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拥抱银发浪潮 激活经济新潜能
发布时间:2025-03-11 16:27 浏览量:6
如今的“银发族”不同往昔,新一代老年人的认知力、购买力、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正在迅速变化,银发经济正从传统养老服务的“小切口”向全要素、全链条、全场景的“大产业”跃升,正逐步崛起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自2024年以来,凉山作为全省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三个主要承载地之一,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契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康养产业高地,在康养领域挥毫泼墨,绘就一幅经济与民生协同共进的壮美画卷。既是回应社会民生需求的温情之举,也是挖掘经济新动能的务实之策。
优势尽显 奠定银发经济发展基石
凉山拥有无可比拟的自然环境优势。四季阳光充沛,年平均气温18℃左右,全年皆可享受温暖日光抚慰,是天然的“阳光浴场”。
境内山川湖泊纵横交错,邛海如明珠般镶嵌其中。湖水澄澈,周边生态丰富,为康养生活增添了灵动之美;螺髻山则以其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温泉资源闻名遐迩,是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
此外,凉山在发展银发经济的征程中,除了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还巧妙借助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拓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为老年游客打造出融合文化体验与康养休闲的多元生活场景。
海花沟位于德昌县乐跃镇,距德昌县城8公里,三面环山,一面傍水。2020年,作为四川省重点文旅康养建设项目的海花沟大地公园阳光康养度假区开始打造,经过四年建设,目前海花沟项目建设面积已超7万平方米,是集生态康养、健康疗愈、自然旅居、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文旅康养综合体。
度假区内有舞蹈社、音乐社、萌宠社等三十余个社群。为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海花沟与德昌县人民医院联手建立了大健康管理中心,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保障。今年春节期间,海花沟先后组织了40余场活动,从除夕到大年初七,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10万人次,旅居人数达到5000余人。
“我是朋友推荐过来的,一直听说德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所以我打算在这边一边游玩一边调理身体。”65岁的游客吴女士表示,海花沟推出的“一站式康养旅游”正好满足了她的需求。
政策扶持 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活力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增进老年人福祉,推动打造“银发经济”成为凉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3月6日,凉山州银发经济工作推进会召开。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悟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意义,要着力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加快构建独具凉山特色的银发经济产业体系。要充分挖掘地理气候、文化底蕴、特色产业等方面优势。要聚焦优势产品,包装一批标志性项目,打造一批示范点。要完善金融、土地、财政等领域银发经济政策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欲望和创新创造动力。要培育扶持一批凉山本土银发医药、食品、旅游等领域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核心龙头企业,引导上下游链属企业协同发展。
如今,在时代的浪潮中,凉山积极探索,勇立潮头,以文旅康养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令人瞩目的新景象。
在西昌,以“大邛海”旅游度假区建设为支撑,国际阳光康养旅居目的地正在加快建设。放眼凉山,“文旅+康养”深度融合,一路繁花似锦。越西县依托文昌故里4A级旅游景区,以原生态山水风光为基础的大型生态康养度假区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康养环境;宁南县依托“温泉+康养”成为银龄老人的冬季休闲胜地;会东县1.8万余亩华山松国有林、200万立方米的马头山水库为当地发展森林康养提供了绝佳条件。
产业崛起 构建银发经济多元格局
近年来,州府西昌的康养度假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酒店将住宿、餐饮、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功能有机融合,为老年游客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每到冬季,大量“候鸟老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凉山,在温暖的阳光下享受惬意的康养时光。养老服务机构也不断创新升级,从传统的养老模式向多元化、专业化转变。一些高端养老社区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技术,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康复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一站式服务。
“我们不仅要保障老人住得舒服,还要吃得健康,日常饮食都以低盐、低油、低脂为主。”西昌邛海国际康养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每年都会接待500余名老人冬季康养,定期还会举办书法比赛、文化沙龙、文化大舞台等活动,以多元服务让“养老”变“享老”。
大石板社区(原核桃村)也利用村民回迁房打造医养结合的旅居康养住宿区,对旅游餐饮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融入中医理疗等康养元素。社区周边民宿客栈多达232家,为老年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宿选择。日常生活中,社区还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丰富老人们的康养生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凉山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是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满足老年群体需求的民生之举,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今,当凉山的银发专列驶向产业蓝海,当文化养老激活精神共富,暮色苍茫处正升腾起璀璨的民生霞光。(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