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来临,看睡觉就知?痴呆症患者,晚上睡觉一般有这7个表现

发布时间:2025-02-06 18:15  浏览量:11

“睡觉不好,脑子会坏?”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夸张?很多人以为,痴呆症是老年人才需要担心的事,认为只要平时多动脑、吃点补脑的食物,就能远离它。

但事实可能让你大吃一惊——痴呆症的早期信号,竟然藏在“睡眠”里!

你有没有发现,家里的长辈最近睡觉越来越不对劲? 不是半夜醒来不知所措,就是梦话连篇,甚至在床上“打拳踢腿”。

有人觉得这只是“年纪大了”导致的正常现象,但科学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睡眠表现,可能是大脑正在发生病变的征兆。

如果你以为痴呆症只是“忘东忘西”,那么你可能低估了它的复杂性。大脑退化的早期,最先受到影响的,往往不是记忆,而是睡眠机制。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睡觉”来揭开痴呆症的神秘面纱,看看夜晚的7个异常表现,是否已经悄悄向你或你的家人发出警告。

“我妈以前一觉睡到天亮,现在半夜总会醒来,天不亮就起床。” 这种情况在老年人群体中相当常见。

科学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早期,患者的生物钟会逐渐紊乱,导致睡眠片段化,夜间频繁醒来。

大脑中的褪黑素分泌减少,让他们难以维持深度睡眠,导致白天昏昏沉沉,晚上却早早醒来。

长期睡眠不足,大脑的“清道夫”——脑脊液清除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导致β淀粉样蛋白(阿尔茨海默病的罪魁祸首)堆积,加速神经退化。 也就是说,睡不好,反过来会让痴呆症进展得更快!

“爷爷以前睡觉很安静,现在睡觉时经常挥手踢腿,甚至会大声喊叫。”

这可能是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一种与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密切相关的睡眠问题。正常情况下,人在做梦时,身体是“锁定”状态,不会随梦境动作。

但如果大脑抑制机制出现问题,患者可能会在梦里“打架”,现实中也跟着踢腿挥拳。

研究显示,约50%的RBD患者在10-15年后会发展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等。因此,如果家里老人睡觉时频繁“做动作”,千万别忽视!

“一坐下就打瞌睡,叫醒后一会儿又睡着了。”这不仅仅是“年纪大了容易困”,而是大脑清除废物的能力下降,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影响到脑部的觉醒系统。

《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研究发现,白天过度嗜睡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3倍。

如果一个人晚上睡得还算正常,但白天依旧困倦,很可能是大脑已经受损的信号。

“爷爷白天昏昏沉沉,可一到晚上就特别精神,甚至半夜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这被称为“日落综合征”,是痴呆症患者常见的表现。

大脑的生物钟控制中枢——下丘脑受损后,身体无法正常调节昼夜节律,导致昼夜颠倒

更糟糕的是,这种情况会让患者的焦虑、幻觉、妄想等症状加重,甚至可能在夜间走失,增加跌倒风险。

如果发现家中老人晚上越来越精神,白天却无精打采,可能需要尽早就医检查。

“奶奶半夜起床穿衣服,说要回老家,拦都拦不住。”痴呆症患者的空间感和方向感下降,夜间游走是典型症状之一

他们可能在半夜起床,试图寻找“熟悉的地方”,但实际上只是大脑错误地处理了现实信息。

据统计,约60%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在某个阶段出现夜间游走,这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带来走失、跌倒、受伤等安全隐患。

“最近我爸总是说梦见自己掉进深坑里,醒来后还特别害怕。”噩梦增多,可能与大脑边缘系统(负责情绪和记忆的区域)受损有关。

英国《脑神经病学期刊》研究发现,频繁做噩梦的人,未来10年内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1.5倍

如果一个人以前很少做噩梦,但最近开始频繁经历恐怖梦境,并且情绪波动较大,可能需要关注大脑健康。

“最近外公晚上总是突然惊醒,说看到屋子里有人。”夜间幻觉是路易体痴呆患者的典型表现,他们可能看到不存在的影像,甚至与“幻觉中的人”对话。

这与大脑中异常蛋白——路易小体沉积有关,会影响视觉处理区域,导致患者在睡眠中产生逼真的幻觉。

如果家中老人经常在夜里“看到不存在的人或物”,可能要警惕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性。

痴呆症的早期信号,可能比你想象的更隐蔽。当一个人的睡眠习惯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出现频繁夜醒、梦境过于活跃、昼夜颠倒、夜间游走等情况,可能意味着大脑正在悄悄发生病变。

那么,从今天开始,你愿意多关注家人或者自己的睡眠状况,给大脑一个提前防护的机会吗?

参考文献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国睡眠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

《脑神经病学期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