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的老年人更长寿?医生直言:60岁后,体重应保持在这个范围!

发布时间:2025-03-24 10:05  浏览量:8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23年第42卷第3期:《老年人体质指数与全因死亡率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年第41卷第11期:《体重管理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影响》

老话说得好,"人老骨头轻",但这话到底是歪理还是真理?许多老年人总以为自己年纪大了,瘦一点才算健康,结果硬是把自己饿成了"人干",殊不知这样反倒可能折寿!

而有些老年人却又顶着个"富贵福"的大肚子,天天大鱼大肉不忌口,成了"行走的药罐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60岁以后,咱老年人的体重到底应该保持在什么范围才算健康?这可不是小事,直接关系到咱们能不能活得长、活得好的大问题!

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老年人的体重与寿命确实存在一定关联。中国老年医学研究院的最新报告表明,在60岁以上人群中,过瘦和过胖的老年人死亡风险均高于适中体重的老年人。

那么,老年人理想的体重范围究竟是多少?为何这个问题如此重要?本文将为大家揭开真相。

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告诉我们:"不是胖的人活得长,也不是瘦的人寿命短,而是合适的人最能享福"。这话听着像江湖偏方,实则蕴含深刻道理。

西医讲究的"体质指数"(BMI),其实也是这个理儿。

老年人的体重,尤其是60岁以后的体重变化,直接影响到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根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年的研究数据,我国老年人群体中,体重过低(BMI28)的老年人则比正常体重人群高出25%的死亡风险。

这说明什么?说明不管是太瘦还是太胖,对老年人来说都不是福气!

话说天津有位老王,74岁高龄,祖上都是短命鬼,他却活得硬朗。

邻居们都好奇他长寿的秘诀,老王挺着微微凸起的肚子说:"不胖不瘦,吃饭有个度"。老王的BMI指数保持在23左右,正好落在最适合中国老年人的BMI范围:22-24

这个范围被《中国循环杂志》2024年的研究确认为老年人死亡风险最低的体重区间。

中医讲究"不过不失"、"平衡为上"的养生之道

古人云:"肥人多痰,瘦人多火",道出了体型与体质的微妙关系。中医认为,老年人体型过瘦,常见阴血亏虚、肾精不足;而体型过胖则多为痰湿内蕴、气滞血瘀。

无论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元气的保存和生命活力的延续。

《中医杂志》近期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从中医角度看,理想的老年体质应当是"不胖不瘦、肌肉适中、形神俱健"

这与现代医学所提倡的健康老年体型不谋而合。

北京同仁堂的老中医张医生,行医四十余载,经他手治愈的老年病人无数。他常跟病人说:"老年人的身体就像一口古井,过瘦则井水见底,过胖则井壁受压,唯有适中才能源源不断。

"这番话虽带着几分江湖气,却道破了老年人体重管理的核心要义。

那么,60岁以后的老人,具体应该保持怎样的体重呢?《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最新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以中国老年人为研究对象,60岁后BMI指数应保持在22-24之间,这个范围内的死亡风险最低

换算成具体体重,比如身高165cm的老人,理想体重应在60-65公斤之间。

颇为有趣的是,这个理想体重范围与年轻人的标准(BMI 18.5-24)略有不同。老年人的理想BMI下限更高,这是因为适当的脂肪储备对老年人应对疾病和身体压力具有保护作用

正如古人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年人需要一定的"燃料储备"来维持生命活力。

中西医结合的视角下,老年人的体重管理可以更加立体和全面。西医关注BMI指数、腰围和各项生化指标,而中医则注重脏腑功能、气血平衡和五脏调和。

两者结合,方能为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陕西的李老伯今年85岁,身高172cm,体重67公斤,BMI为22.6,恰好处于最佳范围。

李老伯每天早起在公园打太极拳,午饭后小憩半小时,晚餐七分饱。他的饮食以粗粮、蔬菜为主,荤素搭配,鱼肉适量。

问及长寿秘诀,他笑呵呵地说:"吃不过量,动不过劳,心不过忧,这就是我的'三不过'。"

从中医角度来看,老年人的理想体型应当是"中庸之体"

《黄帝内经》中有云:"年过半百,气血衰退,当调其阴阳,节其劳逸。"这正是提醒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功能逐渐衰退,更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来维持阴阳平衡。

过瘦则阳盛阴虚,过胖则阴盛阳虚,唯有适中才能阴阳调和。

上海仁济医院老年科主任王医生表示,临床上最常见的情况是,很多子女看到父母年龄大了就鼓励他们"多吃点",结果导致老年人体重超标,引发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还有些老年人担心肥胖,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这两种极端都对健康不利。

要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老年人应当如何科学管理饮食和运动呢?

首先,饮食上应以"四四二"原则为指导:40%的谷物类,40%的蔬果类,20%的鱼肉蛋奶类。

每天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每公斤体重1-1.2克蛋白质),同时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摄入。

其次,运动方面应当坚持"慢、轻、持"的原则:慢指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不气喘为度;轻指选择低强度、低冲击性的运动如太极、散步、游泳等;持指持之以恒,每天坚持30-60分钟的适量运动。

第三,心态调适同样重要。中医讲"心静自然凉",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对于维持健康体重至关重要。

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作息,这些都是老年人维持理想体重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BMI指数是评估体重是否合适的常用工具,但它并不是唯一标准。老年人还应关注腰围、体脂率和肌肉量等指标。

根据《中国循环杂志》的研究,老年男性腰围应控制在90cm以下,女性应控制在85cm以下,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老祖宗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饭后适当活动确实有助于控制血糖、促进消化,对维持健康体重大有裨益。

但需要强调的是,应当是"饭后散步"而非"饭后疾走",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最后总结一下:60岁以后的老年人,理想的BMI指数应当保持在22-24之间,既不要过瘦也不要过胖。

从中医角度看,这样的体型最能保证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要达到并维持这个理想体重,需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心态的综合调理。

老年人的体重管理不是单纯的"减肥"或"增重",而是要达到一种平衡健康的状态。

正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老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本钱更应该精打细算、合理投资。毕竟,健康的晚年生活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馈赠。

保持理想体重,不仅能延年益寿,更能提高生活质量,让金色年华焕发更加绚烂的光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