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每天早上睡懒觉的老人,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6大变化

发布时间:2025-02-23 21:20  浏览量:7

家人们,每天清晨,小区里都有一群大爷大妈,天刚蒙蒙亮就精神抖擞地在公园里打太极、跳广场舞。可也有那么些老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舒舒服服地躺着呢。家里人看着,忍不住嘟囔:“都一把年纪了,还这么爱睡懒觉。” 但你知道吗,最近的研究发现,早上多睡会儿,对老年人来说,说不定是个养生的小秘诀呢!

以前,大家都觉得 “早睡早起身体好”,好像起晚了就是不勤快,对健康也不利。可现在医学研究越来越深入,不少科学家发现,老年人适当晚起,好处多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咱就一起来看看。

大脑更清醒,记忆力更佳

咱的大脑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每天要处理数不清的信息。白天忙忙碌碌,到了晚上就该好好休息、整理 “数据” 了。睡眠质量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大脑的 “运行” 状态。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老年人来说,清晨 5 - 6 点的睡眠特别重要。在这个时间段,大脑开启了深度 “清理” 模式,会把 β 淀粉样蛋白(这可是和阿尔茨海默病紧密相关的 “坏东西”)给清除掉。要是太早醒来,大脑就来不及把这些 “垃圾” 清理干净。时间长了,大脑里的 “垃圾” 越堆越多,记忆力就会下降,得认知障碍的风险也会增加。

而且,睡眠不足还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像多巴胺、乙酰胆碱这些,它们可都是和记忆、学习能力紧密相连的。就拿北京来说,很多老人习惯天还没亮就起床去公园锻炼。要是前一天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早上大脑就会昏昏沉沉的,特别容易忘事,反应也变得迟钝。

心血管更健康,血压更平稳

老年人的血管,就像是用了很多年的旧水管,管壁慢慢变厚,里面也变得狭窄,弹性越来越差。清晨刚醒来的那两个小时,可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因为一整晚没喝水,血液变得比较黏稠,再加上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血压很容易突然升高。

英国心脏病学会的研究表明,早上 6 - 8 点,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最危险的时候。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天,天气特别冷,血管收缩得更厉害。这时候要是老人太早起床,还急急忙忙地下床活动,就很容易诱发心梗、脑卒中这些严重的疾病。

反过来,如果老人能在床上多躺一会儿,慢慢地从睡梦中清醒过来,血压的波动就会小很多,心血管系统的压力也能减轻不少。

免疫力提升,炎症减少

免疫系统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 “防卫军”,时刻保护我们不受病菌的侵害。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些 “士兵” 的战斗力也在慢慢下降。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和免疫力关系可大了,特别是清晨多睡一会儿,能让免疫细胞变得更有活力。

德国弗莱堡大学做过一个实验,让老年人每天多睡 30 - 60 分钟,结果发现,他们体内的抗炎因子水平升高了,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 6 这些慢性炎症标志物明显下降。这就意味着,老年人常见的一些慢性炎症,比如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可能因为睡眠质量提高而得到缓解。

血糖更稳定,糖尿病风险降低

睡眠和血糖代谢之间的关系,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里面提到,睡眠不足会让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就更容易波动。特别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睡眠不好,血糖就更难控制了。

在南方,很多老人早上喜欢喝粥、吃甜点。要是前一晚没睡够,第二天起床后,血糖就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但要是适当 “赖床” 一会儿,胰岛素的分泌就会更稳定,早上起床后的高血糖情况也能减少。

骨骼更强壮,跌倒风险降低

老年人的骨骼密度越来越低,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这对他们的健康可是个大威胁。但你可能想不到,睡眠质量和骨骼健康也有很大关系。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天睡眠时间不足 6 小时的老年人,骨密度下降的速度比睡眠正常的老人快 20%。这是因为在深度睡眠的时候,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和骨形成蛋白,它们就像是骨骼的 “修复师”,能让骨骼变得更强壮。

另外,要是老人早上起床太急,血压突然下降,就会觉得头晕目眩,站都站不稳,特别容易摔倒。要是能稍微晚起一点,起床的时候慢慢调整姿势,就能大大降低摔倒的可能性。

情绪更稳定,抑郁风险降低

老年人很容易因为孤独、生病这些原因,心情变得低落。睡眠不足还会让这种情况变得更严重。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指出,早上多睡一会儿,可以减少大脑里应激激素(比如皮质醇)的分泌,这样就能降低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在黑龙江、吉林这些高纬度地区,冬天白天特别短,日照时间不足,很多老人容易出现 “季节性情绪失调”。这时候,适当延长早上睡觉的时间,能增加褪黑素的分泌,帮助调节情绪,让老人的心情好起来。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