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试点“临时儿女”服务:280元四小时最火助力老人“就医难”
发布时间:2025-03-11 17:22 浏览量:13
需求暴涨,陪诊师成“新刚需”
近年来,上海独居老人数量已突破30万,其中近半数面临“看病难”问题——挂号难、就医流程复杂、子女无法随行等痛点日益凸显。为应对这一困境,2025年2月,上海市启动《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在浦东、杨浦等9个区推行专业陪诊服务。试点仅一个月,市场需求便呈现“井喷”:浦东通过随申办平台接单超1200次,杨浦接单900次,最受欢迎的服务定价为280元四小时的专业陪护,占比超八成。
服务模式:公益与市场化并行,随申办成“桥梁”
1. 定价分层,满足多元需求
试点采用“公益+市场”双轨制:
公益性服务:由社区养老机构护理员提供,收费50元/小时,但受限于人力,服务供不应求。
市场化服务:专业陪诊师通过平台接单,定价为168元/2小时至280元/4小时。其中,持有护士资格或护理证书的陪诊师服务最受欢迎,因其能精准解读医嘱、熟练处理突发状况。
2. 随申办“一键预约”,响应速度成亮点**
试点区将陪诊服务嵌入“随申办”平台:
杨浦区:与“国融乐养”合作,用户通过随申办小程序可直接下单,平台接单后平均响应时间低于30分钟。
浦东新区:依托“浦老惠”平台接入随申办,线下站点咨询转化率超80%,部分街道登记需求超百人。
子女可通过平台为老人预约服务,并选择“隐瞒收费”,避免老人因价格拒绝帮助。
专业化之路:从“跑腿”到“全流程照护”
1. 服务流程精细化
陪诊师需完成“诊前评估—诊中陪同—诊后归档”全流程:
诊前:建档记录病史、用药情况,规划就医路线;
诊断:协助挂号、缴费、取药,并将医嘱“翻译”为老人能理解的语言(如“二甲双胍一天一次”);
诊后:归还医保卡等物品,结清代垫费用,并更新健康档案。
2. 职业培训与规范**
为提升专业性,上海推出“养老服务照护陪诊师”认证:
-杨浦区:首期培训班吸引130人参训,学员需通过医疗知识、案例模拟等考核,获证后可获500元补贴。
课程内容:涵盖急救技能、常见病护理、沟通技巧等,确保陪诊师能应对突发情况(如低血糖、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