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男子晨练中去世!中老年人起床要牢记4个禁忌,能救命!
发布时间:2025-03-07 17:47 浏览量:8
陈先生今年六十八岁,高血糖已有十多年,一直按时服药并控制饮食,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出门去公园锻炼。家里人担心他起得太早,劝他多休息,但陈先生总觉得只有天不亮时运动,才能让自己神清气爽。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空腹赶到公园后,又多做了一组强度较大的动作。突然,他眼前一阵眩晕,整个人直直倒下不省人事。周围的人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可最终还是没能把他救回来。
医生无奈地说,空腹高强度运动引发严重低血糖,加上陈先生原本就存在心脑血管问题,才导致这场悲剧。
▲关注医食参考 成为养生达人▲
早晨运动要注意!四大风险需警惕
早晨运动虽然对健康有益,但如果方式不当,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尤其是中老年人,晨间锻炼前需要了解自身的生理特点,以避免意外发生。以下是四个主要的风险因素:
1. 血压波动大,心血管承受压力高
经过一整夜的睡眠,人体长时间处于卧位,血液循环速度较慢。当早晨起身时,血压可能会突然升高,收缩压(高压)甚至可能在短时间内上升20-40毫米汞柱。这时候,心脏和血管的压力会大大增加,特别是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心悸,甚至诱发心梗或脑卒中。
[建议] 起床后不要立刻运动,先坐在床上休息一会儿,等身体适应后再起身活动。
2. 血液黏稠度高,易诱发血栓
睡觉时人体会丢失水分,晨起时血液相对较浓稠,血小板的凝聚能力增强。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比如快跑、深蹲等,可能会导致血栓脱落,增加心梗或中风的风险。
[建议] 早晨运动前先喝一杯温开水,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
3. 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需谨慎
糖尿病患者在早晨运动时,可能会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情况。有些人空腹运动后血糖迅速下降,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晕厥;而有些人运动后血糖反而飙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 运动前监测血糖,若血糖低于5.6毫摩尔/升,建议先吃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苏打饼干或牛奶,以防低血糖发生。
4. 运动协调性变差,跌倒风险高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前庭功能(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可能会减弱。加上早晨光线较暗,若急于运动,容易失去平衡、摔倒,甚至造成骨折。
[建议] 运动前先进行一些缓慢的热身动作,比如原地活动关节,让身体适应环境变化。
早晨运动四大禁忌,别忽视!
为了避免晨间运动带来的健康风险,中老年人在晨练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起床不能太急,遵循“慢-停-缓”原则
慢:醒来后先闭目休息30秒,让身体逐渐适应。停:坐起后,双脚先下垂床边,静坐1分钟。缓:双手扶床,慢慢站立,再适应1分钟后再行走。这样可以减少因体位变化过快引起的头晕、摔倒风险。
2. 空腹运动不可取,适量进食更安全
如果血糖过低,空腹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比如头晕、心慌、出冷汗,甚至昏厥。因此,建议:
运动前先测血糖,低于5.6毫摩尔/升时,吃点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一片面包+半杯牛奶)。运动后及时补充营养,避免血糖大幅波动。3. 如厕要注意,避免用力过猛
晨起排便时,如果用力过猛,可能会导致血压突然变化,甚至引发晕厥。建议:
采用直角坐姿,如厕时脚下垫一个约15厘米的凳子,可以减少腹部用力,提高排便效率。控制排便时间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蹲厕带来的血液循环问题。4. 运动时间、强度需调整,过早过猛不可取
运动时间: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锻炼,室外温度至少15℃以上,避免寒冷刺激血管收缩。运动强度:运动时可以用“说话测试”来判断强度是否适宜——如果能流畅说出一句7个字的短句(比如“今天天气很好”),说明强度合适;如果说话困难,就要降低强度。科学晨练三要诀,让身体更适应
想要让晨练更安全、更高效,不妨参考以下方法:
1. 渐进式热身,激活身体
起床后先进行轻缓热身:仰卧踝泵(仰卧在床上,脚尖上下摆动30次)、坐位摆腿(坐在床沿,双腿前后摆动20次)、扶墙静蹲(双脚与肩同宽,背靠墙壁,蹲下保持10秒,重复3次),可减少运动伤害。
2. 科学补水,合理进食
晨起遵循“211”法则:2杯温水(每杯200ml),分次饮用;1次间隔10分钟,助身体吸收;1顿低GI早餐(50g燕麦+1个水煮蛋+150g蔬菜),稳定血糖。
3. 适应环境变化,减少摔倒风险
晨练前先适应光线,站立2分钟。观察静息心率,若比平常快15次以上,建议推迟或取消运动。
希望大家都能掌握科学的晨练方法,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安全、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