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夜间常见的2种问题,可能是缺钙的表现,常吃3类食物能补钙
发布时间:2025-03-24 10:06 浏览量:29
“医生说要补钙,我就天天吃虾皮,没想到血压反而上去了!”刘大伯坐在医院的诊室里,一脸无奈地看着医生。前段时间,他在下雨天不慎摔倒,去医院治疗时,医生发现他有骨质疏松的情况,建议他回家后重视补钙。刘大伯一直很重视健康,出院后立刻让女儿买来几瓶钙片。偶然听说吃虾皮可以补钙,还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他便开始一日三餐都吃虾皮。然而,当他去医院复查时,发现血压比之前上升了不少。医生得知他最近每天都在吃虾皮后,哭笑不得地解释道,虾皮虽然含钙量丰富,但其内里含有的胆固醇和盐分含量也很高,长期摄入大量虾皮会导致血钠升高、水钠潴留,最终引起血压上升。听完医生的话,刘大伯赶紧把虾皮都扔了,再也不敢吃。
老年人的“骨骼危机”:骨质疏松的隐匿威胁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查出患有骨质疏松。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2.1%,65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可达到51.6%。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微结构破坏、骨量低,引起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全身性骨病。这种疾病尤其“青睐”中老年女性,就像潜伏在老年人身体里的“隐形杀手”,一旦发作,后果不堪设想。
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在椎体、髋部以及肱骨近端,其中髋部骨折最为危险。一旦发生,老年人很容易失去自理能力,死亡率也会大大增加。除了影响骨骼健康外,骨质疏松还会导致患者驼背、脊柱侧弯,继而让心肺也受到压迫,出现呼吸受限、血管变形等,对体内各脏器以及血管健康均有影响。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呢?很多因素都容易诱发骨质疏松,如体重过低、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以及性激素低下等。一些甲状腺、糖尿病等容易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也容易诱发骨质疏松。如果老年人夜间出现以下几种异样,可能是身体在提醒缺钙了:脚跟、颈椎、腰腿等部位出现疼痛;多梦、失眠、烦躁易怒。日常若出现牙齿松动、明显驼背、便秘和食欲减退等症状,也可能是身体在暗示缺钙了。
虾皮补钙?别被误导了!
很多人在发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后,第一反应就是要补钙,而虾皮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100克虾皮内的钙含量大约在991毫克,是牛奶的10倍左右。然而,日常我们一般不会大量摄入虾皮,同比换算一下所能摄入的钙质十分有限。再加上虾皮本身质地坚硬,难以被充分咀嚼,进入体内后也很难被身体吸收。而且虾皮内的钠元素含量很高,大量摄入容易导致身体钠元素超标。综合来看,虾皮并不是一个好的补钙选择。
那么,哪些食物才是真正的“补钙大王”呢?
绿叶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的补钙效果更好,因其内里含有的镁、钾等成分可促进钙质吸收。建议每人每日的蔬菜摄入量保持在500克左右为宜,就像给身体补充钙质的“绿色银行”。
牛奶及其制品:奶制品是补充钙质的很好选择,100克牛奶内的钙含量约在104毫克,因其钙磷比较为适当,很容易被身体所吸收利用。每天喝一杯牛奶,就像给骨骼注入了一股“钙质清泉”。
豆类及其制品:豆制品的钙含量也不低,以黄豆为例,100克内约含有钙质191毫克。日常想要补钙,可适当多吃一些豆类食物,就像为身体搭建了一座“钙质宝库”。
日常除了要注意多吃些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外,还要注意少吃高盐、高脂肪以及含有咖啡因的饮品,这些食物容易“偷钙”。
补钙,别只盯着钙片!
不少人听到补钙,可能第一反应就是买点钙片来吃。然而,事实上并不推荐这个做法,不同人群补钙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于老年人来说,确实有必要适量摄入添加维生素D、K的钙,这种类型的钙质不仅可以帮助补钙,还能改善肌肉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
北京协和医院于康教授提醒,一般建议晚上临睡前补钙。因为我们血液内的钙元素是平衡的,白天从食物内摄入的钙元素会从尿液内排出。而晚上本身是不进食的,第二天醒来上厕所排出的钙元素是从骨骼内释放出来进入到血液内的。在睡前吃钙片可以让血液内的钙元素增加,自然就不用动用骨骼内的钙了。
除了吃钙片外,日常还要注意做好三件事,对于补钙很有帮助:
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让骨作用增强,预防钙质流失。就像给骨骼做了一场“活力按摩”,让钙质更好地沉积。
饮食:均衡全面的营养摄入对于改善器官功能有帮助,同时要注意适当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可促进钙质的吸收。就像为身体打开了一扇“钙质吸收之门”。
睡眠:充足的睡眠对于钙质的补充也是有帮助的,注意最好不要熬夜。良好的睡眠就像给身体的“钙质工厂”提供了充足的“生产时间”。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罹患骨质疏松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该病一定是预防大于治疗的,日常要先从细节上去做出改变,守护好自己的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