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力荐!这2种老年健身操助力脑血栓康复
发布时间:2025-01-20 16:57 浏览量:16
脑血栓,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它不仅可能导致肢体偏瘫、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后遗症,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在脑血栓的康复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健身操,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促进脑血栓患者恢复的得力助手。健身操通过有节奏的肢体运动,能够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长期坚持锻炼,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供血,帮助受损的神经细胞逐渐恢复功能,从而缓解脑血栓带来的各种症状。
这套手保健操专为心脑血管病患者设计,共包含五个动作,只需五分钟就能完成一次练习,非常适合老年患者日常锻炼。
双手搓动:双手手掌相对合起,快速搓动,让手指指尖从另一只手的手掌下端一直搓到中指第二关节处,然后回头,每一个来回计一次,共搓 36 次。这个动作通过摩擦生热,能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刺激手部众多穴位,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手指撑顶:双手五指尽量分开,指尖逐个相对,指尖相合,手掌分开,然后用力开始撑顶,一共做 36 次。此动作有助于锻炼手指关节的灵活性,增强手部肌肉力量,同时刺激手部经络,改善身体的经络气血流通。穴位对指:左手摊平手掌,右手握拳,将左手中指对准右手拳头上的后溪穴,中指与穴位之间保持 5 - 10 厘米的距离,然后改换为左手握拳,右手摊掌,关键在于交换速度要快,交换做 36 次。后溪穴是小肠经上的重要穴位,刺激该穴位对改善颈部、肩部和脑部的血液循环有帮助,能缓解因脑血栓引起的头晕、颈部不适等症状。合谷穴按捏: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右手合谷穴(虎口附近),用力按捏,然后换手,共做 36 次。合谷穴是人体保健大穴,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等功效,按捏合谷穴能促进面部和头部的血液循环,对改善脑血栓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和脑部供血有积极作用。手指伸展:将五指尽量分开伸直,然后慢慢将大拇指弯下,尽量伸向小拇指,过程中要注意其余四指不能弯曲,一共做 36 次。这一动作可以拉伸手部肌肉和韧带,增强手部的柔韧性,同时也能刺激手部的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日常简单保健动作除了专门的手保健操,还有一些日常简单的保健动作,也对脑血栓恢复大有益处。
转手腕:自然站立,双手攥成拳状,一起转动手腕,先向内侧转一会,再向外侧转一会,共转动五分钟,注意动作幅度要大一点。在我们的手臂上分布着人体六条重要的经络,转动手腕可以刺激这些经络,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改善脑部供血情况,缓解因脑血栓导致的手部麻木、无力等症状 。转脖子: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头部缓慢地进行前后俯仰、左右转动、左右侧屈动作。前俯时尽力低头,让下颏向胸部贴近;后仰时慢慢抬头望天,然后逐渐将胸部一并挺起;头转向左右时,以轻松、自然、不过度牵拉颈肌为限;左右侧屈时注意不要强求耳朵贴近肩部。每个动作转动到停止位后,保持静止的时间控制在三十秒之内 。转脖子能促进颈部血液循环,为大脑提供更充足的血液供应,还能锻炼颈部肌肉,增强颈椎稳定性,但要注意动作不可过于剧烈或频繁,以免损伤颈部组织。踮脚尖: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脚后跟离地面约 1 厘米,然后用力着地,1 秒钟内不得多于 1 次,30 次为 1 组,每次锻炼 1 - 2 分钟,每天重复 3 - 5 次 。踮脚尖时,小腿肌肉收缩,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在下肢的淤积,同时这种收缩和放松的过程还能刺激血管壁,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对脑血栓患者的身体恢复有积极意义。倒着走:选择安全、平坦的场地,如公园的步行道。倒着走时,身体要保持正直,双手自然摆动,步幅适中,速度不宜过快。倒着走能锻炼到平时较少使用的肌肉群,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帮助改善脑部供血,缓解脑血栓带来的不适 。在进行健身操锻炼时,一定要格外注意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和频率,切不可操之过急。运动强度过大或频率过高,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反而可能让身体过度劳累,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发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和运动后的拉伸放松也不可或缺。热身能够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得到充分准备,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拉伸放松则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身体的恢复。
通过以上这些简单而有效的健身操锻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力脑血栓患者的身体恢复。不过,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锻炼过程中,务必紧密结合自身状况,适时调整锻炼方式和强度。同时,康复之路漫漫,贵在坚持,只要患者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一定能够离健康越来越近,逐步恢复往日的生活活力。
- 上一篇:北碚区第二十六届运动会亮点频现
- 下一篇:老年人警醒,踏入这两误区,老年时光将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