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老年父母,夜里出门,有“七大忌讳”

发布时间:2025-01-04 07:04  浏览量:3

都说“人老话多”,儿女们平日里忙于工作,难免和父母交流的机会少,这偶尔回到家,老人是拉着你的手说个没完没了。这不说不知道,一说还真能学到不少道理。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啊,年纪一大,经验就多,总喜欢反复叮嘱儿女夜里出门要小心,原来是有这“七大忌讳”,年轻人也得听一听。

小时候,每到夜幕降临,妈妈总是会在院子里一遍遍呼喊我的名字,提醒我别玩得太晚,得赶紧回家。如今她年纪大了,轮到我们出去忙碌时,她也依然不忘叮嘱:“天黑了一个人出门可得小心啊。”老人说得没错,夜黑风高,走夜路的安全隐患远比白天要多。毕竟现在虽然路灯多,但难免有监控覆盖不到、光线不足的角落,给心怀不轨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尤其是女性和身体较为虚弱的朋友,尽量结伴而行,提高安全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老父亲总爱在晚饭后到村里遛弯,虽然身板硬朗,但他总会在夜幕降临时告诫我:“走远路可别徒步,夜里黑灯瞎火的,容易滑倒。”可不是嘛,比起白天,夜晚的温度要低上不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地面上说不定会结一层薄冰,特别滑。老年人的骨质脆,腿脚不利索,一个不留神摔倒可就麻烦大了。不光是老年人,年轻人也需注意,穿着舒适的防滑鞋,尽量减少在夜晚远行的风险。有条件的话,晚上出行最好还是开车或者打个车,方便又安全。

每到深秋初冬,家里的老人们就会翻箱倒柜找出厚重的棉衣棉裤,非要逼着你穿上不可。一开始嫌弃老观念太古板,非要逞强说:“年轻火力旺,不冷。”但爷爷总是一本正经地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还特地强调了:“夜里出门更不能轻装,这夜里风邪,一冷起来是要命的。”说得多了,也就不敢反驳了。如今回想起来,的确是那么回事,一旦到了后半夜,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要是不做好保暖,不仅容易感冒,还会引发关节痛等各种毛病。所以啊,老人说得没错,保暖的衣物可得随时备着,不能仗着年轻就不当回事。

小时候被父亲批评了,经常哭着跑出家门,外婆就会出来找我,然后苦口婆心地劝说:“夜里出门切忌带着情绪,怒气伤肝,焦虑伤神。”起初不以为意,直到长大后才渐渐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夜间人体新陈代谢放缓,如果带着怒气或焦虑出门,可能会加剧情绪波动,引起失眠、头痛等症状。加上夜里本就容易思绪万千,所以出门前保持好心情真的很重要。听听舒缓的音乐,放松放松心情,平心静气,也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每次和爸爸小酌几杯后,他都会用那略显沙哑的嗓音提醒我:“喝了酒千万别夜行,夜里的路可不比白天。”老话说得好,“酒壮怂人胆”,喝酒后人容易兴奋,行动也不如白天那般灵活,更容易摔倒或是做出危险的举动。记得那年冬夜,一个同事喝醉酒回家,不慎跌入路旁的池塘,要不是及时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喝酒伤身,夜晚更甚,喝了酒,还是得找地方歇一歇,等酒醒了再行动。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外婆有个习惯,夜里看到陌生人在村口徘徊,总是有多远躲多远,还要拉着我说:“陌生的人啊,特别是夜里出现,能避多远就避多远。”老辈人的眼光犀利,总是能察觉出一些潜在的危险。尤其是在现在社会治安虽有改善,但仍不可掉以轻心。老人总是反复叮咛:“夜里千万别同情心泛滥,别人问你什么,尽量少说,保持警觉。”记得看新闻时,也经常听到类似的报道,诈骗团伙经常在夜间利用老年人的同情心实施诈骗。所以说,还是听老人的,少管闲事,多做防备,方为上策。

母亲经常告诉我:“走夜路千万别选偏僻的小路,哪怕是绕点远,也得走大马路。”道理很简单,但每次都不以为然。直到有次晚上加班,图方便走了小路,差点被抢劫,这才体会到母亲的担忧是多么深刻。夜间小路昏暗,很难预测会遇到什么情况。比起那些灯火通明的大马路,幽径的安全系数无疑要低得多。与其冒险,不如选择更明亮的道路,确保自身的安全。记得给手机充足电,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及时报警求助。

这一件件叮嘱,是长辈们历经风霜、积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夜里出门,不管多忙,都得记住这“七大忌讳”,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里人能够安心。多听一听长辈的忠告,让他们少操点心,也许这才是我们做儿女最该做的事。毕竟,我们都在一天天成长,而他们却逐渐老去,我们多一些防范,就能让他们少一些担心。

老话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得一点不假,父母的每一条叮嘱,都凝聚着对我们的爱,而我们的安全,则是他们对这个家最深的牵挂。所以啊,为了我们的平安,为了老人的放心,这些忌讳还是牢牢记在心里吧。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