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要“养”不要“治”懂吗?

发布时间:2025-01-26 11:29  浏览量:12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老年时才需关心血管健康,但事实上,血管斑块的增长从30岁后便开始加速。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不健康、运动缺乏,都在无形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伤。专家建议,应尽早养护血管,而非等到老年时再治疗。

35岁的齐皓在策划公司担任副总,事业有成,但代价是频繁出差、熬夜工作,常靠抽烟提神,饮食作息不规律。尽管年轻且体检无异常,他偶尔的胸闷、乏力也未引起重视。直到某天因天气转凉突发急性心梗,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幸亏抢救及时,他得以脱险。

如今,许多中青年人像齐皓一样,外表看似精力充沛,实则血管已悄然老化,弹性减弱,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皮肤下布满血管,好的血管充满活力,口径大,管壁光滑柔软,输送血液能力强。但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血管内壁沉积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垢”,形成斑块,阻碍血液流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以下12项中,符合1-4项说明血管年龄尚年轻;5-7项提示血管年龄超生理年龄10岁以上;8-12项则表明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20岁以上,患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风险增大:

1. 情绪压抑,过于较真。

2. 嗜吃方便面、饼干、点心,偏食肉类。

3. 不愿运动。

4. 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年龄超过400。

5. 爬楼梯时胸痛。

6. 手脚发凉。

7. 有麻木感。

8. 忘性大,常丢三落四。

9. 血压升高。

10. 胆固醇或血糖升高。

11. (此处原文遗漏第11项,但不影响整体理解)

12. 直系亲属中有人死于冠心病或中风。

不良饮食习惯,如常在外应酬、摄入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易堵塞血管。而昼夜颠倒、熬夜则打乱血管生物钟,增加心脏病风险。因此,应调整生活方式,关爱血管健康。

3、如果一天抽两包烟,血管容易受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纪蔚指出,吸烟是损害血管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使身体素质再好,每天抽两包烟也会给血管带来毒素,使其逐渐脆弱。研究表明,每天吸烟超过20支,冠心病风险会增加2-3倍。熬夜时吸烟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8倍以上。

4、运动不足会导致血管内垃圾堆积。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符伟国教授表示,下肢血管健康常被忽视,但下肢血管有问题时,出现心脏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微循环,减少血管内的垃圾堆积,避免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长期不运动会增加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风险,影响毛细血管供血。

5、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对心脑血管造成损害。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高血糖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为了保养血管,专家们建议:

• 多吃山楂、燕麦、黑木耳等食物,以及醋,可以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弹性。

• 含鱼油多的食品、富含精氨酸的食物以及富含叶酸的食物都有助于保护血管。

• 多摄入天然抗凝与降脂食物,如黑木耳、大蒜、洋葱等,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

• 饭前适度运动可以提高血管“年轻化”程度,防止变老。

• 黑巧克力和绿茶等饮品中的成分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 做“血管体操”,如冷热水交替淋浴和大步快走,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