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生:少吃点肉吧!人到老年应该吃什么肉?不妨了解下

发布时间:2025-03-14 18:48  浏览量:10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中国老年人营养与健康报告(2021)》

3. 《红肉摄入与慢性病风险》——中华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

4. 《蛋白质摄入与老年肌少症》——《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正文

“医生,我爸血压高,血脂也高,可他就爱吃肉,到底该咋办?”

“我妈最近总抱怨没力气,吃饭也吃不动,医生,她是不是缺营养?”

301医院的医生们经常被问到这些问题。每次检查,总有老年人被查出“三高”、动脉硬化、痛风、脂肪肝,甚至是肌少症。

而问及饮食习惯,很多人都说:“我就喜欢吃肉,不吃觉得没力气。”

但医生们往往会摇头:“少吃点肉吧!尤其是红肉,真的别再天天吃了。

这句话一出口,很多老人就不乐意了:“不吃肉哪来的营养?难不成让我天天吃素?”

到了老年,肉不能不吃,但怎么吃,吃多少,吃哪种,这里面大有讲究。

吃错了,可能加速衰老,增加疾病风险;吃对了,反而能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降低“三高”风险。

那问题来了,老年人到底该怎么吃肉?吃什么肉更健康?少吃红肉,那还能吃啥?

医生们的建议,今天就一次性讲清楚。

红肉吃多了,老了更容易生病

红肉,指的是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很多人从小吃到大,觉得红肉香,吃着有劲儿,甚至有人觉得“越老越要多吃肉”。

但红肉吃多了,确实会带来不少健康隐患。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吃红肉,尤其是加工肉类(如香肠、培根、腊肉),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风险。

1.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红肉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长期摄入会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增加动脉硬化、心梗、脑梗的风险。

2. 诱发痛风,伤害肾脏
红肉中的嘌呤含量较高,摄入过多会导致尿酸升高,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高蛋白饮食还会加重肾脏负担,尤其是本身就有慢性肾病的老年人,更要警惕。

3. 增加癌症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15年就将加工肉类列为“1类致癌物”,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

长期大量摄入红肉,尤其是高温烹饪(如烧烤、煎炸),会增加大肠癌、胰腺癌等的风险。

4. 影响肠道健康
红肉中缺乏膳食纤维,吃多了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增加便秘、肠胃不适的风险。

那是不是老年人就不能吃红肉了?也不是!关键是要控制量。

老年人到底该怎么吃肉?

1. 红肉可以吃,但要少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畜禽肉不超过50克,相当于半个鸡蛋大小。

对于老年人,建议一周吃2-3次红肉,每次不超过50克。

2. 白肉优先,尤其是鱼肉
相较于红肉,鱼肉、鸡肉(去皮)等白肉的脂肪含量较低,富含优质蛋白,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更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特别是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鳕鱼,富含Omega-3,有助于降低炎症,保护大脑和心脏。

3. 老年人更需要优质蛋白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减少,免疫力下降。

老年人每天至少需要摄入1.0-1.2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但很多老人吃得太少,导致肌少症、免疫力下降。

推荐的优质蛋白来源包括:

· 鱼肉(蒸、炖最佳)

· 鸡肉(去皮,少油烹饪)

· 豆制品(豆腐、豆浆)

· 鸡蛋(每天1个)

4. 烹饪方式也很重要
老年人吃肉,少煎炸、烧烤,多蒸炖、清炒

高温煎炸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而蒸炖则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减少对身体的负担。

5. 适当补充膳食纤维
肉吃多了容易便秘,建议搭配蔬菜、全谷物、豆类,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肠道健康。

6. 控制盐和油的摄入
老年人本身高血压风险较高,建议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油不超过25克

尽量选择健康油,如橄榄油、菜籽油,减少动物油的摄入。

老年人吃肉要讲究个“度”

别完全不吃,但也别贪多。

· 红肉少吃,白肉优先,鱼肉最佳。

· 适量补充蛋白质,保护肌肉和免疫力。

· 清淡饮食,少油少盐,避免加工肉。

· 搭配蔬菜,均衡营养,减少肠胃负担。

吃对了,才能吃出健康;吃错了,可能加速衰老。

医生的建议,真的不是吓唬人。

少吃点肉,尤其是红肉,选对肉,吃对方法,才能让身体更健康,老得更慢。

外部推荐