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阿姨饭后突发肠梗阻,告诫:老年朋友晚饭后别做这4件事

发布时间:2025-03-12 11:19  浏览量:9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都以为,肠梗阻是大病,只有肠胃特别不好的人才会得,但实际上,很多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正在悄悄增加肠梗阻的风险。

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肠梗阻的发生率比年轻人高出3倍,而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都和长期不良饮食及饭后习惯有关。

特别是吃完饭后就立刻做某些“错误的事情”,可能会让肠道负担加重,最终导致消化系统“堵车”。

饭后立刻躺着,是导致肠道蠕动变慢的重要原因。

很多老年人习惯吃完饭就窝在沙发上,或者直接躺床上刷手机、看电视,觉得这样舒服。

但人体的消化系统需要依靠重力和肠胃蠕动来推动食物往下走,如果吃完饭就立刻平躺,胃里的食物和消化液容易倒流,导致胀气、反酸、消化不良。

研究发现,饭后立即躺下的人,胃排空的速度比正常人慢20%,更容易出现胃胀、嗳气,甚至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时间长了,肠道容易堆积食物残渣,增加肠梗阻的风险。

饭后久坐不动,也会让肠道“偷懒”,导致排便困难。

很多人吃完晚饭,就窝在椅子或沙发上不动,觉得“歇一歇”有助于消化。

可事实是,人体的肠道蠕动是依靠肌肉收缩来完成的,如果饭后长时间不动,肠胃的动力会逐渐减弱,导致食物在胃里堆积,胃肠蠕动变慢,容易出现腹胀、便秘,甚至肠梗阻。

研究发现,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的老年人,发生消化不良和便秘的概率比经常活动的人高出50%以上,而长期便秘的人,发生肠梗阻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

饭后立刻大量喝水,也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很多人习惯吃完饭就猛灌一大杯水,觉得这样能帮助消化,但实际上,饭后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反而会稀释胃酸,影响消化酶的正常分泌,使食物更难消化。

研究显示,饭后立即大量喝水的人,胃内容物停留的时间比正常人长30%,更容易引发腹胀、胃部不适,甚至增加胃肠气体的堆积。

如果胃肠道本身蠕动功能较差,长期饭后大量饮水,可能会加剧肠道压力,增加肠梗阻的风险。

饭后立刻剧烈运动,也可能让消化系统“罢工”。

有些老年人觉得,吃完饭马上去快走、跳广场舞,可以促进消化,但实际上,饭后剧烈运动,会让消化系统的血液供应减少,影响胃肠蠕动。

研究发现,饭后立刻运动的人,胃排空时间会延长15%~20%,更容易出现胃痛、恶心、腹胀等问题。

特别是本身有胃病或肠胃敏感的人,饭后剧烈运动,可能会增加胃痉挛、胃食管反流,甚至诱发急性肠梗阻的风险。

除了饭后不良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也会增加肠梗阻的风险。

研究发现,长期摄入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容易让肠道蠕动变慢,增加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堆积的几率。

数据显示,高脂饮食者的肠梗阻发生率比低脂高纤饮食者高出40%以上,而长期便秘的人,发生肠梗阻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3倍。

如果晚饭吃得过于油腻,又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肠道动力不足,就容易形成硬块,堵塞肠道。

饭后避免这些不良习惯,可以有效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

研究显示,饭后20~30分钟内,进行适量的轻缓活动,比如散步、站立、做简单的伸展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提高食物的消化效率。

而饭后1小时后再进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胃部不适,提高代谢水平。

数据显示,坚持饭后散步15分钟的人,胃肠功能比久坐不动的人提高30%以上,发生消化不良的风险降低50%。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调整饭后习惯,还有哪些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能帮助老年人减少消化系统疾病,预防肠梗阻,让胃肠道更健康?

[1]饭后7个习惯伤健康[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1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