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最容易陷入的三种误区

发布时间:2025-01-14 09:06  浏览量:13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 。在面对帕金森病时,患者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以下是帕金森患者容易陷入的三种误区:

误区一:症状缓解就擅自减药或停药

许多帕金森患者在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发现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就认为自己的病情已经好转,从而擅自减少药物剂量或者干脆停药。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帕金森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治疗,主要目的都是控制症状。西药在改善运动症状方面效果较为迅速和明显,而中药则在整体调理、改善体质以及缓解部分非运动症状上具有独特优势。例如一些中药可以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对于因帕金森病导致的便秘、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一旦突然减药或停药,病情很容易出现反弹,症状可能会迅速加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运动障碍加重、精神症状等。而且,反复的病情波动还会使后续的治疗难度增加。患者应该明白,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是维持病情稳定的关键,切不可因一时症状改善就自行改变用药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时,更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误区二:只关注运动症状,忽视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不仅仅局限于手抖、行动迟缓等运动方面。患者还可能出现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失眠、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然而,很多患者往往只关注自己运动能力的变化,而忽略了这些非运动症状。

中药在治疗非运动症状上有着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像是对于便秘,中医可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润肠通便、健脾理气等治法,运用麻子仁丸、六君子汤等方剂进行加减治疗,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对于失眠、抑郁等精神症状,中药可起到养心安神、疏肝理气的作用,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这些非运动症状同样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注,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甚至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所以,患者和家属都要重视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一旦发现有相关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综合治疗,将中药合理地融入治疗方案中。

误区三:过度依赖药物,不注重康复锻炼

有些帕金森患者认为只要按时服用药物就能控制病情,从而忽视了康复锻炼的重要性。虽然药物治疗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康复锻炼同样不可或缺。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还能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期坚持康复锻炼,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中药配合康复锻炼,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中药调理身体机能,为康复锻炼提供更好的身体基础,使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更有精力,也能更好地耐受锻炼强度。同时,康复锻炼又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中药的治疗效果。比如,简单的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都对帕金森患者有很大益处。如果患者只是过度依赖药物,而不进行康复锻炼,随着病情发展,身体功能会逐渐衰退,药物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