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得心脑血管病?医生坦言:主要是4大原因所致
发布时间:2025-01-14 12:55 浏览量:1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开始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过疑问,说起来,心脑血管病在老年人中确实是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无论是在医院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听到不少这样的病例。
在我多年医院工作经验中,经常遇到一些老年朋友,他们的健康状况逐渐下滑,心脑血管疾病成了其中一个突出的健康问题。
看着他们从症状到治疗,我发现,老年人得心脑血管病,主要不是因为“老”本身,而是由于一些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他们的血管健康受到了损害。
而这些影响,可能正是很多人不太注意的细节。
这其中,最常见的有4大原因,它们看似不起眼,但却悄悄地影响着老年人心脑血管的健康。
很多人都知道,炎症是身体防御的一部分,但你知道慢性低度炎症有多可怕吗?
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这种慢性炎症就变得越来越危险,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悄无声息地对心脑血管造成损害。
每次看到老年患者因为慢性炎症引发的心脑血管问题,我都不禁感叹,身体的免疫系统原本该保护我们,却变成了加速我们衰老的罪魁祸首。
有一位老年患者,常年抱怨自己手脚发麻、头晕,而且越来越严重。
去医院做了检查,才发现她患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源,居然是她体内的慢性低度炎症引发的。
她长期感冒、牙齿问题没有及时处理、甚至小小的伤口都没留意过度感染,慢慢积累下来的炎症,最后通过血液流向全身,逐步影响了她的心脑血管。
你可能会想,年纪大了,身体各种小毛病难免,但慢性炎症这种无形的“火种”,如果长期未能解决,就可能是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病的导火索。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我见过不少年纪大的人,有些看起来身体健康,可是做起来常规体检时,他们血液中的炎症标志物却常常不正常。
慢性炎症不止会导致血管壁的损伤,还会加速动脉硬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这些,都是心脑血管病的“温床”。
老年人的心脑血管问题,很多情况下并非因为剧烈运动引发,而恰恰是因为缺乏运动,过度的“静止”才是罪魁祸首。
你可能会问,难道动得少就会得心脑血管病?是的,长期不活动,身体的循环系统就像一台机器,没有得到应有的润滑。
长时间的静态生活,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液中可能堆积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最终形成动脉硬化,而这些,都可能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线。
有一位退休后的老年患者,每天就是坐着、躺着,除了吃饭就是看电视,最初他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逐渐开始感到头晕、胸闷,心脏也有点不舒服。
来医院检查后,我告诉他,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心脏病和脑血管堵塞现象,而这与他长时间坐着不动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你可能觉得,没运动怎么可能得病呢?其实,正是因为没有运动,血液就没有足够的流动性和张力,脂肪在血管内累积、血液黏稠,心脑血管病自然也就找上门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老年朋友往往认为,年纪大了,不适合剧烈运动。
其实,这种认知并不完全正确,即使是适当的散步、伸展运动,也能大大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中的“垃圾”。
我在医院里遇到不少患者,尤其是退休后的老人,身心上有了明显的健康下降,他们往往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
长期下去,这种“静止”状态,逐渐就成了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温床”。
说到心脑血管病,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会是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但你知道吗?更隐形的“敌人”往往来自食盐,特别是那些老年人的日常饮食里,那些看似无害的调味品。
盐,尤其是过多摄入的盐,会导致身体水分滞留、血液粘稠,长此以往,便可能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进一步加剧心脑血管的压力。
有一个退休老患者,他平时爱吃咸菜、酱油、泡菜,尤其是盐分的摄入量很大。
起初,他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不适,但年纪大了之后,突然感到自己的血压飙升,心脏也开始感到不适。
做了相关检查之后,有医生表示他的血压已经到了高血压的边缘,而且他的动脉硬化现象也比较严重,而这些,都与他日常饮食中盐分的过量摄入密切相关。
医生提醒他,盐是一个“隐形的杀手”,它的危害并不像你看到的那么直白,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来说,它无疑是一个隐形的高压锅。
这个问题其实比大家想象的更严重,很多老年人的饮食中,盐和调味料的摄入量是高得惊人的。加上有些人已经习惯了吃重口味的食物,对盐的依赖越来越大。
盐的过度摄入,不仅仅是引发高血压,它还会让血液中的钠、钾比例失调,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容易引发心脑血管问题,控制盐的摄入,才是保护血管健康的关键之一。
情绪,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因素,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年纪的增长,很多老年人情绪波动变得更加剧烈,焦虑、抑郁,甚至小小的事也会让他们生气或者心烦。
这种情绪波动,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严重影响到心脑血管的健康,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导致体内的应激激素分泌过多,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问题。
尤其是当情绪过度激动时,血压会快速升高,心脏也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我接诊过一位退休的患者,他平时情绪波动大,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且情绪不容易平复。
结果,这种情绪波动加重了他原本已有的心脏病状况。
我告诉他,长期积压的负面情绪,不仅会让血压升高,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加剧心脑血管问题的发生。
很多老年人以为,年纪大了,情绪不再那么重要,但其实,正是情绪波动带来的生理影响,才是加速心脑血管衰退的一个“隐形杀手”。
老年人得心脑血管病的原因,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我们习惯性忽略的小细节。
这些因素虽然不起眼,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加剧心脑血管的压力。
只有真正理解并改变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心脑血管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钟景阳.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J].人人健康,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