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坚持跑步,是养生还是养病?

发布时间:2025-01-17 11:07  浏览量: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关注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活力。跑步作为一种简便易行且门槛较低的锻炼项目随之流行起来,成为许多老年人视为保持健康的有效运动方式。

然而,一直以来,对待老年人坚持跑步都是两种不同的对立声音。一种是老年人从事跑步这种剧烈运动是折寿,心脏无法承受、关节磨损、容易猝死等;另一种则是老年人坚持跑步好处多多,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维持健康体重、提高骨密度和延缓衰老等。

那么,老年人坚持跑步,到底是养生还是养病呢?其实,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用“是”或“不是”来回答。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健康至关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

跑步是一项全身心的有氧运动‌,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减低骨质增生、改善关节灵活性‌、增加心脏的耗氧量、提升心肺耐力,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等益处。

根据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刊登在《心血管病研究进展》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坚持每周跑步两小时,持续40年寿命可增长2-3年,因此坚持长期跑步对于延长寿命是有一定帮助的。研究还发现,每周累计跑步3次以上的中年人,患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明显低于不运动的人群。同时,患癌风险也会显著下降。

由此看来,老年人坚持跑步,对健康是有益的,那种把跑步视为养病的观点只能说是因噎废食的错误逻辑。

诚然,器满则倾,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跑步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肌肉力量和耐力会逐渐减弱,这是自然规律,过度跑步或不正确的跑步方式容易导致骨骼肌机能下降、物质代谢改变以及肌肉超微结构方面的损伤。同时,过度跑步还可能引发运动性贫血、肾脏功能和神经系统损伤等。但是,如果建立科学的认知、掌握科学的方法技巧,就能有效避免身体损伤,反而会让身体受益。因此,老年人跑步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量力而行。跑步是一项高强度、高冲击性的有氧运动,靠的是长期的坚持和积累,老年人在跑步时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量力而行,避免过量导致身体负荷过重。如果患有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病症,要谨慎选择跑步作为锻炼方式,或结合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

第二,养身慢跑。慢跑可以有效降低运动强度,变高强度为中等强度,通过放慢节奏和缩小步幅,以及把控好距离长度,完成每次跑步过程。慢跑时躯干要挺直、双臂约成90度弯曲自然摆动、呼吸深长且保持节奏。

‌第三,心率监测‌。心率是评估运动强度和效果的核心指标,关注心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运动强度是否适宜,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在跑步时佩戴心率监测设备,合理利用心率数据进行训练,才是真正的科学跑步。对于老年人而言,心率的最高安全标准一般不应超过最大心率的80%。

第四,定期体检。建议老年人在跑步前要进行全面的体检,特别是心脏、下肢关节和呼吸系统等。如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老年人,一定要根据体检结果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自身情况是否适合跑步。切不可盲目自信,导致身体损伤,结果本末倒置。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