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而危险的「老年抑郁」

发布时间:2025-01-03 10:35  浏览量:4

今天我们聚焦的话题是老年抑郁,在当今社会,老年群体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老龄化标准,当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到7%,就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目前这一比例已然达到14.9%,老年人口基数极为庞大。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健康的意义格外重大。他们除了饱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困扰,心理疾病同样是一大“健康杀手”。而老年抑郁,正是在各类心理疾病中,对老年人影响颇深的一种。

在普通社区老年人群里,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需要专业医生介入治疗的抑郁发生率约为5%;若算上有比较明显抑郁症状的,这一比例则高达8%-16%,甚至在一些特定疾病人群中,研究发现抑郁发生率可能飙升至50%。

我国有着近2.8亿的老年人,大家不妨想想,其中究竟有多少人正深陷老年抑郁的痛苦泥沼?

抑郁可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深受其扰。这里有个“伤残调整生命年”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疾病导致寿命缩短。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原本能健健康康活到100岁,却因抑郁,只能活到60岁或70岁,其间的寿命损失便一目了然。

相关数据显示,在所有疾病中,抑郁障碍导致的寿命损失名列前茅,它还是引发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此外,抑郁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患者自身痛苦不堪,甚至觉得生不如死;家人也跟着揪心,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从社会层面看,抑郁患者因病无法正常工作,频繁就医,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但值得庆幸的是,抑郁是一种能够治疗的疾病,在现代医学的范畴里,可治之症并不多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它,尤其是对于老年人。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老年抑郁,我想“隐匿”再合适不过。

就像它的字面意思,老年抑郁常常藏而不露。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位来自山西的60多岁老人,身体各种不适,消化不良、周身疼痛、大便异常,体重还明显下降。家人带着他辗转十几家医院,前后花了20多万做检查,可就是查不出病因。

直到有医生建议去看看心理科,这才找到了问题所在——抑郁。我给他开了主药,再搭配了一点辅助药,其中主药仅需两块五毛六。老人服药两三周后,症状就缓解了百分之七八十。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能早点识破老年抑郁的“伪装”,是不是就能帮老人们早日摆脱痛苦?有些患者格外关注自己的身体指标,像血压;还有人甚至在大便后,会拿小棍仔细查看,担心消化问题。

当一位老人过度关注自身躯体状况时,我们就得留意了,这或许是情绪问题的外在表现。

研究发现,抑郁程度较重的患者,躯体症状往往十分突出,血压降不下来,血糖即便服药也难以控制。然而,一旦抑郁症状得到缓解,即便未针对躯体症状进行专门治疗,那些不适也会随之减轻。

随访过程中还发现,病情稍有波动,抑郁与躯体症状便会“卷土重来”。由此可见,躯体症状在老年抑郁群体中,实则是抑郁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身体在向我们“诉说”它的不舒服。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老年人记性变差

但记性不好就一定是痴呆吗?曾有位老人哭诉:“我脑子不行了,啥都干不了,饭也做不了,成废人了。”家人一听,以为是痴呆,赶忙带他检查,结果发现各项能力正常。

这其实是假性痴呆,它与真性痴呆最大的区别在于,真性痴呆是神经退行性疾病,而假性痴呆属于功能性状态,是能够治疗的。

需要注意的是,痴呆与抑郁之间存在紧密关联。许多痴呆患者伴有抑郁情绪,抑郁患者也常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若抑郁得不到及时治疗,发展为痴呆的风险将大幅增加,可以说,抑郁是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

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大脑前侧脑室前后角那两块白色区域,专业术语叫白质脱髓鞘,形象地说就是“穿靴戴帽”,这意味着该区域白质受损,影响了脑环路,而情感环路一旦受损,老年抑郁便随之而来,所以说老年期抑郁是有病理基础的

老年期还有一个显著特点,生活中烦心事不断,老伴生病、老友离世,桩桩件件都让人揪心

我曾接诊过一位老八路出身的老太太,她有素养、生活条件也不错。可有一阵子,家人发现她总是闷闷不乐,询问原因,老太太却闭口不谈。

后来才得知,老太太辛苦积攒的300万,竟被骗子骗走了。骗子一通忽悠,让老太太去转账,银行工作人员出于负责,拒绝了独自前来的老太太。

可骗子不死心,遥控指挥老太太换一家银行继续操作,老太太稀里糊涂就照做了。大家看看,多少老人在类似的骗局中上当受骗。

这仅仅是因为老人智能下降吗?

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老年群体特殊的心理状态,他们在这个阶段,内心格外脆弱,适应能力大不如前

所以,作为子女、作为旁观者,我们关爱老人,不能仅停留在身体健康层面,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那具体能做些什么呢?

要是您发现家中老人行为举止变得异常,情绪低落、懒散懈怠,别犹豫,赶紧带老人去看医生,还可以做一些相关筛查。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量表——PHQ-9,它不光适用于老年人,各位也不妨自测一下。要是得分大于9分,建议您找专业医生进一步评估,一定要重视身心健康。

再者,老年抑郁是能够治疗的。老年科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棘手,其中70%以上都是抑郁患者,即便如此,我们每年的治愈率都能达到95.5%以上。

这充分说明,老年抑郁并非“不治之症”,既然能治,为何不积极治疗,让更多老人受益呢?这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也是莫大的慰藉。

老年抑郁的治疗方法多样,基础治疗包括适度锻炼、多晒太阳、积极参与活动以及保证充足营养;还有物理治疗,像MECT(改良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等,可能大家不太熟悉这些专业名词,但它们在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才是一线治疗手段。在药物治疗方面,如今市面上有30多种抗抑郁药,总体疗效显著。但有些老年患者,尤其是稍有文化、习惯研读说明书的老人,一看说明书罗列的不良反应,就打了“退堂鼓”,觉得这药不能吃。这时候,家人可得多劝劝。

心理治疗同样不可或缺,方法多达十几种,且都需要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这里给大家简单科普两种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疗法

先看认知行为疗法,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这种视角差异,又决定了我们面对问题时的心态。

就拿退休这件事来说,有人满心欢喜,觉得终于能畅游山水、告别早起,自由自在;可有人却满心失落,认为自己从此无用,不能再为社会贡献力量,一下子就老了。

这就是典型的感知差异,而抑郁患者往往倾向于负面感知。认知行为疗法,就是运用专业手段,引导老人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改变消极认知,效果十分显著,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有效性。

再讲讲正念疗法,简单来说,就是不加评判地专注当下体验。大家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句话,可能一开始觉得平平无奇,但深入想想,却蕴含深意。

就好比此刻,大家在听课,是不是有人一边听,一边思绪飘远了?有人或许会误解,以为正念就是光想好的,病就能好,其实并非如此,它需要一套方法来引导生活方式的改变。

举个例子,吃饭的时候,如果狼吞虎咽,可能食不知味;但要是能静下心,细细品味每一口饭菜,哪怕只是普通的米饭,也能尝出香甜。这就是正念的力量,让我们专注当下,心无旁骛。

正念疗法源自禅修,却不带任何宗教色彩,它旨在帮助我们摒弃内心的嘈杂纷扰,以纯净之心拥抱生活,如此一来,我们便能收获更多的平静、快乐与舒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对正念疗法的接受度颇高,原因在于它扎根东方文化,温和无害。研究发现,在对老年人为期8周的正念治疗过程中,前两周,患者的睡眠质量就有明显改善,到第八周时,焦虑、抑郁情绪大幅缓解,而且这种积极影响还会持续,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内化的过程。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正念疗法能够影响脑网络,增强皮层高级中枢对下层的管控,削弱不良反馈。另外,大家知道端粒与长寿紧密相关吧,接受正念治疗的人,端粒更长,这意味着正念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为健康“储蓄”。

哪怕您没有抑郁困扰,只是想提升生活品质,也不妨尝试一下正念疗法,无论是老年阶段,还是人生的任何时刻。我们都渴望活着的每一天,过得幸福、充实。

最后,想对家属朋友们说几句心里话。当老人因抑郁痛苦不堪时,他们可能言语过激、词不达意,这时候,请您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千万别生气,因为他们是真的难受。

只要我们多一份关心,多一些耐心,就能帮老人更好地战胜病魔。要知道,老年抑郁并非不可战胜,我们全体医护人员,都愿与您携手,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回到最初的话题,生命无比美好。古希腊一位哲人曾说:“快乐的生活是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烦恼。”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幸福终极目标吗?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的幸福人生。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