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以后,静养和运动哪个更长寿?一位医生说出了真相,快都看看

发布时间:2025-01-26 15:58  浏览量:14

人老以后,静养和运动哪个更长寿?一位医生说出了真相,快都看看。

60 岁的吴大爷,五年前体检发现右膝患有关节炎,彼时身体无大碍,热爱跑步的他想借跑步改善病症,于是一直坚持。但随着时间推移,膝盖疼痛频发,后期膝关节肿大变形,连正常走路都困难。吴大爷满心疑惑,老年人锻炼不是好事吗,为何自己落得这般下场?

与之不同,同龄的张大爷不爱运动,常去公园静坐,饮食清淡,身体却很健康,没什么常见老年病痛。

这就引出一个争议:对 65 岁后的老年人,长期静养还是天天锻炼更养生?

有人觉得该静养,老年人多有 “三高”、心血管病、骨质疏松等,运动易伤身体,静养能使心情平和、益寿延年。也有人信奉 “生命在于运动”,认为运动可强身、改善 “三高”,即便年老也不能停。

实际上,双方都有道理。先看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确有依据,运动对预防疾病好处超 50 种。以心脏疾病为例,心脏正常运转需肌肉与营养支持,规律运动可强壮心脏肌肉,增强泵血功能,让心脏更健康,预防心脏疾病。运动还能加速新陈代谢,燃烧脂肪,预防因脂肪过多引发的心脏问题,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有预防效果,运动时细胞活跃,能调节血糖。

再看静养,有人认为安静状态下细胞分裂减缓,可延长细胞存活时间,达到养生目的。现代医学也表明,静止时身体器官、细胞更平静缓和。

但最适合老人的是动静结合。要注意,静养不是静坐,老人腿脚不便就不愿动,长期如此会加重老化、骨质疏松。真正的静养是保持良好作息,早睡早起,养养花、练练书法绘画,修身养性、放松心情,同时结合散步、太极拳等缓和运动,依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开始累就少运动会儿,之后慢慢增加时长。

除此之外,老人养生做好两件事很关键。

一是健康饮食。

50 岁左右身体机能衰退,虽无法阻止老化,但可调整生活习惯延缓,饮食很重要。食物提供营养,很多老人退休后被保健品包围,其实中老年人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为主,如补蛋白多吃鸡蛋、鱼虾、瘦肉,补维生素从蔬菜水果中摄取,而非靠药。饮食要适量,吃多加重脏器负担,日常食物多样、营养够就行,别过量。像维生素 C,过量服用或多吃富含维 C 水果,肾脏代谢负担重,还可能升血糖。中老年人不少病是吃出来的,要根据身体选合适食物,有虚寒体质老人秋天吃两个梨就拉肚子,高脂肪肉类也尽量少吃。

二是保持心情舒畅。

心态对长寿至关重要,国学大师季羡林被问长寿秘诀,说从不锻炼、想吃啥吃啥,虽有医疗条件加持,但好心态不可或缺,若无乐观心态,晚年难从容面对波折。村里弟兄三人,老大老二身体好却性格急躁、易生气,五六十岁先后因中风、癌症离世;老三自幼多病却心态好,顽强与病魔斗争,病情没恶化,一直好好活着。可见,人哪怕有病,心态好就能带病延年,盲目锻炼并非长寿关键,动静结合、健康饮食、心情舒畅,才是老年养生正途。

与朋友们共勉。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并且让你深有感触,希望您能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后,期待与你的互动。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