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浪漫爱情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3 浏览量:11
翻阅今日头条,偶然看到一个作者发布的老片子——法国、意大利电影《孤岛奇情》,很多年前看过,依稀记得有关的剧情,遂又看了一遍,果然还是那么浪漫多情的法国喜剧之味。百度一下剧情:法国姑娘奈丽准备与当地豪门维多利奥结婚,因不能忍受脾气暴躁的未婚夫而逃婚,维多利奥闻讯追到奈丽入住的酒店。住在隔壁房间的一名法国中年男子马丁,帮助奈丽甩掉了再次追来的维多利奥,送她到机场准备飞回巴黎。奈丽因为一幅名画没能登上飞机。孤独无援情况下,通过马丁机场的朋友找到了他在一座孤岛上的住址。第二天,马丁回到孤岛,奈丽的突然出现让他倍感意外,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后来奈丽得知他原来是一名香水制造专家,为了逃避婚姻才来到这个孤岛。两个人相处中虽然麻烦不断,但身处孤岛的两个人已经悄悄地相爱了…最后虽然道路曲折,但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其实,看过很多的法国电影,特别是爱情类的法国电影。法国电影的爱情是浪漫的,看过的电影多多少少都有爱情穿插期间。法国人的爱情很纯粹,从来不夹杂任何现实的条件和世俗的利益、物质、金钱。好像有个俗语:法国人有最后一个铜板,宁愿饿着肚子,也要买朵玫瑰花送给心爱的人。浪漫之都巴黎,接受着世界的各种文化,各种文化灿烂辉煌,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着世界上的人。但是对爱情的看法和行为,却形成了统一的主流:爱你什么都可以,不爱你什么都不可以了。由此产生的法兰西玫瑰---索菲玛索美的让人疼爱,只要出场就让人的心一阵一阵的发紧,不能错过半分。性感美人---伊娃洛林的每一个形象每一个角色,都是难以忘记的美丽,魂思梦萦也只是描写了每个人感触的一部分,难及全部。在法国,爱情是至上的,爱情是男女之间必须具有的情感关系。为了爱情可以做到一切,或者放弃一切。或许法国总统萨科齐、马克龙也证明着爱情至上。在如今我们的社会,这个观念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领会?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缺一不可,爱情至上则可以让人的灵魂更纯净,可以让人具有信仰,尤其在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
法国电影的爱情是戏剧性的。也许,我们了解的法国人的爱情更多是从电影中得知。电影中的爱情,我总觉得有情人终成眷属总是比分手和爱而不得更吸引人。赞美爱情,坚信爱情,得到爱情,这一点是法国爱情电影的特点。《基督山伯爵》,《天朝王国》,《美好的一年》等等,这些经典的电影总是以喜剧结尾。每一次看了喜剧性的爱情电影,总是让我们获得美好的享受和喜悦。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借口,不去相信爱情、歌颂爱情的美好呢?当然,人生在世不可能仅仅凭借爱情去生活,就是爱情也得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爱情也需要面包的支持。你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一切,才更有可能去遇见爱情,才更有可能让爱情更持久,才能更好的去爱对方。只有学习了人家对爱情的信仰,结合我们身边的实际,才能做到学有所成,才更有意义。在目前的社会,每个人都不能超脱于现实,如果你总是奔波在挣扎的路上,就会妨碍你去追求更多的美好事物,其中就包括爱情。难道你不希望自己的爱情一定是戏剧性的一幕吗?
现在在网络的推崇下,女人间流行了一些关于感情的看法:男人的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爱情就在哪里。而且有一些故事进行佐证。简单一看很有道理,其实是一种误导,这是简单的用物质替代了感情而得出的谬论。如果花钱就能买来的爱情,那不是感情,那是一种交换。用很简单的办法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你是因为五十万而和这男人在一起,那么你遇到五百万的男人是不是马上就会改弦易帜?那么你遇到五千万的男人是不是立刻投怀送抱?那么,这样在一起的男女是因为感情而结合吗?男女之间是真的具有爱情吗?我想答案简单明了,肯定不是。斯滕伯格在《爱情三角论》中提到:爱情需要具备三要素,第一是激情,即身体上对彼此的渴望;第二是情感上的亲密感和连接,就像是心理上对另一半的认可;第三是承诺,就是他愿意为了一棵树,心甘情愿的、欣喜若狂的放弃一整片森林。以上《爱情三角论》描述的每一条都和金钱、物质没有关系。
总之,人生在世,我们需要面包,我们也需要玫瑰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了面包可以有更多的能力去送玫瑰花,有了玫瑰花则可以促进自己去获得更多的面包。只有玫瑰花,浪漫不长久;只有面包,生活肯定是一出悲剧。但愿每一个人,左手持玫瑰花,右手持面包,生活的幸福又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