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对照!老年人的这6个健康“硬指标”,你满足几个?

发布时间:2025-03-14 14:00  浏览量:11

人一旦步入老年,岁月的痕迹便悄然爬上脸庞,身体机能也像运转多年的机器,渐渐出现各种状况。在这个阶段,拥有健康,无疑是众多老年人心中最大的期盼。但到底怎样才算真正的健康?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年健康的几个关键 “硬指标” 。

指标平稳:慢性病的 “温柔掌控”

血压、血糖、血脂,这三项指标堪称老年人健康的 “晴雨表”。看到这,可能不少朋友会摇头,觉得老年人想让这些指标完全正常,简直难如登天。的确,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一个或多个指标出现异常,几乎成了常态,甚至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

但换个角度看,老年人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血糖上升,并不意味着身体就不健康了。这其实是身体衰老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与其纠结如何彻底消除这些问题,不如尝试与它们和谐共处。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将这些指标稳稳控制在安全、稳定的范围内,同样是一种了不起的健康状态。

具体来说,对于血压、血糖、血脂原本正常的老年人,将血压维持在 130/80mmHg 以下,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 6.0% 以下,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保持在 2.6mmol/L 以下,那健康状态堪称一流。

要是本身这些指标已经出现异常,也别慌。高血压患者,先以将血压降至 140/90mmHg 以下为基础目标。如果身体适应良好,还能进一步挑战 130/80mmHg,收获更多健康益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 7.0% 以下就相当不错。要是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或是低血糖风险高,可适当放宽标准。血脂指标较为特殊,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就越要严格,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需将其控制在 1.8mmol/L 以下。

此外,提醒大家,在关注血压、血糖的单点测量值时,更要留意 24 小时内指标处于正常范围的时间占比。受控时间越长,身体越健康。比如,血压全天大部分时间稳定在正常区间,就能极大减少对心脑血管的损伤 。

体重适宜:微胖也有大讲究

老来发福好,还是老来瘦更健康?这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其实,无论是过胖还是过瘦,都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凡事讲究个 “度”。

肥胖,就像一颗隐藏在身体里的 “定时炸弹”。它会扰乱身体代谢,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与多种癌症的发生紧密相关,尤其是腹部和内脏脂肪堆积型肥胖。所以,老年朋友想要健康,远离过度肥胖是关键。

但身体过于消瘦同样不是好事。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本就需要更多营养。过于消瘦的老人,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低于 18 的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远高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

那老年人的体重保持在多少合适呢?研究发现,与体重指数在 18 到 22 之间的正常体重老年人相比,“微胖”(体重指数在 24 到 25 左右)的老年人平均寿命更长。因此,老年朋友在晚年要注重合理补充营养,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维持超重边缘的状态,或许是更健康的选择。比如,早餐吃一碗燕麦粥,搭配一个水煮蛋、一杯牛奶,营养又健康;傍晚时分,去公园散散步,既能消食,又能锻炼身体 。

健康生活:习惯带来的 “隐形福利”

对于老年人而言,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睡眠,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实则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石。而能否长期保持这些习惯,也是衡量老年健康的一个 “硬指标”。

在饮食方面,老年人要特别注重营养均衡。少吃盐和糖,控制饮酒量,加工肉制品和红肉也要少吃。多吃杂粮,感受谷物的质朴香气;常吃深海鱼肉,为身体补充优质蛋白与不饱和脂肪酸;抓一把坚果,享受香脆口感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营养;还有色彩斑斓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饮食多样化,才能保证身体摄入充足营养。要是经检查发现缺乏某种营养素,可在医生指导下,借助膳食补充剂进行补充。

运动锻炼同样不可或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别让自己闲下来。虽说不一定非要达到每周中等强度运动 150 分钟的标准,但动起来总比不动强。最新研究显示,哪怕只是轻度运动和身体活动,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和癌症死亡风险。可以选择在清晨,打一套太极拳,动作行云流水;或是在午后,骑上自行车,感受微风拂面。

睡眠质量也不容忽视。优质睡眠,不只是睡够时长,更要养成规律的睡眠节律。每天按时上床、按时起床,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让身心在宁静中放松。长期坚持,身体自然更健康 。

社交活跃:心灵的 “滋养源泉”

晚年生活中,良好的社交能力,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老年人同样需要社交,渴望获得社会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与外界保持联系,不与社会脱节,是健康长寿老人的显著特征。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有健康的身体、清晰的思维和开朗的心态。拥有这些的老人,又怎能不健康?比如,加入社区的书法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挥毫泼墨,交流心得;参加老年合唱团,用歌声传递快乐,结交新朋友。在社交互动中,老人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精神状态也会越来越好 。

生活自理:晚年尊严的 “保障锁”

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无需他人过多帮助,这是老年健康的关键 “硬指标”,在 2022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 (2022)》中,被列为首位。

只有长期保持自理能力,老人们才能尽情享受晚年生活的自由与幸福。这种状态,既不给家人和社会增添负担,又能极大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也充分凸显了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想象一下,一位老人能自己买菜做饭、打扫房间,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那该多有成就感 。

心态阳光:认知与情绪的 “双保险”

有些老人身体没啥大毛病,可情绪却总是低落,整天唉声叹气、自怨自艾,陷入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上的 “不健康”,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健康的老人,要有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健康的重要指标。

还有些老人,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无论是轻度认知障碍,还是阿尔兹海默病,一旦发生,便会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命质量。因此,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对老年人健康至关重要。

虽说这些问题有时难以控制,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运动、合理规划生活目标、学习冥想等方式改善情绪,多进行脑力训练,控制慢性疾病,降低认知功能损伤风险。比如,每天做几道数学题,锻炼思维能力;定期参加户外活动,放松心情。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