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指出:习惯睡前不喝水的老年人,不出半年,或有3大健康风险
发布时间:2025-03-09 19:03 浏览量:6
在生活中,不少老年人秉持着这样的习惯:夜幕降临,就不再碰水杯,觉得 “晚上不渴,白天再补水就行”。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正悄悄给健康埋下隐患。医生郑重提醒,长期睡前不喝水的老年人,不出半年,或面临三大健康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堪比生命的 “润滑油”,消化、排泄、营养吸收等生理活动,都离不开它的助力。夜晚,当人们进入梦乡,身体却没停下消耗水分的脚步。呼吸变得深沉,皮肤水分悄悄蒸发,老年人在睡眠中很容易出现轻微脱水。要是夜间没有适量补水,麻烦就会找上门。
人体水分平衡并非只靠白天的 “牛饮”,夜晚的水分补充同样关键。睡眠时,身体不会像白天那样,通过频繁活动来提醒你 “该喝水啦”。所以,夜间适当补水,能帮身体维持内环境稳定,避免生理功能 “乱套”。接下来,咱们一起瞧瞧睡前不喝水给老年人带来的健康危机。
加重心脏负担,威胁心脏健康
老年人身体机能渐弱,心脏维持血液循环本就压力不小。晚上休息时,若体内水分过度流失,血液就像被浓缩的糖浆,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变得不畅。研究表明,长期水分摄入不足,血液会愈发浓稠,心脏每次收缩都得使出更大劲儿。有一项针对老年人水分摄入与心脏病风险的调查,每日摄水量不足 1.5 升的老年人,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比正常饮水的老年人高出约 30%。而且,脱水引发的低血压、低血容量,也让心脏难以提供足够血流量。老年人晚上若不补充适量水分,尤其睡前,可能导致夜间血液循环障碍,加重心脏负担。长此以往,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可能缠上身,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衰。
肾脏功能衰退,排毒能力下降
睡前不喝水,肾脏在夜间排毒和排泄废物的能力也会受影响。夜间人体代谢变慢,肾脏的排毒任务却艰巨。肾脏就像身体的 “清洁工”,需要足够水分稀释体内废物,再通过尿液排出。长期脱水,肾脏过滤功能会下降,增加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老年人肾脏自我修复能力本就弱,不及时补水,会加速肾脏功能衰退。像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老年人,肾脏负担本就重,睡前不喝水更是 “雪上加霜”。一项长达 5 年的老年人健康研究显示,超过 60% 患有慢性肾病的老年人,平时睡前都不喝水。夜间睡眠时体内水分流失,加重了肾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可见,睡前适量饮水,能减轻肾脏负担,促进废物排出。
皮肤干燥无光,皱纹提前报到
水还是皮肤的 “美容师”。老年人睡前不喝水,皮肤容易干燥、弹性降低,早期皱纹也会悄悄冒头。随着年龄增长,皮肤新陈代谢变慢,水分补充成了维持皮肤健康的关键。夜间身体水分流失明显,此时不补水,皮肤就像缺水的花朵,变得干燥、缺乏光泽。研究发现,适量饮水能让皮肤保持弹性和润泽。和睡前不喝水的老年人相比,水分平衡良好的老年人皮肤更光滑,皱纹不易形成。睡前适量喝水,还能促进皮肤细胞修复,让肌肤在夜间得到更好的 “休整”。
为何老年人仍坚持睡前不喝水?
明知睡前不喝水有诸多健康风险,可不少老年人还是不改这习惯。一个重要原因,是怕夜间排尿。老年人夜间新陈代谢减慢,起夜频繁,为了睡个 “安稳觉”,干脆睡前不喝水。但这种做法得不偿失,虽减少了夜间排尿次数,却加重了心脏、肾脏等器官负担。医生建议,适量饮水对身体好处远超这点 “方便”。晚上睡前可适量喝水,别喝太多影响睡眠质量。
一般来说,睡前半小时到 1 小时,喝一杯温水,既能保证身体水分供应,又不会因饮水过多影响睡眠。那老年人该如何合理安排水分摄入呢?白天要保证充足饮水,睡前则需适量。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饮水量应按需调整。老年人群每天饮水量应在 1500 毫升以上,高温天气或运动后,水分需求会增加。晚餐后可适量饮水,但临近睡觉要避免大量饮水。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