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观音、妇科圣手裘笑梅老中医临床惯用秘验方(4)
发布时间:2025-01-11 08:44 浏览量:1
送子观音、妇科圣手裘笑梅老中医临床惯用秘验方(4)
10、外阴瘙痒惯用方
处方:青黛30克,鲜马齿苋120克。先将马齿苋捣烂,入青黛加麻油和匀,外涂患处。功能清热解毒,祛湿止痒。适宜于治疗外阴瘙痒症,湿症。
学习和运用体会
阴痒是一种以外阴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带下。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有许多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均可引起阴痒,其中以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外阴白斑症等为多见。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多系湿热合邪,流注下焦所致,其病变部位,多见于肝、脾二脏功能失调。正如肖慎斋云:“足厥阴经环阴器,妇人阴户为肝经之分。”《妇人良方》也认为:“妇人阴内痛痒,内热倦怠,饮食少见,此肝脾郁怒,元气亏损,湿热所致。”又说:“若阴中有虫痒痛,亦属肝木。”由是观之,脾虚生湿,肝经郁热,湿热相搏,流注下焦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和机理。此外,平时不注意卫生,感染病虫,虫蚀亦可引起阴痒。且湿热下注,为病虫生存繁殖提供有利条件,两者常互为因果。再则,肝肾不足,精气两亏,血虚生风化燥而致阴痒者,亦可见之。对于本病的治疗,此方疗效显著。《本草衍义》云:“青黛乃蓝为之。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下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热痒而痛……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时热减,痛痒皆去。”故治妇人热证之外阴瘙痒、湿疹,疗效满意。又按《原病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马齿苋辛寒,能凉血散热……捣敷则肿散、疔根拔,绞汁服则恶物当下,内外施之皆得也。由此观之,两药相配,其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非浅也。
11、宫颈糜烂惯用方
处方:地榆、黄柏各120克。将两药研细末和匀备用。用时直接将药末喷入宫颈表面,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功能清除湿热,祛除湿毒。
主治宫颈糜烂。
学习和运用体会
此方治疗宫颈糜烂,药味简单,应用方便,疗效显著,符合简便廉验要求。方中地榆性沉而涩,入下焦而除湿热;黄柏苦寒而清热解毒。药虽两味,清热祛湿解毒之力较强。
病例:朱某,29岁。诉带下颇多,有时夹有赤色,经净后5~6天即有带,外阴不痒,末次月经方净,腰有酸楚之感。脉象细滑,苔薄白腻。西医诊断为“子宫颈重度糜烂”,中医辨证为下焦湿热。用此方30天后,症状显著减轻。妇科复查,诊断为“宫颈轻度糜烂”,继用前法以奏全功。
12、加味三青饮治疗滑胎(习惯性流产)
处方:冬桑叶、熟地各30克,竹茹12克,丝瓜络炭、当归各6克,山药、杜仲、白芍各15克,菟丝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清热凉血,滋阴补肾。习惯性流产,临床上以阴虚内热型较为多见。故方用桑叶滋阴降火,能清血海之热;合竹茹清热止血凉血;丝瓜络炭既能清热,又能滋阴生津,止血安胎。三味药其色均青,入厥阴肝经,能清肝经之热,使相火静则胎安,为妇女崩中动胎之要药;熟地滋阴;山药、杜仲、菟丝子补肾;当归、白芍养阴敛阴。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补肾安胎之效。习惯性流产、胸闷,加苏梗3克,白术9克。临床屡用,效果颇著。
13、清心平肝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处方:黄连3克,麦冬、白芍、白薇、丹参各9克,龙骨15克,酸枣仁9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清心、平肝。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见轰热汗出、心烦易怒、口干、失眠、心悸心慌等。煎服汤药每日5剂,1剂煎2次,早晚温服。连续服药1个月为1疗程。
更年期综合征属心身医学范畴,其发病不但有生理因素,而且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临床许多病人常常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就会频繁发作,而且有些病人在其开始发病时常有家庭、生活或工作等因素引起情志不快或紧张等诱因。祖国医学认为,心主神明、肝主情志,心肝两脏在调节精神情志中起着主要作用,心属火、肝属木,木火之性皆易升发,汗为心液,心火内灼,迫液外泄,肝火上炎,故轰热汗出,且以上半身为主,心悸心慌、心烦易怒、失眠均为心肝火旺,扰乱神明所致。因此,导致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心悸心慌、失眠的病因病理是心肝火旺,针对这一病机及根据中医辨证,从心肝论治,以清心平肝为法,方中诸药皆入心、肝二经,能清心肝之热,养心安神柔肝、敛阴除烦止汗,验之临床每收显著疗效。
使用本方可以下列诊断依据为要点:40岁以后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出现阵发性烘热汗出,或有心烦易怒、失眠、心悸、心慌等症状;血清雌二醇(E2)水平低落,促性腺激素(FSH、CH)升高。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年龄看,处于肾气虚衰的阶段,故其发病与肾虚有关。且心、肝、肾三脏互相关联,关系密切。心肾水火相济,肝肾乙癸同源。因此,心肝火旺与肾虚有关系,本方不治肾而从心肝论治,并非舍本逐末。因为肾虚虽是本,但这是生理现象,自然规律不可逆转,只能推迟;心肝火旺虽为标,但为病理现象。因此,病本虽在肾虚,但治疗并不一定在肾,而应重在心肝,调整机体阴阳,使其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清心平肝法旨意亦在此。
病例:张某,57岁。绝经9年,病起8年。烘热汗出日10余次,以上半身为主。伴有心烦易怒、急躁、口苦、口干、心悸、舌淡脉弦。曾在外院服中药2月无效,于1987年9月来我院专科门诊,治以清心平肝。
处方:黄连3克,麦冬、白芍、白薇、丹皮、栀子、生甘草各9克。服药7剂,心烦好转,烘热汗出由10余次/日减少到3次/日。原方续进14剂,烘热汗出白天已除,夜间尚有3~4次。再以原方更进7剂,烘热汗出偶见于晨间,其余诸症悉除。
14、芎归汤治疗胎漏(先兆流产)
处方:当归、黄芪各9克,川芎1.2克,党参12克,参三七粉末1.2克(吞服)。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补气摄血,散瘀生新。妊娠跌扑闪挫,有伤胎元。付青主说:“妊妇有失足跌损致伤的胎元,必以补气血,而少佐以行气祛痰之品,则瘀散胎安矣。”本方即是宗付氏之说而制订的。方用党参、黄芪益气;当归养血以保胎元;合少量川芎引血中之气;配三七祛瘀止痛。是方寓通于补,既能和营活血治疗胎伤,又能益气养血以保胎。此方之妙,在于治伤而中不损胎元,补气血而不瘀滞,故无通利之害,亦愈跌闪之伤,诚为两全之良方。主治妊娠跌扑、闪挫伤胎。证见阴道出血,腰疼胀下坠等证。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一般服3剂即诸证消失,胎安而愈。
15、三黄忍冬藤汤治疗月经不调
处方:黄连4.5克,黄芩、黄柏各9克,忍冬藤15克,贯众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清热,凉血,止血。血得热则行,遇寒则止。阳热过亢,迫血妄行,引起月经失调,先期而至,量多甚或崩漏。临症治疗,宜于清热以止血。故方用三黄清泻三焦之火,使阳热得泄,血不受迫,自不妄行;辅以忍冬藤、贯众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止血之效。用治因“血热妄行”而致的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漏之实证,效果颇佳。主治月经先期(血热)、量多或崩漏。
加减:头晕涨,加煅牡蛎30克;小腹胀,加香附炭9克;量多或崩漏,方中黄芩、黄柏、贯众制成炭,并选加丹皮炭、荆芥炭、椿根皮、石榴皮。屡用特效。
16、理气逐瘀消脂汤治疗子宫肌瘤
处方:炒当归、赤芍各9克,川芎3克,橘红、姜半夏各6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玄参、浙贝、炒川断各9克,炒枳壳6克,失笑散(包)12克,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莪术6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活血祛瘀,理气消脂。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方中橘红、甘草、半夏(二陈汤去茯苓)、香附、山楂等理气化痰消脂;当归、川芎、赤芍、莪术、玄参、贝母、牡蛎、失笑散活血祛瘀、消症止痛;其中白花蛇舌草一味消肌瘤,虽苦寒而无伤胃之弊。全方活血祛瘀、理气化痰、消症止痛。脾气顺痰化、瘀祛症消而痛止,此时再调经求子自当一举而功。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子宫肌瘤往往影响妇女的生育,导致不孕。《巢氏病源》说:“症痞之病其形冷结,若冷气入于子脏则使无子,若冷气入于胞络搏于血气,血得冷则凝,令月水不通也。”本病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如子宫增大,久不怀孕,月经不调,阴道不规则出血,痛经,腰痛等结合妇科检查、基础体温测定、内分泌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如B超、X线等作出诊断。治疗时采用扶正为先,或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并进,随症施治。本方是为证属血瘀气滞、痰湿壅滞导致不孕者所设。
病例:陶某,女,3l岁。1983年8月18日初诊。结婚5年未育,形体肥胖,月经不调已有2年,周期缩短,一月二行,色紫暗伴血块;每次经行小腹疼痛较剧,拒按。妇检:子宫增大约2月孕,宫腔9.4厘米,腔内空虚,有高低不平感,宫体前位,右侧附件触及2.3厘米×2.4厘米囊性肿块,活动差,左侧附件增厚;伴腰酸、纳差、脉弦涩、苔薄、舌边有瘀点。诊为子宫肌瘤伴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不孕。证属血瘀气滞、痰湿壅滞,治拟活血祛瘀、理气消脂。处以理气逐瘀消脂汤,方用:炒当归、赤芍、制香附、玄参、浙贝、炒川断各9克,炒枳壳、橘红、姜半夏、生山楂、莪术各6克,牡蛎(先煎)、白花蛇舌草、失笑散(包)各12克,川芍、炙甘草各3克,5剂。
9月20日复诊:上药服后腹痛减轻,近来带下量多、色微黄,无气味。治拟原法佐以清肝止带:炒当归、焦白芍、车前草、椿根皮、白槿花、红藤、玄参、浙贝、炒白术各9克,炒怀山药、白花蛇舌草、炒芡实各12克,柴胡6克,川柏3克,4剂。
11月21日再诊:药后带止,经期渐准,量尚可,稍有小腹胀痛。仍以初诊方加减:炒当归、焦白芍、炒川楝子、炒延胡索、制香附、玄参、浙贝母各9克,白花蛇舌草、牡蛎(先煎)各12克,炒枳壳、姜半夏、橘红各6克,川芎、甘草各3克。7剂。上方续服20余剂后腹痛减,证情稳定。经妇检宫体前位。正常大小,动可。B超检查:子宫肌瘤、囊肿均消失。
后改服调经种子方数月至1984年6月25日来复诊,已孕五旬半,遂服保胎方届期而产。该例患者既有肌瘤又有内异,且年龄已大,久不怀孕,病情较为复杂,由于形体胖,素体痰盛,血瘀气滞,痰湿壅滞,痰瘀互相停滞经脉久而成症,阻滞冲任,胞脉闭塞,精卵无以相交故而不孕。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