经遗传疾病 ”等。同时,为进一步加强老年疾病的探索研究与前沿技术的应用落地,做好老年疾病的预防和重大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国家老年疾病研究中心在该院 成立了“国家老年疾病研究中心义乌市医养结合研究基地 ”。

“我们在制度建立、标准化建站过程中,得到了义乌市科协的大力支持,这对引进专家教授至关重要。”陈智雅说,在张研教授的指导和带动下,医院这几年的科研氛围十分浓厚,不仅每年都会有一篇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发表,之功能参与科研的热情也很高,已经连续两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两项地方标准,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市科协的大力推动下,医院研究团队和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互动十分深入,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与北京大学团队一起成功研究出了基于石墨烯的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标志物检测技术,使疾病检测的端口有效前移,相关成果2024年2月在美国化学会旗舰期刊《ACS nano》发表。

接下来,“博雅 ”将以张研教授主导的专家站为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继续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科研、治疗以及护理方面深耕细作,希望能够服务更多的患者,为更多家庭带去希望。

三国时期,东吴名医董奉每天免费为人治病,只求病人病愈后在门前植一棵杏树,久而久之杏树成林,让“杏林春暖 ”的佳话流传至今。今天,在义乌市科协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商城遍地开花,尤其是医疗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带来了医疗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为义乌培育医疗水平精湛、服务水平过硬的医疗人才注入了“强心”。前人栽树,荫及后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