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老年痛风,从补肾入手,张仲景独爱此方!
发布时间:2025-01-06 16:20 浏览量:4
中医之所以难学,就难在一个“活”字上。
同样一个方子,看似和某个病不沾边,但是用上去,偏偏就好使。
为什么?因为用得活。而活用的基础,不仅仅是对方剂本身做到精深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对所治之病症,有深刻的理解。
在这基础上,再用灵巧的思维,左右逢源,方能科学有效地活用方剂。
之前,我曾看过一个痛风老年患者,当时69岁,痛风已有7年病程。
患者双脚的跖趾关节、踝关节等,交替反复发作,犯病的时候红肿热痛,苦不堪言。
7年来,患者每次发作,都用西药控制。一开始,效果真不错,很快就能控制症状。但是后来,效果越来越不好,尤其是近些年,患者发病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生活。
就诊的三天前,患者也没有像别人一样吃了大鱼大肉这些复发,这个患者是没有什么明确诱因发作痛风,右侧第一跖趾关节再次疼痛,完全不能走路,吃西药无效。痛极无奈,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右侧第一跖趾关节和踝关节肿胀,皮色暗红,皮温不高,触痛明显。看舌脉,发现患者脉濡缓,舌苔白厚而腻,舌质也淡白。细问得知,患者常常伴随身体困重乏力现象。测血尿酸,528,超标了。
你看,这个老患者,就诊的时候,虽然关节肿痛,但是你发现没有,他没有热象。关节虽然肿,但是皮温不高。脉濡缓,苔白厚而腻,舌淡白。这一看,就不是传统的湿热所致痛风。
那他这个痛风的成因,怎么理解呢?考虑到患者的年纪,我们不难想到,他是因为脾肾两虚,导致湿浊不化。这个在慢性的,有着多年病史的老年痛风患者身上比较多见。肾主水液代谢,肾阳的蒸腾气化,是人体水液代谢的基础动力。同时,脾主运化水液。人体水液的输布和代谢,也离不开脾的功能开展。
那么,当人老了,脾肾不足,一身水液代谢失常的时候,就容易形成湿浊郁滞体内。湿浊下行,就阻滞关节,就会导致患者关节疼痛。
而这个湿浊,我们用现代眼光看,其实就是患者体内高出的血尿酸。
所以,这老患者的痛风,是脾肾不足引起的。要想治疗,就得健脾益肾。
组方: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莲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泽泻、熟附子(先煎)、桂枝、甘草。
患者服药7剂以后,疼痛明显缓解。继服14剂,所有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等,全部消失。
药后复查血尿酸,降低到298。
用药思路:
我们看此方,有比较懂中医的读者就会发现,这里有金匮肾气丸的影子。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桂枝、熟附子,这就是金匮肾气丸。
我们都知道金匮肾气丸,是补肾助阳,化生肾气最著名,最常用的良方。其中,熟地、山茱萸和山药补肾精。茯苓、丹皮和泽泻,清热祛湿而泄浊。桂枝和附子,则培补阳气。
如此,阳得阴生,化源不断,体内的湿浊之邪就有了肾阳的蒸腾,它们的化散和排泄,自然有动力了。而丹皮、泽泻和茯苓,则可以有效利湿清热,这就起到了排解湿浊的作用,可以治标。
肾补上了,脾怎么补呢?党参、白术、茯苓、扁豆、莲子、山药、薏苡仁,这就是参苓白术散。其中,党参和山药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扁豆、莲子健脾。薏苡仁,健脾利湿祛浊。如此一来,脾作为后天之本,就有了运化湿浊的力气。
等到患者的先后天之本,一起开工,运化排解湿浊,那么患者的症状自然就该消失了,血尿酸自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