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漫谈 | 老人的胃经不起折腾

发布时间:2024-12-26 21:47  浏览量:4

转自:红日药业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胃不如从前“皮实”,总是胃口不佳,吃些不好消化的食物就打嗝、腹胀、泛酸。其实,病根就出在胃黏膜上。胃黏膜是胃最内层的黏膜组织,是守护胃部健康的第一道屏障。老年人的胃黏膜修复力逐渐下降,开始变薄、受损,难以阻挡细菌、病毒和胃酸的侵袭,起初可能只是隐隐不适,如不注意养护,容易出现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胃黏膜负责保护胃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胃病患病率达60%,其中胃炎、胃溃疡最常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主治医师张嘉琰在临床中发现,就诊消化科的老年患者中,有九成以上存在胃部炎症。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董玲的门诊里,最多的也是老年患者,他们往往被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胃病困扰多年,经胃镜检查,多数胃黏膜受损,有些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78岁的张先生是董玲的一位患者,近年来时常感到上腹部隐痛、嗳气、食欲不振,由于症状不严重,自行吃药就能缓解,就没当回事,直到出现明显消瘦、贫血和黑便,才到医院就诊。董玲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经检查,张先生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并出现全身多处转移,高龄和基础病为后续治疗增加了不小难度。

胃位于左上腹区域,就像一个布袋。胃黏膜位于“布袋”最里层,与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一起,从内到外构成胃壁,它们各司其职,消化食物。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冯云路介绍,胃黏膜主要有两大功能:消化食物和保护胃壁。胃黏膜中的细胞会分泌胃酸、胃蛋白酶、胃泌素等消化液,帮助食物消化。同时,胃黏膜细胞还会分泌一层不溶性凝胶覆盖于黏膜上,其中的碱性碳酸氢根可阻断胃酸、消化酶、药物等与胃壁接触,防止胃壁受到腐蚀。胃黏膜细胞会持续更新修复,以维持正常的保护功能。

胃内部是个酸性环境,一旦黏膜受损,胃液就会腐蚀胃,导致各种胃病。《胃肠道黏膜保护临床专家共识》显示,我国约有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损伤。其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胃黏膜修复能力减弱,更容易遭受外界刺激。

老年胃病怎么来的

胃黏膜喜欢“规律生活”,如果人们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就会导致胃液酸碱失衡、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令胃黏膜搞不清“上班”时间,造成功能紊乱,出现损伤。另外,幽门螺杆菌感染,爱吃生、冷、烫、粗糙等刺激性食物,以及精神紧张、药物刺激等,都容易对胃黏膜产生不利影响。对老年人来说,胃黏膜就面临严峻考验。

年龄增长。胃黏膜细胞的更新修复速度会随年龄增长而放缓,出现生理性萎缩,慢慢变弱、变薄,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也会随之减少,胃蠕动变慢。这些生理变化导致老年人胃黏膜抵抗力下降。张嘉琰表示,当外来侵袭超出保护作用时,胃黏膜就容易受损,如果不进行干预,会导致胃溃疡、胃癌等深层次病变。

长期用药。我国八成老年人与慢病共存,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出现胃黏膜损伤。冯云路介绍,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对胃黏膜有较强刺激性和损伤性;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胃底缺血;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抑制胃壁环氧合酶的活性,导致黏膜修复能力下降;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抗癌药,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血管损伤。

咀嚼变差。不少老年人由于牙齿敏感、松动、掉落、牙龈萎缩等口腔问题,导致咀嚼能力下降,影响唾液对食物的初步消化。当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里,会增加胃部负担。董玲解释,大块食物不容易被消化液充分包裹和分解,迫使胃进行高强度、长时间工作,长此以往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口味过重。研究发现,味觉从60岁左右开始下降,70岁以上老人味觉退化更明显。不少老人为了口味,烹饪时加入更多盐和糖,长此以往会刺激胃酸分泌,令胃黏膜备受煎熬。

系统疾病。董玲表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肿瘤高发,可能导致胃肠道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胃黏膜修复功能。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会导致体内毒素排泄不畅,引发糜烂出血性胃炎;肝硬化会殃及胃黏膜,出现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胃黏膜轻度受损时,患者通常没有明显不适,容易被忽视,若不加以干预,可经历多个发展阶段。浅表性胃炎:作为胃病的初始阶段,胃黏膜受到轻微损伤,表现为胃胀、消化不良等轻微不适。萎缩性胃炎:随着炎症持续,胃黏膜逐渐萎缩、变薄,胃酸和胃壁细胞数量减少,表现为胃疼、胀满、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四肢乏力。癌前病变:包括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两个阶段,随着胃黏膜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患者可能出现严重消化不良。胃癌:一种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患者可能出现持续胃疼、消瘦、贫血。冯云路表示,从胃炎到胃癌是一个渐进过程,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常规检查包括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CT或胃超声、大便隐血、幽门螺杆菌检查等。

三分治七分养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胃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养胃”要融入生活细节中。

增加咀嚼次数。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吃饭时要吃少、吃慢、嚼烂,每餐七分饱,每口饭菜咀嚼30次以上,不要狼吞虎咽。

避免过度刺激。少吃甜食、糯米制品、油炸食品、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刺激胃酸大量分泌;戒烟忌酒,避免长期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注意分餐,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

保持心情愉悦。好心态不仅有助缓解焦虑情绪,还利于改善胃肠功能。建议生活中保持乐观开朗,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

坚持运动习惯。适度锻炼有助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建议饭后站立或散步半小时,以减少胃酸反流。

注意酸碱平衡。胃酸分泌过多、烧心时,可以喝点牛奶、豆浆,吃些馒头或面包,有助中和胃酸;当胃酸分泌减少时,可以喝点鸡汤或吃些酸味水果,以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

一旦胃黏膜受损,老年人通常需要经历更长的修复期。若感到胃部不适,要及时就医,明确病情,遵医嘱对症用药。董玲举例说,老年人如感染幽门螺杆菌,须在根除病菌的同时使用黏膜修复剂和胃酸抑制剂。张嘉琰介绍,康复新液可修复胃黏膜糜烂、损伤;胶体果胶铋、硫糖铝等可修复黏膜组织屏障;质子泵抑制剂、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对胃部的刺激;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多潘立酮等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温胃舒、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可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必要时,使用铝碳酸镁、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等胃黏膜保护剂,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刺激的同时修复受损组织。

冯云路提醒,患有慢性胃病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以防腹部着凉,引发胃痛或加重病情。

标签: 老人 冯云 董玲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