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40%老年痴呆症在中国!医生指出“罪魁祸首”,竟是这3个习惯

发布时间:2025-02-06 20:31  浏览量:17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追梦人

编辑 |追梦人

●—≺ 前言 ≻—●

你可曾留意身边那些渐渐变得健忘、语无伦次的老人?他们究竟怎么了?

当医生揭开老年痴呆的神秘面纱,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全球40%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竟然在中国!面对这个"沉默的流行病",我们是否真的无能为力?

医生提醒,生活中三个看似普通的习惯,正是导致老年痴呆的最大诱因,这三个习惯到底是什么?

●—≺ 当"老年痴呆"悄悄来敲门 ≻—●

当人到中年,正值事业家庭两繁忙之际,谁曾想过"老年痴呆"这个词会与自己擦肩而过?

45岁的吴阿姨,在保洁公司上班,以前的她做事利索、说话利索,可最近半年,她却频频出错、忘东忘西。

先是做饭时盐放多放少,再是聊天时语无伦次,甚至连最亲近的家人也认不出了。

吴阿姨的遭遇绝非个例,数据显示全球5500万老年痴呆患者中,中国就占了40%,高达1500万之多!

面对如此沉重的数字,每一个看似健康的中年人都不禁打了个寒颤,老年痴呆这个曾经被认为遥不可及的"老年病",为何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 揭开老年痴呆的“真面目” ≻—●

老年痴呆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其实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另一个名字。

它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程一般在10年以上。

起初患者只是偶尔健忘、难以集中注意力,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他们的记忆力、语言能力、判断力、执行力等认知功能会逐渐衰退,日常生活越来越难以自理。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来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困扰,他们可能会频频忘记关掉电视、锁好门窗。

和人聊天时,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面对家人,也可能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名字。

渐渐地连穿衣、吃饭这样简单的事都可能需要旁人的悉心照料,而这往往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更可怕的是,老年痴呆不仅夺走了患者的记忆,也剥夺了他们的自我。曾经意气风发的父亲、操持家务的母亲,可能终日呆坐在窗前,目光呆滞表情茫然。

他们渐渐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忘记了亲朋好友,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谁,这种"失去自我"的痛苦,常常比生理上的不适更加难以承受。

面对老年痴呆的种种"症状",我们真的了解这个疾病的本质吗?它的病因是否有迹可循?

●—≺ 探寻老年痴呆的“罪魁祸首” ≻—●

老年痴呆究竟是怎么"找上门"的?

有人说,这就是衰老的必经之路,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也有人认为,得了痴呆就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是祖上积德不够的表现。

当我们以科学的眼光审视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不得不提的是遗传因素的作用,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如载脂蛋白E4等。

如果父母有这些基因突变,子女患病的概率也会相应升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遗传只是一个"倾向",并不意味着必然发病。

就像有些人虽然有"肥胖基因",但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照样能够保持苗条身材。

除了遗传,还有哪些因素在"背后捣鬼"呢?

医学界发现脑部慢性炎症和蛋白质异常沉积,是导致脑神经元受损的"内因"。

在衰老过程中,脑内会逐渐积聚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它们堆积成斑,阻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最终导致大脑萎缩,而慢性炎症则会加速这一过程,使神经细胞"提前退休"。

不过与生俱来的"内因"并非不可改变,生活方式的选择,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加速脑部老化,也可能延缓痴呆的进程。

在日常生活中,有三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坏习惯,却是诱发老年痴呆的"罪魁祸首"。

它们隐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甚至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却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我们的大脑健康。

这三个习惯到底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一步步"偷走"我们的记忆和智慧的?

●—≺ 3个习惯正在偷走你的“脑力” ≻—●

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时刻:下班后瘫坐在沙发上,懒得动弹;一顿饭吃得清汤寡水,营养不足;独自宅在家里,不愿与人交流。

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习惯,却正在悄悄"偷走"我们的脑力,首当其冲的就是"久坐族"们的宠儿——不运动。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很多人却忽视了运动对大脑的益处,当我们坚持锻炼,无论是慢跑、游泳还是太极拳,都能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刺激脑部神经元的生长。

这就像给大脑"充电",让它保持敏捷和活力,相反如果整天懒散下来,大脑也会变得迟钝,正所谓"身体懒惰,大脑也懒惰",久而久之认知功能就会下降。

饮食过于清淡也是一个"隐形杀手",许多人为了追求健康,甚至不吃肉、蛋、奶,长期吃素。殊不知大脑是一个"能量大户",需要充足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来"滋养"。

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能提供氨基酸合成神经递质;坚果、深海鱼中的脂肪酸,对维护脑细胞膜有重要作用,如果膳食过于单一,营养跟不上,反而会加速大脑衰老。

孤单的老年生活也是一大"隐患",子女长大离家,老伴相继离世,很多老人都面临着"无人倾诉"的困境。

他们终日独坐家中,缺乏社交互动,大脑长期得不到新的刺激,久而久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会减少,认知能力也会下降。

反之如果经常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流聊天,大脑就会持续"运转",保持敏捷状态。

然而“知易行难”,如何将这些"养脑秘诀"落到实处?我们是否需要来一场全面的生活方式"大改造"?

面对老年痴呆的威胁,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 对抗老年痴呆,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

面对老年痴呆的威胁,我们是时候采取行动了,与其坐等病魔来袭,不如主动出击,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训练我们的大脑,提高它的"抵抗力"。

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对抗痴呆的第一步,要"管住嘴",让膳食更加均衡。

少吃高糖高盐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补充鱼肉蛋奶,荤素搭配营养全面,才能给大脑提供充足的"燃料"。

要"迈开腿",坚持运动,让身体动起来。

散步、慢跑、太极拳,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刺激脑部血液循环,给大脑"松松土"。

古语有云:"腿勤一时,健步百年。"坚持锻炼,就是给自己的未来投资。

要"动动脑",学习新技能,挑战自我。

学一门新的语言,尝试一项新的爱好,都能给大脑提供新的刺激,当我们不断学习,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大脑就会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变得更加灵活。

正如那位百岁钢琴家,至今仍在学习新曲挑战自我,他的秘诀就是永不停止的求知欲。

要"敞开心",广交朋友,享受社交的乐趣。

与家人聊天,与朋友相聚,参加社区活动,都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当我们敞开心扉,与人交流,大脑就会"闪闪发光"保持活力,孤独是认知的杀手,而社交则是大脑的"保护伞"。

呵护"脑力",从现在做起,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让预防痴呆成为一种自觉。

同时我们也要关爱身边的老年人,多陪伴、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晚年的温暖。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关注脑健康这个议题,只有携手并进,才能构建一个"不忘初心"的美好未来。

参考资料:

39健康网:2023-04-25,《老年痴呆的“祸根”被揪出!提醒:若有这3个习惯,劝你早点改正》

中医内科程医生(安康市中医医院肝病科医师):2025-01-23,《老年痴呆越来越多,医生坦言:3个习惯尽量改正,大脑会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