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痛别大意,很可能是这5种病在“惹事”!这些缓解方法,建议收藏
发布时间:2024-12-24 21:30 浏览量:4
什么是足跟痛?
足跟痛亦称为“跟痛症”, 是以足跟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及体型肥胖者,本病起病缓慢, 少数可急性发作, 多发于一侧,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疼痛, 以行走、站立为明显, 部分患者踏地时局部有刺痛感, 患处不红不肿, 在跟部前方偏内侧常有局限性压痛,多数患者跟骨摄片有骨刺存在, 其与劳损和退变有密切关系。
足跟痛的常见疾病
一、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又称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跖腱膜)内侧跟骨结节连接处的无菌性炎症。
症状特点
足底痛会在起床脚刚落地时最明显, 行走后疼痛就会慢慢缓解, 这是最明显的特点;
疼痛主要发生在足跟靠内侧处, 也可能会在足心处;痛感表现为搏动性、灼热性疼痛。
治 疗
此病以保守治疗为主, 包括休息、调整活动、伸展运动、加强锻炼、按摩以及使用膏药、抗炎镇痛药物及定制矫形器;对于顽固病例可以体外冲击波疗法和足底筋膜切开术。
二、跟腱炎
跟腱炎是一种由于跟腱反复受到剧烈拉伸产生劳损后引起的退行性病变, 多见于跑跳运动员或职业球员等跟腱反复受力的人群。
症状特点
一般是脚后跟或者脚后跟上方6厘米左右的疼痛;晨起落地、运动刚开始或者运动量增大时就会出现疼痛, 多为刺痛。
随着病情加重,不运动的时候也会出现疼痛;急性期时可发现跟腱或者脚后跟有肿胀,按压时疼痛;跟腱炎严重的会导致跟骨骨刺,甚至跟腱断裂。
治 疗
此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制动休息、活动调整、深层摩擦按摩、肌腱松动以及体外冲击波治疗、使用镇痛抗炎药等措施。
三、跗管综合征 (胫后神经卡压)
跗管综合征也称胫后神经卡压综合征或踝管综合征, 是胫后神经通过屈肌支持带下面骨纤维管时, 受到卡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此病多发于青壮年、从事强体力劳动者或长跑运动员。
症状特点
患者在站立或活动后出现疼痛或感觉异常 (如针刺感、烧灼感、麻木等) 。一般存在内侧及足底, 并可以向足趾或近侧腓肠肌区放射;症状可以在行走、站立或夜间时加重, 休息及抬高患肢时减轻;患者还可能出现局部肿胀、足部痉挛或足趾卷缩。
治 疗
此病建议保守治疗,以休息、调整鞋履以及使用非甾体镇痛抗炎药及康复理疗:对于明确证实有神经卡压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需行胫神经减压治疗。
四、跟骨滑囊炎
跟骨滑囊炎是指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滑囊是结缔组织中的囊状间隙, 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封闭性囊, 内壁为滑膜, 有少许滑液。
症状特点
早期在足跟的后上方见到一个小的轻度、变硬有压痛的红斑,当滑囊增大时, 在跟腱上就出现一个疼痛的红色肿块,红肿热痛症状明显。
治 疗
此病以养为主, 外用药物镇痛抗炎为辅, 热水泡脚, 避免穿高跟鞋和硬鞋, 适当运动,必要时行关节镜治疗。
五、足跟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一旦形成, 就难以自行消失, 久而久之刺激到周围神经或者软组织的时候, 会引发疼痛。
症状特点
当足跟向下用力踩时, 会出现疼痛;严重患者,足部中央也会出现疼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难以自行缓解, 需要服用止痛药;足跟疼痛有时会蔓延至整个足部, 呈现出“晨重暮轻”的特点。
治 疗
此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局部热敷、冷敷、超声波及局部按摩来缓解足底疼痛,必要时可以口服非甾体镇痛抗炎药缓解疼痛, 如保守治疗无效或足跟骨质增生非常严重, 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专家简介
崔宏刚,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三病区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河南省骨科学分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河南省骨科创伤分会委员。2009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毕业后于解放军153医院脊柱外科、骨科工作多年,后转至七院骨科工作。
擅长:脊椎微创手术,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胸椎管狭窄及颈椎病等脊柱相关疾病的镜下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皮固定手术。擅长各种常见创伤骨折及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手术及膝关节置换手术。2021年于第四军医大学一附院西京医院进修进一步学习各种脊柱微创手术及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手术。出版多篇论著,发表六篇核心期刊论文。
- 上一篇:波司登回应羽绒裤仅3克绒
- 下一篇:老年人、年轻人都爱的“过冬神器”,你选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